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经济学界的良心吴敬琏先生的深入思考与微言大义,系统梳理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的理论巨著。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经济政策变迁的历史维度,分专题梳理了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的前因后果及其演化路径,从中也可以看到市场经济和统制经济两种不同的模式在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市场化和法治化改革停顿会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风险。尽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已经写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但市场经济取向与统制经济模式之争并不会就此消失。中国的改革开放将继续呈现出巨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如果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基于市场化和法治化的全面深化改革之路将举步维艰,甚至有半途而废的风险。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第1章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后毛泽东时代的开始
  • 1.1 “两个凡是”,还是探寻新路?
  • 1.2 “睁眼看世界”的启示
  •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历史转折
  • 1.4 对经济改革“目标模式”的初步探索
  • 第2章 初试“市场社会主义”
  • 2.1 市场社会主义的由来
  • 2.2 市场社会主义的本土资源
  • 2.3 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大规模试验
  • 2.4 市场社会主义对中国改革的后续影响
  • 第3章 增量改革引领民营经济发展
  • 3.1 个体经营,还是“一大二公”:中国农村面临的选择
  • 3.2 包产到户的最终胜出
  • 3.3 增量改革使民营经济破土而出
  • 3.4 增量改革的成就和不足
  • 第4章 20世纪80年代对全面改革的探索
  • 4.1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
  • 4.2 对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和对总体改革设计的探索
  • 4.3 1986年:配套改革计划及其流产
  • 4.4 80年代末的大辩论、经济动荡和改革退潮
  • 第5章 20世纪90年代经济改革的整体推进
  • 5.1 1989~1992年的改革目标大辩论
  • 5.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
  • 5.3 “50条”《决定》的改革总体规划
  • 5.4 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改革的进展
  • 第6章 对外开放为改革和发展增添了动力
  • 6.1 从内向型经济转向外向型经济
  • 6.2 80年代: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
  • 6.3 1994年的外汇改革和出口导向政策的全面实施
  • 6.4 走向全面开放
  • 第7章 世纪之交:市场力量推动中国经济崛起
  • 7.1 争议“基本经济制度”
  • 7.2 中共十五大的重大决策:“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 7.3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的形成
  • 7.4 瞩目的成绩和未竟之业
  • 第8章 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
  • 8.1 企业承包制:独具中国特色的国企改革之路
  • 8.2 现代企业制度的提出与实施
  • 8.3 世纪之交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制浪潮
  • 8.4 国资委建立后的国有经济改革
  • 第9章 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步履维艰
  • 9.1 苏式经济增长模式的引进
  • 9.2 从经济结构调整到增长模式转型
  • 9.3 “十五”期间粗放增长方式的回潮
  • 9.4 增长模式转型失利带来的恶果
  • 第10章 宏观经济系统性风险隐现
  • 10.1 刺激政策、货币超发和两种形态的“通货膨胀”
  • 10.2 投资热潮推动的货币超发和信用扩张
  • 10.3 货币超发的后果:资产泡沫生成和资产负债表风险积累
  • 10.4 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重新审视和改善宏观经济状况的艰巨任务
  • 第11章 腐败行为的蔓延
  • 11.1 90年代铲除寻租制度基础的努力
  • 11.2 世纪之初政府管控增强对扼制腐败的负面影响
  • 11.3 腐败向其他社会领域的扩散
  • 11.4 贫富差距的拉大和权贵资本主义的威胁
  • 第12章 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开辟光明未来
  • 12.1 两种不同的估计和两种对立的方针
  • 12.2 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突破
  • 12.3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克服种种阻力和障碍
  • 12.4 推动全面改革落地生根
  • 本书作者主要著作
  • 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于1978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是以出版百科全书和其他工具书为主,同时出版各种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的国家级大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