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类型
6.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99千字
字数
2007-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全面梳理了广播电视业从诞生至今天的发展历程。
内容简介
作者把握住广播电视传播特性的演变、属性的扬抑和功能的拓展,展现了当今技术和行业变革的深刻意义,从产业角度分析了广播电视产业经营和媒介组织管理,弥补了过去广播电视概论教材在这方面的缺憾。本书力求全面、系统、丰富和通俗,也尽力展示行业的最新动态。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广播电视业界及关注广播电视的人士了解和研究广播电视基础的入门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广播电视概论
- 第一章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明与革新
- 第一节 广播技术的发明与发展
- 一、工业革命与近代通讯技术的发明
- 二、广播技术的发明
- 三、广播技术的发展
- 第二节 图像技术与电视的发明
- 一、史前期:预言、原理与摄影技术
- 二、电视的发明:从机械电视到电子电视
- 第三节 电视技术的发展与革新
- 一、电视接收机技术的发展
- 二、采录及制作技术的发展
- 三、电视传送技术的发展
- 思考题:
- 第二章 广播电视业的诞生与发展
- 第一节 世界广播业的诞生与发展
- 一、广播业的诞生(1920~1930)
- 二、广播业的发展与成熟(1930~1960)
- 三、电视时代广播业的适位调整(1960~1990)
- 第二节 世界电视业的蓬勃发展
- 一、世界电视业的初创(1936~1945)
- 二、二战后世界电视事业的恢复与发展(1945~1960)
- 三、美国电视业的蓬勃发展(1960~1990)
- 第三节 广播电视业的市场重构与全球化
- 一、购并:广播电视业的市场重构
- 二、广播电视业的全球化发展
- 思考题:
- 第三章 我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概况
- 第一节 我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程
-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广播业
-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广播事业
- 第二节 我国电视业发展概况
- 一、诞生与初步发展:我国电视业的初创期(1958~1965)
- 二、“文革”时期,遭受重创:我国电视业的挫折期(1966~1976)
- 三、复苏与改革:我国电视业的发展期(1977~1990)
- 四、全面发展——我国电视业发展的繁荣期(1991~1999)
- 五、市场化与全球化:我国电视业的竞争与合作期(2000~)
- 第三节 港澳台的广播电视发展
- 一、香港的广播电视事业
- 二、澳门的广播电视事业
- 三、台湾省的广播电视事业
- 思考题:
- 第四章 广播电视传播符号与传播特性
- 第一节 人声语言:从广播到电视
- 一、人声语言的特性
- 二、广播中的人声语言
- 三、电视中的人声语言
- 四、广播电视人声语言的要求
- 第二节 音乐与音响:广播电视的非语言符号
- 一、音乐的分类与作用
- 二、音响的分类与作用
- 第三节 电视画面与镜头语言
- 一、电视画面与镜头的概念区分
- 二、电视画面的影像要素
- 三、电视画面的特性与功能
- 四、电视声画关系
- 五、镜头的组接:蒙太奇与长镜头
- 第四节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
- 一、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
- 二、广播的传播特性
- 三、电视的传播特性
- 四、广播电视传播特性的演变
- 思考题:
- 第五章 广播电视社会性质与制度规范
-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意识形态性
- 一、广播电视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 二、广播电视作为对外意识形态宣传和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
- 三、战争中的广播电视
-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公共性
- 一、广播电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起源
- 二、公众利益与公共服务
- 三、公共广播电视的典范——BBC
- 四、美国的公共广播电视服务
- 第三节 广播电视的商业性
- 一、美国作为商业广播电视的起源
- 二、美国商业广播电视媒介的特征
- 三、广播电视的商业化浪潮
- 四、广播电视商业化变革的原因
- 五、广播电视媒介商业化的影响
- 第四节 广播电视产业制度规范
- 一、广播电视业的规范方式
- 二、广播电视管理机构
- 三、广播电视制度构成
- 四、广播电视规制的变化——以美国为例
- 思考题:
- 第六章 广播电视媒介组织与管理
- 第一节 广播电视媒介组织的类型
- 一、按媒介性质来分
- 二、按传播方式来分
- 三、按产业环节来分
- 第二节 广播电视媒介组织发展
- 一、美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
- 二、对跨国媒介集团的思考
- 三、我国广播电视媒介组织的发展与思考
- 第三节 广播电视媒介组织管理
- 一、以媒介为单位的组织管理
- 二、以频道为单位的“频道中心制”管理
- 三、以栏目为单位的“制片人中心制”与“主持人中心制”管理
- 思考题:
- 第七章 广播电视产业构成与经营
- 第一节 广播电视产业构成
- 一、广播电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
- 二、广播电视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 三、广播电视产业构成
- 第二节 广播电视产业特点
- 一、广播电视产品特性
- 二、广播电视媒介市场特性
- 三、广播电视产业特性
- 第三节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内容
- 一、节目经营
- 二、广告经营
- 三、网络经营
- 第四节 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战略
- 一、品牌经营战略
- 二、产业整合战略
- 三、资本运营策略
- 思考题:
- 第八章 广播电视节目类型与制作编排
- 第一节 广播电视节目主要类型
- 一、新闻节目
- 二、剧情类节目
- 三、综艺娱乐节目
- 四、体育节目
- 五、谈话节目
- 六、纪录片节目
- 第二节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
- 一、节目制作流程
- 二、节目制作手段
- 第三节 广播电视节目的叙事策略
- 一、电视为什么要叙事
- 二、电视的叙事者和叙事接受者
- 三、电视如何叙事
- 第四节 广播电视节目的编排策略
- 一、节目编排要考虑的因素
- 二、节目编排策略
- 思考题:
- 第九章 广播电视媒介受众分析
- 第一节 广播电视媒介的受众权利
- 一、作为社会公民的受众权利
- 二、作为媒介产品消费者的受众权利
- 三、广播电视受众的需求
- 第二节 广播电视受众特点及构成
- 一、广播电视受众特点
- 二、广播电视受众构成
- 第三节 广播电视受众调查
- 一、受众调查的重要性
- 二、受众调查的起步与发展
- 三、受众调查的主要方法与手段
- 四、受众调查:收视率与满意度
- 五、对当前广播电视受众调查的思考
- 思考题:
- 第十章 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职业素养
- 第一节 广播电视媒介从业人员构成
- 一、记者
- 二、编辑(编导、导演)
- 三、播音员、主持人
- 四、制片人
- 第二节 广播电视媒介从业人员职业素质
- 一、政治素质要求
- 二、知识储备要求
- 三、专业素质要求
- 第三节 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
- 一、处理好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的冲突
- 二、处理好隐性采访涉及的道德问题
- 三、发扬人文关怀精神
- 四、保护信息提供者
- 五、坚定地维护新闻的客观真实性
- 六、自觉地抵制节目庸俗化
- 思考题:
- 第十一章 电视的社会影响:理论与分析
- 第一节 电视对政治的影响
- 一、电视与政府决策
- 二、政治生活的形象化、电视化
- 三、电视与政治民主
- 第二节 电视与消费社会建构
- 一、电视张扬商品符号价值,激发人们消费欲望
- 二、电视示范生活方式,催生整体性的消费需求
- 三、电视宣扬消费快感,塑造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 第三节 电视与人的发展
- 一、电视促进了人的社会化
- 二、电视对儿童的影响
- 三、电视对人的思维、认知及人格发展的影响
- 第四节 电视与社会文化发展
- 一、电视推动大众文化发展
- 二、电视与社会文化趋同
- 三、电视与“文化帝国主义”
- 思考题:
- 第十二章 广播电视产业的数字化变革
- 第一节 广播电视技术的数字化
- 一、广播技术的数字化
- 二、电视技术的数字化
- 第二节 新技术条件下广电业的产业融合
- 一、传媒产业融合的条件
- 二、传媒产业融合的进程
- 三、传媒产业融合的影响
- 第三节 方兴未艾的数字新媒体
- 一、播客与视客
- 二、数字电视
- 三、网络电视
- 四、手机电视
- 思考题:
- 附录一 美国的四大超级传媒集团
- 一、时代华纳
- 二、沃尔特·迪斯尼集团
- 三、维亚康姆集团
- 四、新闻集团
- 附录二 《绝对挑战》栏目策划(节选)
- 一、策划缘起
- 二、栏目定位
- 三、个性特色
- 四、成长空间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