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类型
8.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554千字
字数
2018-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神书《集异璧》作者侯世达作品,带你穿过表象的迷雾,探析思考的本质。
内容简介
闻名世界的认知科学家侯世达凭借独特的智慧与天赋,联合法国心理学家桑德尔,终于向世人展示了这部极具开创性的著作,一解人类认知之谜。
一如之前的《集异璧》,《表象与本质》深刻地丰富了我们对心智的理解,它引领读者进入语言、思想和记忆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情境中去,逐步揭示出完全隐藏的认知机制,这些机制总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在这些认知机制里还发现了一个不变的核心——我们总是无意识地联系过往经验去做类比。本书对我们的思考提出了一个彻底而且令人震惊的新解释。
人类大脑中的每个概念都源于多年来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一长串类比,这些类比赋予每个概念生命,我们在一生中不断充实这些概念。大脑无时无刻都在作类比。类比,就是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
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所谓的类比到底是什么?我们是怎么在截然不同的情景间建立起联系的?类比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在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过程中,类比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目录
- 版权信息
- 赞誉
- 推荐序 跨越“表象”的人类思维“本质”
- 中文版序 这本书是如何翻译成中文的
- 序言
- 引言 类比,人类认知的核心
- 给类比应有的地位
- 关于概念,字典没告诉我们的那些事儿
- 体现概念微妙之处的轭式搭配
- 轭式搭配的启示
- 语言对概念的“自然”划分
- “玩”字的玩字游戏
- 轭式搭配与概念
- 范畴化的本质
- 对类比的两种误解
- 作类比与范畴化
- 思维之根源:范畴化和类比
- 范畴提供的快速推断
- 类比的拥护者和反对者
- 类比是诱惑人的危险海妖吗?
- 超级电子蠢货
- 不同层次的类比
- 抽象还是具体?
- 本书概要
- 1 词语的召唤
- 词语是怎么闪现在脑海的?
- 再复杂的范畴,都始于单一成员
- 从妈咪到妈妈
- 从妈妈到不同的母亲
- 孩子们的类别与类比
- 孩子们都是抽象大师
- 木星上的知识之光
- 过道里的类比
- “办公室”还是“书房”
- 范畴和概念空间的结构
- 概念在大脑中无休止地切分
- 经典概念理论
- 当代范畴理论
- 愤怒的小鸟是鸟吗?
- 你会说多少门语言?
- 对创造性比喻的不懈追求
- 到底是本义还是比喻义?
- 范畴化和类比的连续体
- 动词作为范畴的名称
- 关于“一点儿”的一点儿讨论
- 句法结构中的范畴
- 语篇中的范畴
- “而且”与“但是”的对比
- 什么时候用“但是”,什么时候说“而且”
- 语篇中更为细致的范畴
- 更难以捉摸的范畴
- 用语言给世界分类
- 概念空间
- 同一概念空间中的不同语言
- 概念空间中的圆环
- 学外语才知道他人分类不同
- 分类有尽头
- 2 短语的召唤
- 范畴比词多得多
- 词源并不等于心理现实
- 不需要拆分的复合词
- 缩写和简称看上去简单,不过是隐藏了它的组成部分
- 缩写与简称的作用
- 学校里也有消防队员
- 惯用语和成语的例子
- 对牛弹琴还是鸡同鸭讲?
- 日常句子背后的故事
- 谚语里的真相
- 失窃的手机“变成”蛇咬一口
- 不由自主的类比关系
- 谚语的适用范围
- 从针到金,从小河到江海
- 每个人都是记忆提取的大师
- 寓言
- 得不到就要嘲笑
- 如何减少认知失调
- 概念空间里的空白
- 每门语言的特长
- 萨丕尔-沃尔夫假设
- 什么是智能?
- 走在类比的山峰和山谷
- 脑中概念越多就越聪明吗?
- 爬上类比之山的不同方式
- 驶向概念空间的外太空
- 3 隐秘类比的海洋
- 我们平时很少谈论“类比”
- 脑中嗡嗡作响的相似性
- 即时建立和应用的范畴
- 没有名字却很稳定的范畴
- 对,就在那儿!
- 出现在她办公室的大教授
- 这儿和那儿
- 从浅显类比滑向深层类比
- 类比和“常比”的作用与微妙之处
- 典型的“常比”:“我也是!”
- 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
- 再平常的类比也有微妙之处
- 爱德华被问住了
- 一箭双雕
- 床上有架钢琴?
- 大坝一点儿都不好
- 一箩筐“常比”
- 如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经历
- 在类比的海洋中遨游
- 类比总是惊喜不断吗?
- 依靠高效记忆提取而生存的人类
- 丹尼和迪克,科罗拉多大峡谷和卡尔纳克神庙:一个经典的联想
- 编码之谜
- 片头广告比电影本身更好看
- 只属于一个人的范畴
- 联想产生新范畴
- 冲向走廊尽头的特工
- 上帝是个狙击手
- 情感在唤醒沉睡记忆时的重要作用
- 事件编码不靠死记硬背而靠提炼精华
- 大脑能瞬间找到永恒的本质吗?
- 最初的编码作用有限
- 不起眼的例子成为一个有价值的范畴
- 不起眼的范畴希望得到一个名字
- 狗的大脑中的类比和范畴
- 这位年轻的冰岛教授让你想到了谁?
- 心理实体及其关联
- 作类比和范畴化是硬币的两面
- 争论渐消
- 4 抽象过程与内部范畴滑动
- 白马非马
- 本章概述
- 什么是抽象,它的目的又是什么?
- 抽象的好处
- 范畴转换快得令人头晕目眩
- 标记的马脚
- 标记的好处
- 它们怎么撞在一起了呢?
- 概念的本质是如何浮现的
- 关于影
- 关于波
- 关于三明治
- 骄傲的专有名词也倒台了
- 神圣的范畴
- 普希金们、肖邦们和伽罗瓦们
- 我们身边的名人
- 从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的无意识滑动
- 基于同样名字的范畴
- 比喻一定是谎言吗?
- 比喻用法一览
- 数学并非一成不变
- 正方形是矩形吗?
- 专业知识的层次
- 从改变范畴到改变视角
- 职业里的窍门
- 祝你有个好胃口!
- 请喝茶!
- 抽象为什么对行家如此重要
- 另辟蹊径
- 瓶颈
- 容器与身体
- 关于鼠标与人
- 人类的智慧是什么?
- 5 类比如何操纵我们
- 任由不速之客摆布
- 本章概述
- 口误是心灵之窗
- 语无伦次
- 院长曲径通幽的思维线路
- 在概念的键盘上,同时敲击两个琴键
- 多少短语参与?
- 单词的词语混合
- 正话反说
- 双重计划
- 因概念相近而混为一谈的语误
- 言行一致
- 当局者迷
- 许多被叫到,但只有一个被选中
- 毫无目的的类比
- 驶向无用类比之地
- 无缘无故的类比
- 一个在转瞬即逝前被捕捉到的类比
- 盲点的启迪
- 具身与抽象
- 圣洁
- 一叶障目
- 驴唇不对马嘴
- 无意间的先入为主:范畴化的陷阱
- 从一个本质跳到另一个本质
- 北京城最好的地方是哪儿?
- 类比不可抗拒的能力:“10·11”事件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执念的力量
- 锤子与钉子
- 吃豆人游戏揭示的人生真理
- 不可抗拒的类比:它们是否有意义?
- 同一锅的茶叶蛋
- 类比的专制
- 类比的双刃剑
- 已知的牢笼
- 6 我们如何操纵类比
- 用来搅拌的小木棍变成了用来划船的标枪
- 漫画类比:一个有创造力的交流工具
- 漫画类比的慢动作回放
- 精心选择山脉中的最高峰
- 连珠炮式的漫画类比
- 解释型的漫画类比
- 令人莞尔一笑的漫画类比
- 漫画类比帮助我们为他人解释事物
- 漫画类比帮助我们为自己解释事物
- 最好的总被最先抢走
- 我们的重要决定背后都有类比
- 类比战争
- 类比作为战争的批判工具
- 人们推理时能不用类比吗?
- 复数化和模式
- 政治和与之相关的思维机制
- 人类真的如此肤浅吗?
- 我们可以深到底
- 本质由表象显露
- 微领域里的“我也是”小故事
- 一个事件发生时是什么被编码了?
- 人类不是这样感知情境的
- 美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 左手不知右手在干什么
- 更多的“我也是”小故事
- 画蛇添足
- 看到的实质比存储的实质多
- 最捉摸不定的字母Z
- 柳暗花明
- 论眩晕
- 框架整合
- 框架整合的长处与短处
- 福康涅和特纳的概念整合
- 类比和整合不同吗?
- 一个童稚的框架整合
- 框架整合总是类比,类比有时是框架整合
- 机器翻译之梦
- 好的类比带来好的翻译
- 机器翻译领域可能取得的进步
- 是谁在操纵着谁?
- 7 朴素类比
- 三件逸事
- 朴素类比、形式结构和教育
- 熟悉感和心理固化
- 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 新颖和熟悉手拉手
- 你的旅行计划已经放入购物车
- 最好的界面是完全没有界面
- 朴素类比朴素的一面
- 计算机世界为自己生产类比
- 虚拟世界帮助我们理解现实世界
- 拟技术化——拟人化的类比
- 有些等式比其他等式更平等
- 广告中的朴素等式
- 等式与物理学家
- 相乘总是意味着变大吗?
- 加3次和加50次大不一样
- 那么除法呢?
- 为什么想出这样的应用题这么难?
- 除法在人们头脑里与均分没有差别吗?
- 思维模拟占主动地位
- 语言对朴素类比的影响
- 学校教育未触及到心灵的部分
- 有时情境替我们思考
- 这一切都意味着什么?
- 一个给心理学带来恶劣影响的朴素类比
- 8 惊天动地的类比
- 类比在精确的数理领域里的高级作用
- 用实例解惑
- 负数出场
- N维空间
- 类比如何推出群论
- 域、环、N维纽结
- 机械的数学操作:也是类比的果实
- 物理学与逻辑思维
- 爱因斯坦,一位作类比的奇才
- 低层次和高层次的爱因斯坦类比
- 一个疯狂的“游泳池/台球桌”类比产生了光量子
- 光量子备受嘲讽而声量子受到欢迎
- 爱因斯坦最大胆的类比终于得以正名
- 爱因斯坦的概念滑动不可思议
- 在科学中用类比扩展概念
- 范畴扩展是狭义相对论的来源
- 两头发光的手电筒失去了一点点质量
- 能量概念的定义
- 能量和质量
- 巴纳希·霍夫曼对爱因斯坦的特殊解读
- 一类新的反常质量
- 爱因斯坦的大脑背后隐藏着什么思维机制?
- 从1905年到1907年,一个小结
- 爱因斯坦类比和物理学范畴
- 相对性原理和加速参照系
- 通过类比把相对论运用于引力
- 爱因斯坦类比,一个灰飞烟灭,另一个取而代之
- 初始的等价原理
- 爱因斯坦探索并找到了一个更深刻的类比
- 扩展的等价原理的后果
- 非欧几何里的旋转木马
- 相交的平行
- 结语 范畴化和作类比就是一回事儿,它们是人类认知的核心
- 范畴化与作类比
- 范畴化是永恒的必需,作类比是难得的奢侈
- 范畴化是常规,作类比是创新
- 范畴化是无意识的,作类比是有意识的
- 范畴化是自动的,作类比是自主的
- 范畴化青睐相似,作类比偏爱不同
- 范畴化应用于实体,作类比涉及关系
- 范畴化涉及抽象的两个层次,作类比只涉及一个
- 范畴化是客观的,作类比是主观的
- 范畴化是可靠的,作类比是可疑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译者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湛庐文化
“湛庐”之名取自相传是春秋时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一剑” 所铸造的,享有“天下第一剑”之誉的湛庐剑。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出版商,专业从事经济管理类、心理学类图书的策划和出版。湛庐倡导“独立”“理性”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实现独立思考、理性分辨,让读者运用自己的理智,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我们倡导“精进”“深入”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降低阅读成本,提升阅读价值,让"无价"的内容能转化成出版相关者应获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