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学术研讨会会议文集。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理论自觉”简要历程和今后深化的几点思考;第二编发展模式转变与中国经验;第三编转型中的问题及文化遗产保护。通过这三编的文章,探索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

目录

  • 版权信息
  • 代序 两方面的重大收获
  • 一、推进了对中国社会快速转型各方面的更深入的研究
  • 二、推进了对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的更深入的思考
  • 第一编 社会转型与社会学理论自觉
  • “理论自觉”简要历程和今后深化的几点思考
  • 社会运行学派:理论自觉历程中成熟的中国社会学学派
  • 一、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两种形态到“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
  • 二、“社会互构论”表现出的理论自觉
  • 三、社会运行学派的自身完善与对中国社会的研究
  • 四、社会学本土化中的理论自觉
  • 促进社会学传统范式和研究方法的融合聚汇
  • 一、社会实践系统的开放性与个体安全
  • 二、个体安全研究的假设
  • 三、个体安全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
  • 四、讨论:个体安全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 五、附录: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与城市发展实地调查研究
  • 元理论意义上的当代中国社会学理论创新
  • 一、当代中国的社会学元理论研究
  • 二、社会学存在合法性的论证
  • 三、社会学元问题的全面阐述
  • 四、社会学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 五、小结
  • 意识形态的理论形式与感性形式
  • 一、个别的和整个的意识形态
  • 二、实践中的感性意识形态
  • 三、重视感性意识形态的意义
  • 社会政策体系构建的社会理论基础
  • 一、社会政策与社会理论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 二、社会理论对社会政策体系构建的理论支持
  • 三、新世纪中国推进社会理论研究的基本路径
  • 文化自觉、理论自觉与方法论自觉
  • 自觉性与“文化自觉”
  • 社会学的“理论自觉”与“方法论自觉”
  • “方法论自觉”与人文区域社会学
  • 简短的结论
  • 关系社会学研究反思与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
  • 一、社会资本概念与理论兴起的背景
  • 二、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关系”:原因及其影响
  • 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关系社会学”研究
  • 四、中国现代社会资本的建构
  • 交往成本、组织成本和制度成本之间的关系分析
  • 作为动力核心的交往成本
  • 社团运作的组织成本
  • 作为条件制约的环境制度成本
  • 三种互动关系制约下的现实社团组织的形成
  • 第二编 发展模式转变与中国经验
  • 从中国经验走向中国理论
  • 一、法治建设的法社会学探索
  • 二、犯罪问题的法社会学探索
  • 三、民间纠纷的法社会学探索
  • 小结
  • 中国社会政策的演进、特点及趋势
  • 一、中国社会政策的演进
  • 二、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 理论自觉与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发展
  • 一、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快速发展
  • 二、理论自觉的必要性及其意涵
  • 三、深化环境社会学的理论研究与建设
  • 走向环境友好型发展的博弈规则
  • 1.利益机制理论分析框架
  • 2.环渤海利益机制互动博弈分析
  • 3.破解之道——渤海区域法导向环境友好型发展
  • 结构优化与体系变革: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组织管理的路径选择
  • 一、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各种关系,实现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的回归
  • 二、积极探索社区管理体制新模式
  • 三、促进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
  • 四、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 五、培养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 六、完善社区立法工作
  • 七、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社区服务产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
  • 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论析
  • 一、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兴起与实践创新
  • 二、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研究的范畴及层次
  • 三、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策略思考
  • 乡土中国的转型与后乡土性特征的形成
  • 一、后乡土中国:乡土性的变迁与存续
  • 二、差序格局的演变与双二元格局的形成
  • 三、从礼治秩序到基层政权建设
  • 四、结语
  • 从“家长制”到“逆家长制”
  • 一、“家长制”:传统社会秩序的伦理基础
  • 二、集体主义意识形态下“家长制”的变迁
  • 三、后集体化时代“逆家长制”的出现
  • 四、“逆家长制”的困境与应对
  • 法治、社会动员与中国现代化
  • 乡土场域中的信任逻辑与合作理性:定县翟城村个案研究
  • 一、农民合作困境及其解释视角
  • 二、翟城村合作实践展示与初步发现
  • 三、乡土信任与农民合作
  • 四、信任结构失调与农民合作危机
  • 五、结论
  • 第三编 转型中的问题及文化遗产保护
  • 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特征分析
  •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研究
  • 一、研究主题与文献回顾
  • 二、研究设计
  • 三、结果与分析
  • 四、结论与讨论
  • 需求与寻求:返乡农民工创业实践中的资本和策略
  • 一、现象与问题
  •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实践中的资本需求
  •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实践中的资本寻求
  • 四、在资本需求与寻求之间的逻辑
  • “社会不确定性”问题初探
  • 一、经济学关于“不确定性”思想
  • 二、社会学关于“不确定性”的思想
  • 云南跨境民族地区艾滋病流行特征研究
  • 一、艾滋病感染类型、年龄、性别及职业特征
  • 二、艾滋病感染的家庭模式特征分析
  • 三、民族与宗教特征
  • 四、艾滋病感染群体的社会间距测量
  • 五、研究发现与讨论
  • 城市化过程中农转居人群的角色转换研究
  • 一、农转居人群的角色转换分析
  • 二、农转居人群角色转换的成本收益分析
  • 三、农转居人群角色转换存在的问题分析
  • 四、对策建议
  • 五、结语
  • 小日志与大事件:互联网的公共话语
  • 一、被侵蚀的社会——互联网复兴?
  • 二、放大的声音——公共话语
  • 三、自由的枷锁——过度曝光的社会
  • 四、社会学面临的新挑战
  • 社会转型时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思考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文化功能
  • 二、社会转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
  • 三、社会转型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 当代蒙古民族游牧文化相关问题之新解读
  • 解读一:当代蒙古族游牧文化的经济生态
  • 解读二:当代蒙古族游牧文化的人文生态
  • 解读三:当代蒙古民族游牧文化的社会生态
  • 城市蒙古族教育的调查分析
  • 一、问题意识与研究目的
  • 二、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授课教育现状
  • 三、呼和浩特市蒙古族聚居分布
  • 四、呼和浩特市蒙语授课教育现状
  • 五、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在校学生分析
  • 六、蒙古族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 试论走向现代经济社会的中国庙会文化
  • 一、庙会文化走向现代经济社会面临的挑战
  • 二、如何正确认识走向现代经济社会的庙会文化
  • 三、庙会文化如何走向现代经济社会
  • 社会互构视角下就业秩序变迁的探讨
  • 一、社会互构的研究视角
  • 二、就业体制的变迁过程
  • 三、互构视角下就业秩序的形成
  • 四、小结:就业秩序的合理性探讨
  • 代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