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入研究洪氏《左传诂》,提出近百条斠正意见,具有很大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对洪氏《左传诂》一书深入研究,提出近百条斠正意见,行文先拈出洪氏原诂,然后反覆征引典籍,详细考证,功力深邃,深显作者继承乾嘉学派之严密考经功夫,香港训诂学家单周尧教授称许此书为洪氏两百年后之学问诤友。此书既为研究《左传》及《左传诂》之经学著作,又为新时期下的训诂力作,尤其对于初学者而言,研读此书,有助于详尽学习考据学的方法,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單周堯教授序
  • 緒言
  • 本論
  • 一 隱公元年 莊公寤生(頁1469上)
  • 二 隱公元年 闕地及泉(頁1470下)
  • 三 隱公三年 澗、谿、沼、沚之毛(頁1471下)
  • 四 隱公三年 若以大夫之靈(頁1472上)
  • 五 隱公三年 教之以義方(頁1472下)
  • 六 隱公六年 猶懼不蔇(頁1475下)
  • 七 隱公九年 先者見獲,必務進(頁1476下)
  • 八 隱公十年 以王命討不庭(頁1477下)
  • 九 隱公十一年 而使餬其口於四方(頁1477下)
  • 十 桓公五年 始殺而嘗(頁1482下)
  • 十一 桓公九年 冬,曹大子來朝。賓之以上卿,禮也。(頁1485)
  • 十二 桓公十七年 日官居卿以底日,禮也(頁1488下)
  • 十三 莊公元年 不稱即位,文姜出故也(頁1490上)
  • 十四 莊公元年 三月,夫人孫于齊。不稱姜氏,絕不爲親,禮也。(頁1490上)
  • 十五 莊公四年 春王正月(頁1490上)
  • 十六 莊公八年 公問不至(頁1491上)
  • 十七 莊公九年 傳乘而歸(頁1492上)
  • 十八 莊公二十八年 晉伐驪戎,驪戎男女以驪姬(頁1498下)
  • 十九 閔公元年 因重固(頁1501上)
  • 二十 閔公二年 尨涼、冬殺、金寒、玦離(頁1503下)
  • 二十一 僖公五年 輔車相依(頁1508下)
  • 二十二 僖公五年 民不易物,惟德繄物(頁1509上)
  • 二十三 僖公九年 以是藐諸孤辱在大夫(頁1511下—1512上)
  • 二十四 僖公十二年 謂督不忘(頁1513下)
  • 二十五 僖公十三年 冬,晉薦饑(頁1514上)
  • 二十六 僖公十五年 一夫不可狃,況國乎?(頁1515)
  • 二十七 僖公二十二年 詩曰:“協比其鄰,昏姻孔云”(頁1520上)
  • 二十八 僖公二十三年 策名委質(頁1521下)
  • 二十九 僖公二十四年 召穆公思周德之不類(頁1526上)
  • 三十 僖公二十四年 故糾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詩(頁1526上)
  • 三十一 僖公二十四年 兄弟鬩于牆(頁1526上)
  • 三十二 僖公二十五年 掖以赴外,殺之(頁1527上)
  • 三十三 僖公二十五年 昔趙衰以壺飧從徑,餒而弗食(頁1528下)
  • 三十四 文公二年 書曰:“及晉處父盟”,以厭之也(頁1541下)
  • 三十五 文公七年 訓卒、厲兵、秣馬、蓐食(頁1546下)
  • 三十六 文公十二年 裹糧坐甲(頁1550上)
  • 三十七 文公十二年 兩君之士皆未憖也(頁1550上)
  • 三十八 文公十八年 其人,則盜賊也;其器,則姦兆也(頁1556上)
  • 三十九 文公十八年 貪于飲食,冒于貨賄(頁1557上)
  • 四十 宣公二年 于思于思(頁1559上)
  • 四十一 宣公十一年 不愆于素(頁1565上)
  • 四十二 宣公十二年 卜臨于大宮(頁1565下)
  • 四十三 宣公十二年 前茅慮無(頁1566下)
  • 四十四 宣公十二年 耆昧也(頁1567上)
  • 四十五 宣公十二年 其君無日不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頁1568上)
  • 四十六 宣公十三年 我則爲政,而亢大國之討,將以誰任?(頁1571)
  • 四十七 宣公十四年 投袂而起(頁1572上)
  • 四十八 成公二年 癸酉,將救于鞌(頁1577上)
  • 四十九 成公二年 余姑翦滅此而朝食(頁1577上)
  • 五十 成公二年 畏君之震(頁1579上)
  • 五十一 成公二年 國將若之何?誰居?(頁1580下)
  • 五十二 成公二年 侵敗王略(頁1580下—1581上)
  • 五十三 成公六年 其惡易覯(頁1583下)
  • 五十四 成公九年 又賦《綠衣》之卒章而入(頁1585下)
  • 五十五 成公十五年 騁而從之,則決睢澨、閉門登陴矣(頁1591下)
  • 五十六 成公十六年 鄭子罕宵軍之,宋、齊、衛皆失軍(頁1595下)
  • 五十七 襄公二年 萊人使正輿子賂夙沙衛以索馬牛(頁1600下)
  • 五十八 襄公四年 季孫曰:“略。”(頁1602下)
  • 五十九 襄公九年 棄位而姣(頁1608上)
  • 六十 襄公十六年 孟孺子速徼之(頁1621上)
  • 六十一 襄公十九年 是專黜諸侯(頁1625上)
  • 六十二 襄公二十一年 子盍詰盜(頁1626下)
  • 六十三 襄公二十三年 夫石猶生我(頁1632上)
  • 六十四 襄公二十三年 猶有先人之敝廬在下妾不得與郊弔(頁1632下)
  • 六十五 襄公二十六年 而視之尤(頁1641下)
  • 六十六 襄公二十九年 不尚取之(頁1652下)
  • 六十七 襄公三十一年 而以隸人之垣以贏諸侯(頁1660下)
  • 六十八 襄公三十一年 容止可觀(頁1662下)
  • 六十九 昭公元年 民無謗讟(頁1663下)
  • 七十 昭公五年 今君奮焉震電馮怒(頁1681下)
  • 七十一 昭公八年 莫保其性(頁1687下)
  • 七十二 昭公十四年 收介特(頁1702上)
  • 七十三 昭公十四年 不爲末減(頁1703上)
  • 七十四 昭公十五年 辱必求之(頁1703上)
  • 七十五 昭公十六年 幾爲之笑(頁1704下)
  • 七十六 昭公十六年 僑聞爲國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難(頁1705上)
  • 七十七 昭公二十一年 窕則不咸(頁1716)
  • 七十八 昭公二十一年 子無我迋(頁1717下)
  • 七十九 昭公二十三年 叔孫旦而立,期焉(頁1720下)
  • 八十 昭公二十六年 帥羣不弔之人(頁1730上)
  • 八十一 昭公二十八年 忿纇無期(頁1734上)
  • 八十二 昭公二十九年 官宿其業(頁1737上)
  • 八十三 昭公三十一年 不爲義疚(頁1740上)
  • 八十四 定公八年 戒都車(頁1751下)
  • 八十五 定公十五年 不克襄事(頁1758上)
  • 八十六 哀公元年 使疆于江、汝之間而還(頁1759上)
  • 八十七 哀公元年 在軍,熟食者分而後敢食(頁1760上)
  • 八十八 哀公四年 承公孫翩逐而射之(頁1762下)
  • 八十九 哀公十三年 佩玉繠兮(頁1772上)
  • 九十 哀公二十一年 使我高蹈(頁1780下)
  • 九十一 哀公二十三年 使肥與有職競焉(頁1781上)
  • 九十二 哀公二十五年 請適城鉏,以鉤越(頁1782上) 《洪詁》:
  • 九十三 哀公二十七年 故寡君使瑤察陳衷焉(頁1784上)
  • 結論
  • 主要參考書目
  • 後記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由复旦大学主办,受教育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双重管辖。2001年经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复旦大学出版社与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两社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下辖二级社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