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类型
6.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01千字
字数
2020-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语言学家为你揭开交谈背后的惊人奥秘,彻底改变我们对交谈的认知与理解。
内容简介
人们平均回答一个问题的时间与眨眼的时间大致相同,均为200毫秒左右。无论哪种语言,回答“否”比“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正是这些事实以及其他类似的规律,将我们带向人类独特语言能力的核心。
长期以来,从哲学到心理学、人类学再到语言学等学科的学者都致力于揭开塑造语言可能性的人类思想的特性。他们专注于理解语言是如何工作的,比如语言是什么样子的、孩童是如何学习语言的、语言在脑海里是如何运作的。但他们很少能说出日常交谈中的来龙去脉。但其实,交谈才是语言的生存所在,是语言最常使用的媒介。孩子们是通过交谈学习母语的,语言是通过交谈来世代传承的。
为什么有些人说话总是被其他人打断?交谈中的沉默与停顿代表着什么?为什么对方问出的问题你一定要做出回应?
交谈是没有脚本可以遵循的,我们不能提前确定交谈的内容和时长,也不能确定人们说话的顺序。有时,交谈中会出现明显的停顿和沉默,有时又会出现几个人同时说话的重叠。这些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它们的背后隐藏了哪些关于交谈的规则?不同语言之间的交谈习惯又有哪些不同?“呃”“嗯”等看似微不足道的词语在交谈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在这本《交谈的要素》中,语言学家N.J.恩菲尔德将会为你一一揭晓交谈背后的奥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语言的核心
-
人类独特语言能力的核心
-
无法在书籍中找到的语言内容
-
驱动交谈的会话机
-
第1章 交谈的规则
-
人类的共事能力
-
交谈中的约定和道德责任
-
交谈中的问题预示
-
交谈中的叙述规则
-
第2章 把握交谈的时机
-
轮换中的重叠与间隔
-
轮换的声音信号
-
轮换的语法结构信号
-
不同语言的交谈时机
-
第3章 1秒提示窗口
-
会话机的协作性
-
标准最长沉默时间
-
认知加工造成的延迟
-
1秒提示窗口
-
期待答案与非期待答案
-
第4章 交谈秩序的信号
-
um与uh的信号作用
-
mm-hmm与uh-huh的信号作用
-
交谈中的社会互动
-
第5章 交谈中的关联性
-
动物界的交流与互动
-
交谈中的关联性
-
第6章 交谈中的修复
-
交谈中的修复
-
强修复与弱修复
-
不同语言之间的修复差异
-
第7章 通用词“Huh?”
-
不同语言中的“Huh?”
-
通用词“Huh?”
-
结论 人类的语言能力
-
人类的语言能力
-
语言能力的社会基础
-
语言的时间轴
-
致谢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交谈的叙述不仅仅是传递信息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378 本 #《交谈的要素》📕 人们平均回答一个问题的时间与眨眼的时间大致相同,均为 200 毫秒左右。无论哪种语言,回答 “否” 比 “是” 需要更多的时间。对话中有个 1 秒钟的评判标准,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回应是快速、及时、延迟,还是没有回应。📕 语言理论学认为,理想的语言听者和传播者首先是在完全相同的语言社群里,且完全熟悉这一语言,不受诸如记忆力的局限性、分心、注意力和兴趣的转移,以及在应用语言的实际过程中产生错误(不定的或特定的)等与语法条件无关的影响。📕 当语言学家提供关于交谈特征的信息时,实际上这些信息是非常不可靠的。因为语言研究者往往没有把研究建立在对自由交谈第一手记录内容的系统观察上。交谈的数据已经很难收集到,而且就算收集到了交谈的数据,也很难对其进行研究。📕 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每次说话时,在对交谈时间的敏感、精确的反应上都有 1 秒提示窗口,用来区分交谈时反应过快、反应及时或者反应延迟的细微差别。此外,人类交谈时还会过分依赖 “mm-hmm”“um”“Huh?” 这些看似 “毫无意义” 的词汇。📕 在社会生活中,人类的协作共事能力是具有决定性的能力之一。合作时,我们会达成一个(通常是不言而喻的)协议,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通过协议,我们在道德上对这一约定负责。共事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意味着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 提问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特征。构成问题结构的特定语法规则,包括回答 “是” 或 “否” 以及 “谁”“哪里”“什么” 的问题类型,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变化很大。在此,我关注的不是问题的语法结构,而是问题在社会交往中起作用的方式。与共事行为一样,问题产生了约定和相关的道德责任。📕 交谈中的叙述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简单描述发生了什么,同时也评价所发生的事,并采取立场:这件事是可怕的、惊人的、错误的、有趣的,还是什么?反过来,这样的立场让其他人有机会采取相同的立场,从而加强人们之间的社会纽带。
驱动交谈的会话术
人类个体学习和处理语言的能力在动物世界里是无可比拟的,但交谈中的团队协作才揭示出了人类真正的语言天赋。即使是最简单的交谈内容,也是参与交谈的所有人协作和精准把控时间的成果。正如我们将在这本书里看到的,当两个人交谈时,会被一个叫 “会话机”(conversation machine)的事物驱动,各自成为单个结构中的一个部分。这个会话机由一系列强大的社交和理解能力构成,从而在如交谈时间较长、内容无法控制等情况出现时约束我们说话的方式,我们将仔细分析人们如何进行交谈以及会话机是如何运作的。多数研究过交谈的学者都是从语言学以外的角度入手的。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对语言学家提出的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为什么只有人类有语言,而动物没有呢?会话机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本书的研究表明,人类会话机的概念定义了语言的通用核心,它跨越了世界范围内各种语言的结构。人们经常说世界各地的社交互动风格差异极大,因此在交谈中想看到语言的通用核心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仍要告诉大家,至少在基本的交谈方式上,人们夸大了交谈中根本的文化差异。我们将看到,从主观上来说,交谈风格的文化差异非常显著,但在客观上,这种差异是微不足道的。乔姆斯基认为,如果来自火星的科学家研究人类交谈的话,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地球人只会说一种语言。” 在我看来,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我的理由和乔姆斯基的完全不同。他认为,尽管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语言以令人眼花缭乱的方式来组织自己语言的语法结构,火星科学家还是能够发现其中潜在的共性。但显然,这些令人困惑的语言种类更能引起火星科学家的注意:不同地方的语言听起来(就手语而言是看起来)差别很大。全世界有超过 6 000 种不同的口音。深入抽象的语法结构不是火星科学家能发现的单一的 “地球语言”。但是,火星科学家会很容易发现,从合恩角到西伯利亚,从塔斯马尼亚到火地岛,语言有着惊人的相似性。火星科学家能够在任何地方看到相同形式的交谈特点:一个快速轮换的交谈系统。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每次说话时,在对交谈时间的敏感、精确的反应上都有 1 秒提示窗口,用来区分交谈时反应过快、反应及时或者反应延迟的细微差别。此外,人类交谈时还会过分依赖 “mm-hmm”“um”“Huh?” 这些看似 “毫无意义” 的词汇。然而火星科学家几乎可以在所有人类的交谈中发现这些特征,但在其他物种间的沟通中并没有发现。值得高兴的是,作为地球人,我们不需要假设在自然状态下火星科学家在观察语言时会看到什么。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实际生活中研究会话机。我们现在已经了解了很多交谈的良好时机、一些在交谈持续进行过程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非正式词汇的含义和功能。而且,与那些停留在表面的研究者相比,我们对于是什么让交谈具有普遍性的认识更深入,深入到人们对社会互动的共同认知中。如果没有人类物种的高度协作和以道德为基础的思维方式,语言不会发展至今。为了保证会话机的运行,人类应用了高层次的人际认知:我们可以从他人言语的准确含义中推测他们的意图(动物无法使用这种方式),我们监督他人在互动中的个人和道德承诺,在必要时确保他们履行承诺,我们通常选择最有效的回应方式与他人合作。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我们通过相互帮助来保持交谈顺畅进行。这就表明,交谈不仅需要大量的关注和努力,还需要人类特有的社会认知技能。人们对语言的认知必须存在于大脑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言的认知在于个人。但是大量关于大脑如何运作的研究表明,认知从根本上说是被动分配的。我们大部分的思考和推理并不仅仅通过大脑。使用大脑时,我们通常要将它们与外部系统联系起来。外部系统可能是如铅笔、橡皮或者智能手机等能够激活我们记忆和推理能力的物理客观实物。在交谈中,与我们相关的外部系统就是他人的肢体语言和思想。语言所需的认知尤其需要与他人的想法、感受和意思相协调,其定位是指社会属性单位(其中的单位 “我们” 就是正在交谈的双方)正在共同做或至少尝试做的事情。语言的认知本质是交谈性的,这一点对于理解语言核心的会话机的思想至关重要。交谈时,不是我们开启了会话机,而是会话机驱动着我们。
交谈的要素
我们那些好像无意识的停顿和 “嗯、啊”,看起来低级,其实是语言里最重要、最底层的部分,它缓冲了拒绝的负面效果,证明你的话是经过了思考和权衡的,听起来又很自然,这些词恐怕是有上万年的历史了。这些微妙的信号在调节着交谈的秩序,甚至被语言学家称为 “语言的真正部分”。可惜的是,在书面文字或者文学作品里,它们常常被删掉了。最后一点儿时间,我们来说一点儿语言学层面上的交谈方法。关于那个轮流说话的谈话规则的。这种双方的转换,在语言学里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真正会聊天的人,不见得每一次都把自己说得口吐白沫,他的本领是让对方表达起来更顺畅、更舒服。其中有一个技巧就是及时给出自己发言的终止信号,让对方能够很自然地找到他开始发言的时机。常说的抢话,不一定是因为对方没礼貌,很有可能是因为没有判断出你的话到底说完了没有。当年的撒切尔夫人就有这个问题,记者采访她的时候经常会打断她,搞得场面很尴尬。有人用设备测算,发现撒切尔说话的时候,很多句子的尾音是会下降的,平均降到了 167 赫兹,听起来就像是她的话说完了。其实,她真正说完一段话的尾音会降到 141 赫兹。可是记者哪里知道这些?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练习一下怎么强化自己说话的段落感和中止感,不要 “突突突” 地说个没完。比如把最后一句话的音拉长一些,语调降下来,给一个手势,一个鼓励对方说话的表情,或者直接就用 “你怎么看”“你说呢” 来结尾。说话不能停止得太突然,因为人会本能地需要 200 毫秒的时间来反应 —— 没错,现在的语言学已经把测量工作做得这么细致了,他们的研究表明:不只是说出来的话不对,会 “把天聊死”,不能维持这种交谈的秩序和节奏,也不能算是 “会聊天”。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湛庐文化
“湛庐”之名取自相传是春秋时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一剑” 所铸造的,享有“天下第一剑”之誉的湛庐剑。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出版商,专业从事经济管理类、心理学类图书的策划和出版。湛庐倡导“独立”“理性”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实现独立思考、理性分辨,让读者运用自己的理智,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我们倡导“精进”“深入”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降低阅读成本,提升阅读价值,让"无价"的内容能转化成出版相关者应获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