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6千字
字数
2017-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顾衡推荐,著名历史学家西嶋定生作品,把秦汉史置于整个东亚视角内进行审视。
内容简介
本书由著名历史学家西嶋定生先生撰写,主要是对秦汉帝国的历史事实进行简明扼要的叙述和简要评论,作者在秦汉史领域功力深厚,著述等身,这部著作因此而成为一部“大家小书”,也是“深入浅出”式的经典。
西嶋定生以其“东亚册封体制”理论受到东亚史学界的极高尊敬,而这部《秦汉帝国》则让读者看到他另外一种史学境界。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1 秦帝国的崛起
- 一 大一统国家出现的历史背景
- 大一统国家突现之疑
- 封建制向郡县制的转变
- 有关郡县制产生的问题
- 郡县制的内容与特征
- 氏族制的解体
- 官僚制的产生与君主权的强化
- 郡县制的成立
- 秦王国的发展历程
- 二 秦王政即位
- 秦王政的身世及其即位
- 开凿郑国渠
-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 嫪之乱
- 李斯登场与“逐客论”
- 三 “皇帝”的诞生
- 统一天下
- 制定“皇帝”称号
- “皇帝”语义及其本质
- 始皇帝的称号
- 四 始皇帝的功业
- 后世恶名及原因
- 封建制的废除与郡县制在全国的实行
- 收缴民间兵器
- 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
- 巡幸地方与石刻文
- 泰山封禅
- 万里长城
- 阿房宫与骊山陵
- 兵马俑坑与铜马车的发现以及睡虎地秦墓(追记)
- 焚书坑儒
- 不死仙药
- 《史记》的记述与始皇帝
- 2 秦帝国的崩溃与汉帝国的崛起
- 一 始皇帝之死与二世皇帝即位
- 始皇帝之死
- 伪诏的阴谋
- 秦二世失政
- 二 农民起义的爆发以及秦帝国的灭亡
- 陈涉、吴广举兵
- 各地爆发起义
- 刘邦举兵
- 项羽举兵
- 诛杀李斯一族
- 秦帝国灭亡
- 三 楚汉之争
- 鸿门宴
- 分封十八王
- 建立汉政权
- 楚汉之争
- 项羽战败
- 四 汉帝国的建立
- 刘邦称帝
- 刘邦与始皇帝之比较
- 建都长安
- 高祖刘邦的功臣
- 分封功臣
- 立诸侯王
- 消灭异姓诸侯王
- 皇权对诸侯王、列侯的统制
- 五 汉初的国家体制
- 中央政府的国家统治机构
- 皇帝的宫廷事务机构
- 郡县的行政机构
- 郡国制存在的两大课题
- 3 汉初的刘氏政权
- 一 吕后之乱
- 高祖之死
- 惠帝与吕后
- 长安筑城
- 吕后称制
- 剿灭吕氏一族
- 二 文帝即位与民爵制度
- 文帝即位
- 赐民以爵
- 赦令的意义
- 何谓“赐民爵一级”
- 何谓“女子百户牛酒”
- 何谓“五日”
- 里的秩序形成与民爵制度
- 爵位的确定与宴饮的席位
- 皇帝与民爵制度
- 三 贾谊与晁错
- 文帝时期的政治
- 贾谊的安民政策
- 晁错的农民穷乏论
- 纳粟授爵政策
- 诸侯王问题的产生
- 抑制诸侯王政策
- 四 吴楚七国之乱
- 吴王刘濞之势
- 七国之乱
- 晁错受刑
- 吴楚七国败北
- 平定叛乱后对诸侯国的控制
- 完成中央集权化
- 五 匈奴、南越、朝鲜
- 汉初对外关系
- 东亚世界与中国文化圈
- 东亚世界的发端
- 匈奴帝国的出现
- 与匈奴的关系
- 匈奴的强势态度
- 与南越的关系
- 南越王的臣礼
- 与朝鲜的关系
- 内藩与外藩
- 4 武帝的外征与内政
- 一 对匈奴的战争
- 武帝即位
- 对匈奴战争
- 将军卫青出征匈奴
- 青年将领霍去病驰骋沙场
- 匈奴撤出北方与对匈奴战争的中断
- 二 南越、朝鲜的郡县化
- 南越国的内乱
- 南越国的灭亡与郡县化
- 卫氏朝鲜的灭亡与郡县化
- 外藩的郡县化
- 三 发现西域之路
- 张骞首度西行
- 张骞再度西行
- 开通西域之路
- 李广利远征大宛
- 获汗血马凯旋
- 四 对匈奴战争的重启
- 苏武牧羊
- 李陵投降
- 苏武与李陵
- 李广利出征匈奴
- 李广利投降与李广利之死
- 五 新财政政策的实施
- 远征造成的财政困难
- 桑弘羊登场
- 盐铁税收的管理权转交于国家财政机构
- 实施盐铁官营制度
- 实施均输法与平准法
- 增设算缗钱
- 实施告缗令
- 制定五铢钱
- 货币政策的成功
- 六 法家官僚的登场
- 公孙弘与董仲舒
- 儒家官僚的命运
- 酷吏的出现
- 法家官僚张汤
- 社会动荡加剧与对酷吏的重用
- 设置州刺史
- 七 神仙与巫蛊
- 神秘主义与合理主义
- 武帝与神仙
- 郊祀之始
- 武帝封禅
- 巫蛊之乱
- 武帝之死
- 5 霍氏政权的建立与崩溃
- 一 昭帝即位
- 武帝遗诏
- 霍光、金日与上官桀
- 内朝的成立
- 外朝情势
- 燕王首度谋反
- 内朝政策与外朝政策
- 卫太子归来事件
- 二 盐铁会议
- 会议的召集
- 《盐铁论》及其内容
- 论争的政治背景
- 会议结果
- 三 霍氏政权的确立
- 内朝势力的分裂
- 桑弘羊之愤
- 燕王再度谋反
- 霍氏政权的建立
- 霍氏一族的昌盛
- 眭弘进谏禅让事件
- 昭帝之死与昌邑王即位
- 废黜昌邑王事件
- 废位事件之谜
- 四 霍氏一族遭诛与宣帝亲政(附匈奴投降)
- 宣帝即位
- 霍光之死
- 霍氏一族遭诛
- 宣帝亲政
- 循吏的出现
- 赵充国的屯田政策与对西域的治理
- 匈奴投降
- 6 儒学的国教化与王莽政权的出现
- 一 儒家官僚跻身政坛与礼制改革
- 元帝即位与儒家思想
- 丞相职务的变化
- 儒家官僚跻身政坛
- 废除郡国庙
- 天子七庙制的问题
- 郊祀制的改革
- 建造明堂
- 二 儒家思想与谶纬说
- 谶纬说的出现
- 谶纬说与皇帝观
- 皇帝与天子的职能分离
- 汉火德说的成立
- 古典经籍的整理
- 今文学与古文学
- 三 外戚王氏势力的抬头与王莽政权的确立
- 元后与其家族势力的抬头
- 刘向对于王氏的批判
- 王莽的出生及其登场
- 王莽的下野与再任
- 礼制与学制的改革
- 王莽篡汉
- 新王朝的成立
- 元后的抵制
- 四 王莽政权的内政改革
- 王莽政权的历史意义
- 改革官制
- 变更官名、地名
- 改革土地制度
- 改革货币制度
- 统制工商业
- 五 王莽政权的对外政策
- 更换印绶
- 匈奴的叛离
- 讨伐匈奴计划失败与西域诸国的叛离
- 东方诸国与高句丽的叛离
- 王莽的儒家世界观与东亚世界
- 7 东汉王朝的建立
- 一 赤眉之乱与南阳刘氏举兵
- 吕母起义
- 赤眉起义
- 绿林军起义
- 南阳刘氏与诸豪族
- 南阳刘氏举兵
- 更始帝即位
- 昆阳之战
- 二 王莽的末路与更始帝的败亡
- 王莽末路
- 赤眉与更始帝的分歧
- 赤眉军的王朝化
- 更始帝败亡
- 赤眉军东归
- 赤眉军投降
- 三 光武帝即位与奠都洛阳
- 刘秀进驻河北及王郎灭亡
- 刘秀自立与平定河北
- 刘秀即皇帝位
- 奠都洛阳
- 四 平定群雄
- 平定关中与农民起义集团的终结
- 斩杀刘扬与平定群雄的开端
- 平定南方与北方
- 隗嚣与光武帝
- 隗嚣政权的灭亡
- 蜀地的公孙述政权
- 公孙述政权的灭亡
- 五 天下统一的完成
- 解放奴隶
- 减轻田租与罢废郡兵
- 调查耕地与户籍
- 恢复五铢钱
- 完善政治机构
- 泰山封禅
- 8 东汉王朝的发展及其对外关系
- 一 东汉前期的国内状况
- 明帝即位
- 佛教信仰的出现
- 楚王刘英的疑狱
- 儒学普及和白虎观会议
- 东汉时代的谶纬说
- 礼教主义和选举制度
- 气节之士与隐逸之士
- 东汉前半期的文化
- 二 匈奴与西域的进犯
- 匈奴的分裂与来降
- 西域之路的重开
- 班超的西域之治
- 甘英出使大秦国
- 三通三绝
- 三 羌族叛乱
- 先零羌叛乱
- 烧当羌叛乱
- 移居羌族蜂起
- 羌族的内郡劫掠与沿边郡治的撤回
- 对羌反击与财政枯竭
- 王朝衰微的征兆
- 四 东亚周边诸民族的动向
- 交趾叛乱——征侧、征贰姐妹
- 乌桓与鲜卑
- 高句丽的发展
- 朝鲜半岛局势
- 倭国朝贡
- 东亚世界的形成与东汉王朝
- 结语
- 再刊之际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追补
- 年表
- 西汉时代地图
- 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