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立足广袤农村土地,放眼乡土未来建设。

内容简介

在过去,空船航行时,船民一般会用压舱石来降低船只重心,以保持船体稳定。而在我国的政策语境中,“三农”无疑就具有压舱石的地位。

作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发展,除了继续将主要资源投向城市建设和产业升级,同时还要将乡村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大后方,以应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震荡,从而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本书中,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田野调查的经验,紧紧围绕“三农”问题中的城乡关系、土地制度、农民工流动、社会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一套符合国情、农情的方案,以期建设面向未来的乡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部分 变动的城乡关系
  • 城镇化之路
  • 城乡结构转型
  • 农民的城镇化
  • “剥夺型”城乡关系
  • 内卷化的县城
  • 农民工的返乡路
  • 城镇化的弹性
  • 乡村建设的定位——读《大国之基》
  • 社会稳定的根基
  • 第二部分 乡村振兴战略
  • 国情农情与振兴乡村
  • 乡村振兴的东中西差异
  • 乡村建设的重点
  • 减贫的中国经验
  • “内置金融”的功能
  • 农村移风易俗
  • 乡村儒学如何可为
  • 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衔接
  • 在发展中消除贫困
  • 第三部分 农村土地制度
  • 土地撂荒
  • 压舱的基石
  • 农村人地关系变化
  • 土地“三权分置”
  • 放活土地经营权
  • 国有农场的经验
  • 农村宅基地退出问题
  • 重建村社组织
  • 第四部分 农业的前景
  • 谁在种地
  • 农民种地问题
  • 农业的困境
  • 菜农的类型
  • 粮价与粮农
  • 经营体系的演变
  • 农业经营主体
  •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农业投资中的陷阱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4个评分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