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社会经济史的视野出发,以中国历史尤其是明清以来国家与社会的治理机制为基础,挑战西方模式的霸权,展现中国自身的发展道路和历史逻辑。

内容简介

所谓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就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治理与自下而上的社会参与的结合,它的表现形态包括但不限于“皇权不下县”的中央集权的简约治理、传统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第三领域”治理体系等。

在本书中,黄宗智教授从社会经济史的视野出发,分析了中国历史上尤其是明清以来国家与社会的管理机制和绵延到今天的现代化路径,揭示了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大一统的儒法合一的政治体制、正式与半正式共存的形态才是中国的真实,反思了西方理论的局限和幻想的偏差,其研究展现了中国自身的发展道路和历史逻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实践社会科学系列”总序
  • 导论
  • 第一章 我们的问题意识:对美国的中国研究的反思
  • 一、“共产主义中国”vs.“中国”
  • 二、革命vs.现代化
  • 三、西方中心主义vs.中国中心主义
  • 四、迈向不同的问题意识
  • 五、对中国研究的含义
  • 第二章 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
  • 一、历史证据
  • 二、集权的简约治理
  • 三、儒法合一的治理
  • 四、当代中国的科层制化和简约治理
  • 第三章 国家与村社的二元合一治理:华北与江南地区的百年回顾与展望
  • 一、百年回顾
  • 二、村庄社区的衰落
  • 三、国家与村庄关系的三大模式
  • 四、新型的民众参与模式
  • 第四章 国有企业与中国发展经验:“国家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一、一些基本事实
  • 二、霸权话语
  • 三、不同的理论
  • 四、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 五、中国的新自由主义论析
  • 六、中国银行的案例
  • 七、社会不公
  • 八、重庆的实验
  • 九、“国家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十、结论
  • 第五章 重新思考“第三领域”:中国古今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
  • 一、中国历史中的“第三领域”
  • 二、20世纪的演变
  • 三、当代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演变
  • 四、改革时期的演变
  • 五、“第三领域”司法和治理
  • 六、结语
  • 第六章 国家·市场·社会:关于中西国力现代化路径不同的思考
  • 一、现代西方的双重历史实际
  • 二、现代国家能力
  • 三、中国国力的不同的现代化路径
  • 四、中华帝国的治理传统
  • 五、当代的中国国家体系
  •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与可能的未来
  • 七、传统“第三领域”的现代化
  • 八、想象一个未来的图景
  • 第七章 新综合性视野和远瞻性愿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亚投行
  • 一、探讨的问题与其历史背景
  • 二、中国的新综合性设想
  • 三、陆地与海洋分别的“一带一路”的具体含义
  • 四、综合性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 五、超越性远见与实用性考量
  • 六、“一带一路”与过去农村发展政策的异同
  • 第八章 探寻没有金融股市霸权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兼及中国乡村振兴问题
  • 一、资本主义的四大历史阶段
  • 二、市场经济在中国的过去和现在
  • 三、新的远瞻性愿想
  • 第九章 中国乡村振兴:历史回顾与前瞻愿想
  • 一、历史回顾
  • 二、革命时期边区的互助与合作
  • 三、美国农业合作社在矛盾法规下的演变
  • 四、中国2006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实施以来的虚拟合作
  • 五、可资借鉴的东亚模式
  • 六、法律和法理角度的思考
  • 七、全球化市场经济视野中的中国乡村振兴
  • 八、超越性的愿想
  • 第十章 民主主义与群众主义之间:中国的人民与国家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前瞻愿想
  • 一、既非民主主义也非群众主义
  • 二、作为抑制中国政治体系长期以来的“官僚主义”弊端的方法
  • 三、借助“第三领域”传统来建立新型的民众化政治体系
  • 四、中国古今的发包与承包治理体系
  • 五、迈向“人民主义”化的政治经济体系
  • 六、中国乡村振兴
  • 代后记 再论内卷化与去内卷化
  • 一、人多地少的农业内卷化
  • 二、官僚主义体系的内卷化
  • 三、去内卷化的小农农业
  • 四、新型的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
  • 五、农业与工业发展型式的共通性
  • 六、展望未来
  • 人名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人写的书

    这本书是站在中国人的角度去讨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的经验。从中国的实际总结出理论,书中看到了中国的特殊情况,也总结了一些能够被其他国家借鉴的经验。看到过有些书,站在西方人的角度,拿着西方书中的理论来套中国的实际,如果西方的理论没法解释中国发生的实际情况,就说中国不对,因为不符合理论。这本书用中国人的角度和立场来观察中国的事,总结经验,从中国的角度判断得失,所以我说这是中国人写的书。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语道的读书笔记】

      第一次听说黄宗智,是在一篇讨论 “内卷” 的文章。据说 “内卷(involution)” 一词正是由黄宗智最早引入中国的。顺藤摸瓜之下,才发现此人并不简单。黄师从政治学家萧公权,是 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的 “超级教授(Professor, Above Scale)”、UCLA 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在美国史学界颇有地位。2004 年,黄宗智退休回国,担任中国人民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为中国培养学术人才。正是因为黄宗智有经典的西方学术背景,他眼中的中美政治、社会、经济现在什么样、未来会如何,才别有一番看头。此外,《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还是一本为中国青年学者定制的 “综述论文集”,那些想从历史回顾和前瞻愿想两方面全面了解 “中国治理体系” 的同学,本书值得参考。“二元合一” 是本书的核心主张。黄宗智认为:西方的二元对立思维及其理论构建,譬如 “中央集权与民主自治”、“国家与社会”、“市场经济与国有企业”、“新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普世与特色”、“城市与乡村”,严重违反了现代中国的基本实际。无论用马克思主义理解中国;还是近三十多年,用新自由主义理解中国,都触发了一定的反动。因此,必须用本土的概念重新理解中国;要将这些二元视作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而不是相互排除、非此即彼的。黄宗智拒绝照搬西方的理论和框架,要开辟 “第三领域”。“二元合一” 并非故作惊人之语,而是中国思想自古以来的传承。司马迁讲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就是要探究天与人、古与今的关系。打通了理想与现实,历史与当下的壁垒,知道该传承什么,扬弃什么,才能在新世界找到新规范,才能成 “一家之言”。然而,西方只是二元对立、主客二分吗?那自苏格拉底传承至今的辩证法、正反合又是什么流派?简单的把西方思维方式认定为二元对立是不是太廉价了?但无论西方如何,咱们主张 “二元合一” 没毛病;毕竟,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国策。任何社科类图书,若有你赞同的观点,必定也有你反对的部分。对我而言,黄宗智提出的 “乡村振兴” 方案,我完全同意。也就是,借鉴东亚合作社模式,由合作社为小农户提供真实所需的农产品加工、运输、营销等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服务,用以减轻农民的生产顾虑,激发农民的主体创造性。即:合作社 + 小农户 = 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 + 平台商家(咨询详细方案可私信交流)。。其二,黄宗智倡导的 “人民主义”-- 介于 “民主主义” 和 “群众路线” 之间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经济体系,我也乐见其成。本质上,这是自下而上的自发秩序与自上而下的国家建构的合一。不过,黄宗智对 “市场经济” 的解构,我却很难认同。黄认为:自由逐利、分工交换、私有产权这三项 “市场经济” 要素,已被中国实践证明可以拆开;抽取 “市场经济” 中的关键洞见 -- 分工交换,“市场经济” 仍然可行;在黄的历史回顾下,国家+市场、公有+私有已经在中国二元合一了。国家替代了企业家!以我个人微博的经验,国家替代不了企业家。如果集中力量真能办大事儿,我们就不会苦 “卡脖子” 久已。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