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反映了浙江沿海地区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对晚清时期涉及浙江海洋文明发展的政治变化、社会变迁、港口贸易、经济活动、文化发展等诸要素进行了勾勒与梳理,展现了这一时期浙江海洋文明发展由旧转新的曲折历程。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第一章 浙江沿海自然环境与沿海地域社会
  • 第一节 开埠前浙江沿海环境、资源与交通
  • 一、自然环境
  • 二、沿海资源
  • 三、沿海交通
  • 第二节 清政府海洋政策调整及影响
  • 一、浙江沿海的海盗问题
  • 二、清政府对海洋政策的调整
  • 三、海洋政策调整对传统海洋经济的影响
  • 第三节 人口与人口流动
  • 一、人口与人口流动
  • 二、海洋民众的活动区域
  • 第二章 浙江沿海地区海防建设与中外战争
  •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浙江海防
  • 一、“门户”与“藩篱”
  • 二、海防制度
  • 三、海防部署与海防对象
  • 第二节 鸦片战争与浙江传统海防体系的崩溃
  • 一、定海陷落
  • 二、定海再次陷落
  • 三、传统海防体系的崩溃
  • 第三节 鸦片战争后浙江海防
  • 一、洋务运动时期浙江海防
  • 二、中法战争时期浙江海防的短暂加强
  • 三、镇海口保卫战
  • 四、清末有海无防的海防体系
  • 第三章 口岸城市与港口贸易
  • 第一节 沿海口岸的相继开放
  • 一、开埠前的港口与港口贸易
  • 二、宁波、温州、杭州相继开放
  • 三、轮船航运业的兴起
  • 第二节 口岸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 一、宁波“外国人居留地”
  • 二、杭州日租界
  • 三、城市建设与拓展
  • 第三节 港口贸易
  • 一、开埠后宁波港贸易(1844—1877)
  • 二、温州开埠后浙江对外贸易(1878—1896)
  • 三、杭州开埠后浙江对外贸易(1896—1911)
  • 第四节 通商口岸的地域市场及变迁
  • 一、五口通商时期宁波港的港口腹地
  • 二、温州开埠与地域市场变化
  • 三、杭州开埠与地域市场变化
  • 四、口岸贸易对地域市场的影响
  • 第四章 民族工商业与新式商人群体的兴起
  • 第一节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兴起
  • 一、浙江近代民族工业的萌发
  • 二、甲午战争后出现的办厂热潮
  • 三、1900—1911年民族工业发展小高潮
  • 四、民族航运业与现代金融业的创建
  • 第二节 浙江新式商人群体的兴起
  • 一、买办的崛起
  • 二、宁绍钱帮的发展
  • 三、湖商的兴起
  • 第三节 宁波商帮的近代转型
  • 一、经营行业的转型
  • 二、在“新”与“旧”之间
  • 第五章 海洋经济与沿海开发
  • 第一节 晚清时期浙江的海洋渔业
  • 一、传统海洋渔业经济状况
  • 二、海洋渔业的近代变革
  • 第二节 晚清时期浙江海洋盐业
  • 一、海洋盐业的工艺与革新
  • 二、晚清浙江海洋盐业管理
  • 三、海洋盐业产量、价格与税收
  • 第三节 海塘修筑与沿海土地开发
  • 一、海洋灾害及其影响
  • 二、海塘修筑
  • 三、沿海垦地的开发与利用
  • 第六章 西方宗教传播与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兴起
  • 第一节 西方宗教在浙江沿海传播
  • 一、基督教在浙江的传播
  • 二、传播的方式及特点
  • 三、文化冲突与民教纠纷
  • 第二节 近代教育体系的初建
  • 一、教会学校:近代教育的萌动
  • 二、新式学堂:近代教育的本土化开端
  • 三、漂洋过海:浙籍留学生
  • 第三节 初具雏形:近代文化卫生事业
  • 一、出版业
  • 二、报刊业
  • 三、新式医院的设立
  • 四、防疫与公共卫生
  • 第四节 风从海上来:民俗民风的变迁
  • 一、海神信仰与婚丧习俗
  • 二、生活方式的变化
  • 三、四海为家:人口流动与重商风气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