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9.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7千字
字数
2009-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如何寻找创新机遇?将创意发展为可行的事业有何原则和禁忌?让大师德鲁克如何给人类社会的一剂良药。
内容简介
该如何进行创新?如果你懂得在哪里以及如何寻找创新机遇,你就能系统化地管理创新;如果你懂得运用创新的原则,你就能使创新发展为可行的事业。这就是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为我们揭示的重点。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图书梗概
-
关于作者
-
权威推荐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推荐序三
-
译者序
-
序言
-
引言 企业家经济
-
第1章 系统化的企业家精神
-
第2章 有目的的创新和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
-
第3章 创新机遇来源一:意外事件
-
第4章 创新机遇来源二:不协调的事件
-
第5章 创新机遇来源三:程序需要
-
第6章 创新机遇来源四:产业和市场结构
-
第7章 创新机遇来源五:人口统计数据
-
第8章 创新机遇来源六:认知的变化
-
第9章 创新机遇来源七:新知识
-
第10章 聪明的创意
-
第11章 创新的原则
-
第12章 企业家管理
-
第13章 企业家企业
-
第14章 服务机构的企业家精神
-
第15章 新企业
-
第16章 “孤注一掷”
-
第17章 “攻其软肋”
-
第18章 生态利基
-
第19章 改变价值和特征
-
结论 企业家社会
-
推荐阅读书籍
-
...
展开全部
创新实践
每日一书:《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是企业家的标志,企业家社会是德鲁克留给人类社会的一剂良药。目标明确的创新源于周密的分析、严密的系统以及辛勤的工作,这可以说是创新实践的全部内容。《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虽然写于 20 世纪 80 年代,但时至今日,本书仍是探讨企业家精神及创新原理和实践的最佳经典著作。在德鲁克看来,任何有勇气面对决策的人,都能够通过学习成为一名企业家,并表现出企业家精神。创新者并不如同一般人的想象,是超人和圆桌骑士的混合化身…… 目标明确的创新源于周密的分析、严密的系统以及辛勤的工作,这可以说是创新实践的全部内容。创新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自我更新的特殊工具:所有人类思想、理论、机构、制度以及技术的产物都会陈腐、僵化和过时,因此,它们在实现目标或是不能完成目标之后,就应该退出历史舞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完全无法解释美国经济实际创造出来的 4000 万个工作岗位。迄今为止,西欧一直遵循着康德拉季耶夫的理论模式,但是美国没有,日本也应该没有。美国国内发生的某种事件,完全抵消了康德拉季耶夫 “技术波动曲线” 的负面影响,而且它与经济长期停滞的理论大相径庭。对美国而言,我们至少可以将康德拉季耶夫经济停滞现象视为一种虚幻,而非事实。因为在美国,我们拥有一种崭新的经济,一种企业家经济。对于 “高科技” 创业家而言,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似乎是他们的典型代表。爱迪生是 19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家,他将发明转换为一门学科,我们如今称之为 “研究”。然而,他真正的野心是创办一个企业,最终成为一名企业大亨。但是,他对于如何管理自己的企业根本一窍不通。结果,为了保全每一个企业,他自己不得不含恨下台。如今,仍然有许多(很可能是大多数)高科技公司,是以爱迪生的方式来管理企业的。更准确地说,就是这些公司管理不善。而有系统、有目的、以创业精神管理的 “低科技” 含量的机构却可以做到这一点。现在我们必须将 30 年来我们为管理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投入到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的发展上来,那就是:发展原理、不断实践、成立学科。创新是企业家特有的工具。凭借创新,他们将变化看作开创另一个企业或服务的机遇。创新可以成为一门学科,供人学习和实践。企业家必须有目的地寻找创新的来源,寻找预示成功创新机会的变化和征兆。他们还应该了解成功创新的原理,并加以应用。英国的大型零售商玛莎百货连锁公司在最近 50 年中的表现,可能比西欧任何一家企业都更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性。它对英国经济,乃至对英国社会的影响,可能比英国的任何一个变革领导者,甚至可能比政府或法律产生的影响还要大。身为企业家的银行家,其任务就是调动他人的资金,使之分配到生产力较高以及产出较多的领域。早期的银行家都已经变成了企业所有者,如罗斯柴尔德家族(the Rothschilds)。他们每次修建铁路时,动用的都是自己的资金。企业家型的银行家则与之截然不同,他们从来不想成为所有者。这些银行家为筹建的企业融资,并通过向公众出售企业的股票来赚钱。然后,他们又为自己下一个投机行为向公众筹措资金。追求确定性的人往往不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其实,这些人即使在其他许多领域中,也不会有什么上佳表现。例如政界要员、部队指挥官或是远洋轮船船长,大凡在这些位置上的人,制定决策是不可避免的,而任何决策的实质都是不确定性。任何有勇气面对决策的人,都能够通过学习成为一名企业家,并表现出企业家精神。因此,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人格特征。它的基础在于观念和理论,而非直觉。约瑟夫・熊彼特是第一位回归萨伊观点的主要经济学家。在他 1911 年发表的经典之作《经济发展理论》(The Theory of Economic Dynamics)中,熊彼特与传统经济学决裂。他的这一举动,远比 20 年后凯恩斯的所作所为更为激进。他主张,由创新的企业家所引发的动态失衡是健康经济的常态,这也是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精髓所在,而非古典经济学家所主张的均衡和资源的最佳配置。企业家从事创新,而创新是展现企业家精神的特殊手段。创新活动赋予资源一种新的能力,使它能创造财富。事实上,创新活动本身就创造了资源。人类在发现自然界中某种物质的用途,并赋予它经济价值之前,“资源” 这种东西是根本不存在的。真正使学校教育遍及世界各地的,不是对教育价值的普遍承诺,也不是对在校教师进行的系统化培训或灌输的教育理论,而是一项不起眼的创新:教科书。教科书很可能是捷克伟大的教育改革家约翰・阿莫斯・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的发明。夸美纽斯在 17 世纪中叶,设计并使用了第一套拉丁文入门教材。如果没有教科书,那么即使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师,一次也只能教一两个学生;但有了教科书以后,即使是一个平庸的教师,也能够将一些知识灌输到三四十个学生的头脑中。系统化的创新就是指关注创新机遇的七大来源。前四大来源存在于机构内部:● 意料之外的事件 —— 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意外的外部事件;● 不协调的事件 —— 现实状况与设想或推测的状况不一致的事件;● 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 每个人都未曾注意到的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变化。第二组创新机遇的来源(后三种来源)涉及机构或产业以外的变化:● 人口统计数据(人口变化);● 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 新知识,包括科学和非科学的新知识。要利用意外的成功所带来的创新机遇,我们必须要进行分析。意外的成功只是一个征兆,但它是什么征兆呢?表面征兆往往是我们的认知、知识和理解力不够造成的。世界上最大的两家企业 —— 杜邦(全球最大的化学公司)和 IBM(计算机行业的巨子),将其卓越成就归功于把意外的成功视为创新机遇并主动加以利用。管理层必须带着问题来看待每一次意外的成功,这些问题包括:①如果我们对它加以利用,它对我们会有什么意义?②它会带领我们走向何方?③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将它转换成机会?④我们如何着手进行?这意味着,首先,管理层必须拨出特定的时间,对意外的成功加以讨论;其次,要指派专人研究意外的成功,并考虑如何对它加以利用。创新 —— 这是本书的一个主题,是一种有组织、有系统、理性化的工作,但它也是感性的。确切地说,创新者的所见所闻必须经过严格的逻辑分析,仅凭直觉行事也是不够的。事实上,若直觉就意味着 “我觉得”,那么直觉根本没有什么好处。因为那通常只不过是 “我希望它怎样” 的另一种说法,而非 “我认识到它会怎样”。分析虽然严谨 —— 它需要进行测试、试验和评估,但必须建立在对变化、机遇和新情况的认知上,还要敏锐地察觉到大多数人仍然十分确信的所谓现实与实际现实之间不一致的地方。这需要人们愿意承认:“我所知道的仍然不足以进行分析,但我会去发掘。我将走出办公室,四处观察,提出问题,并用心聆听。” 意外事件能使我们跳出先入为主的观念、假设以及原先确定之事,所以它是创新取之不尽的源泉。赫鲁晓夫也无法理解汽车不只是一件东西,他于 1956 年访美时说:“苏联人绝不会想要拥有汽车,便宜的出租车会更实际一些。” 不过,任何一个青少年都会告诉他,四轮汽车并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它还代表着自由、移动性、权力和浪漫情调。赫鲁晓夫的错误认知,却创造了一个最狂热的企业家机遇:苏联汽车的短缺,造就了一个最大、最有生机的汽车黑市。
不创新,无创业;无高效率,不企业家。
什么是创业?今天你看大家喜欢吃小龙虾,于是在家门口开了家小龙虾店,这叫创业吗?
按照彼得・德鲁克的定义,这不叫创业。你进入了一个原本就存在的市场,并没有创造出新客户。你小龙虾卖得多了,旁边那家就卖得少了。唯有创新满足需求,创造出新客户,才是创业。
不创新,无创业。
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就是把使用经济资源的效率,由低转高的那群人。同样资源,用创新的方法组合利用,创造更大价值。
无高效率,不企业家。
那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灵魂是创新,因此,你就能做别人根本做不了的事。
读德鲁克的经典,总能帮你从实践,升华为世界观。推荐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同学阅读此书,从管理之术,参悟管理之道。
- 查看全部22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