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1千字
字数
2017-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回顾百年来我们走过的从社会革命到社会建设的历程。
内容简介
个人通过社会力量而完成自身的解放,这是马克思向我们揭示的社会发展方向,也是今天的社会建设应致力的价值目标。社会建设需立足于社会现实而推动“抽象的公民”复归于“现实的个人”、复归于每个人的现实社会生活。一个有活力、有生机的社会需要公民积极主动地行使公民权责,而公民行权担责的意识和能力,需要通过切实的社会建设来促成。今日中国需要努力促成积极的公民身份,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个体的安全、自由、幸福、成长与社会的整合、团结、有序、生机之间的平衡协调。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辅文
- 导言
- 第一章 流离的个体与趋于涣散的社会
- 一 现代个体的诞生及共同体的解体
- 二 新一波个体化与“风险社会”
- 三 转型中国的个体与社会
- 第二章 公民身份:一种重塑个体与社会的制度
- 一 现代公民身份及其起源和发展
- 二 现代公民身份以个体为本位谋求个体与社会的平衡发展
- 三 马克思与现代公民身份制度:批判、肯定与超越
- 第三章 从社会革命到社会建设
- 一 社会革命:从上层机构到基层社会
- 二 从梁漱溟到费孝通:社会建设的中国探索
- 三 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社会建设为重心”
- 第四章 走向以积极公民身份为核心的社会建设
- 一 何谓社会建设
- 二 积极公民身份及其条件
- 三 积极公民身份的威胁
- 四 市民社会、能动社会和“福利社会”:以社会建设促成积极公民身份
- 五 不平等、不确定与社会建设:社会建设的双重任务取向
- 第五章 制度、结构、心态——社会建设的实践层面
- 一 制度调整
- 二 结构转型
- 三 社会心理调适
- 附录1 现代性视域下的社区与社团
- 一 经典社会理论中的社区与社团
- 二 当代语境中的社区与社团
- 三 结论
- 附录2 论怨恨:生成机制、反应及其疏解
- 一 怨恨的生成机制或作为现代性现象的怨恨:从托克维尔到舍勒
- 二 断头术、排斥与社会泄愤:怨恨的反应
- 三 公民权与怨恨:怨恨的疏解
- 附录3 论焦虑——不确定性时代的一种基本社会心态
- 一 基本信任或本体性安全与焦虑的本质
- 二 理性和革命撬动传统秩序的根基:过去不再照亮未来
- 三 新秩序的自反和风险社会:“选项生命史”下的焦虑
- 四 焦虑的社会和个体应对
- 五 中国式焦虑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