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77千字
字数
2015-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探讨了古圣先贤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特殊体验和认识。
内容简介
经学作为中国传统学术的主体,在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经学,有一套独具特色的知识体系,这套知识体系蕴含着古圣先贤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特殊体验,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追求和生命智慧。本书即是部分当代学者对上述问题深入探讨的成果。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回归华夏文明主体 (代序)
- 治经还须开生面
- 论《易经》非占筮记录
- 一
- 二
- 三
- 论西周初期的“德”观念
- 一、引言
- 二、释“德”
- 三、周公对“德”的新建构
- 四、“德”的内涵
- 从农事祈报诗论周代祭祀之人文精神与教化意义 ——以《思文》、《丰年》、《生民》为讨论中心
- 一、前言
- 二、《思文》以祈报合一之现象凸显周代祭祀之特质
- 三、《丰年》以崇德报功之方式彰显周代祭祀之特质
- 结 论
- 重论孔子的历史文化定位问题
- 一、孔子地位在汉代的官方定位与《春秋》素王说
- 二、五四及“文化大革命”时期对孔子的批判与战国封建论
- 三、孔子继承周礼为华夏文化缔造根脉
- 结语
- 《论语》新诠举例 ——兼议传统治经方法的出路
- 一、字义推衍例
- 二、文献互释例
- 三、礼义深考例
- 四、兼议“传统治经方法”的出路
- 经典诠释学视域下的文献分析 ——《论语》郑、王注比勘发微
- 论孔子儒学视域中的筮占观
- 一、孔子易学进路:始于卜筮,与史巫同途殊归
- 二、孔子易学视域中的吉凶观:“天垂象见吉凶”与“辨吉凶存乎辞”
- 三、孔子求得吉凶方法之选择:筮占与德义占
- 四、孔子由筮占转向德占之原因及其意义
- 《大学》“止于至善”经传异义
- 孟子“道性善”的内在理路及思想意义
- 一、孟子以前的论性方式及孟子对“善”、“性”的独特理解
- 二、善性之证成:形上预设与“示例”
- 三、善性之分析 ——“四心”、“四德”与“才”
- 四、性善之成立:理由、根据及意义
- 《春秋繁露》考略
- 一、《春秋繁露》传本的真伪问题
- 二、《春秋繁露》的体例和内容分类
- 附录
- 汉代“经学家法”论
- 叙引:“守文”的学术承传意义
- 本论一
- 本论二
- 本论三
- 结论
- 郑玄礼学二题
- 一、藏冰、用冰说
- 二、五祀说
- 结论
- 从曹髦问难看义理思辨在传统经学中的价值
- 一、问《易》
- 二、问《书》
- 三、问《礼》
- 从《中庸》诠释看司马光之经学特色
- 清初经学的特色及影响
- 一、绾理学于经学
- 二、群经辨伪
- 三、对经籍编纂
- 四、通经致用
- 论胡一桂占筮识度下的易象观
- 一、辞变统于象占
- 二、《易》有象则有占
- 三、《易》之取象,夫子大备
- 四、象又统于占
- 胡煦《周易》注释中“观象之法”的创新与发展 ——兼论其易学观基础
- 一、以体卦主爻说释“往来”、“内外”、“上下”
- 二、立足《先天图》释“遇”、“邻”、“婚”三字
- 三、以月体纳甲说释“西南、东北”、“先甲、后甲”、“先庚、后庚”、“月几望”
- 四、胡煦“观象之法”创新与发展的易学观基础
- 结语
- “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佐藤一斋《言志四录》儒家思想与经学观点析论
- 一、缘 起
- 二、佐藤一斋略传
- 三、《言志四录》及其要旨简述
- 四、《言志四录》中体现的儒家与经学核心价值
- 结语
- 中国思想的转向与经学问题
- 复兴经学首先要实现哲学突破 ——兼论朱熹《易经》哲学转型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经学与善书 ——经学之根本精神及其通俗之教化形态
- 一、学以修身:先秦儒家之为学态度
- 二、经学精神
- 三、劝善书:将经学精神以通俗形式普及全民之读物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