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采用注绘结合的方式,浪漫地将离骚展现在大家们面前。

内容简介

《离骚》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从内容上来说,《离骚》具有丰富的文学想象,带有楚地早期神话体系的遗留。从东汉王逸开始,《离骚》被赋予了传记性与政治性的解读。直至清末,这种解读都是《离骚》阐释学的主流。

新文化运动以后,很多学者都尝试过将《离骚》从文言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其中影响较大的包括姜亮夫、郭沫若、陆侃如的译本,近年的文怀沙、李山译本等。2012年,从药汀教授出版的《屈原赋辨译·离骚卷》更是对《离骚》的主旨、句义、字词重新作出了详细辨证并予以翻译。这些译本不仅将古文译为今人能懂的语言,更寄予了重新解读《离骚》的愿望。

在已经拥有如此多优秀译本的前提下,为何还要重译此书,原因有三:

首先,白话文也在发展,民国时期的白话译本,有些在今日已觉诘屈聱牙,不符合当代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

其次,对经典而言,不同阐释思想会带来不同的语言表述。这版译本采纳了陈世骧先生在《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中对《离骚》“时间之焦虑”的主旨界定。

最后,《离骚》包含大量神话和历史人物,一般需要借助注释阅读。不习惯阅读注释的普通读者希望能从译文中直接读懂这些内容。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读
  • 离骚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