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紧扣汉字在使用主体的能动作用下,表现出的“形态”概念,论述汉字符号和汉字书法艺术的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字教育与书法表现”书法表现部分的结题成果。全书分为七章:一、汉字的性质;二、汉字符号;三、汉字系统;四、汉字形态的三个制约因素;五、汉字形态的发展与演变;六、汉字形态的生成手段;七、汉字书法艺术。

作者认为汉字并非抽象的符号,而是由书写作为主要手段,刻划、印刷等作为辅助手段来生成的,因而,必然表现为具体的形态。文字学研究着眼于汉字构形的研究,书法艺术有偏重于风格,在二者之间依然存在极大的研究空白。现行各种汉字规范文件的字样主要基于印刷宋体,而印刷只是汉字的具体生成手段之一。人们更加倾向于将汉字书写局限于艺术表现领域,对汉字具体生成和表现缺乏必要的规范。

我们需要对汉字形态进行研究,从中推进汉字的规范工作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具体使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上编 汉字符号
  • 一 汉字的性质
  • 二 单个汉字符号的形体组构
  • 1 以象形为主要手段的基础符号
  • 2 合体汉字符号的组构
  • 三 汉字体系
  • 1 汉字体系对单个汉字符号的修正
  • 2 以分“部”为标志的汉字体系认知过程
  • 3 从部首的设置看汉字体系的特点
  • 中编 汉字符号的生成
  • 一 汉字形体的影响因素
  • 1 形体组构的理据
  • 2 动态生成的便利
  • 3 平面排布的美观
  • 二 汉字的字体
  • 1 篆书
  • 2 隶书
  • 3 楷书
  • 4 草书
  • 三 汉字的生成手段
  • 1 书写
  • 2 刻划
  • 3 范铸
  • 4 印刷
  • 下编 汉字书法艺术
  • 一 书法艺术的自觉探索
  • 1 汉晋期间书法探索趋于艺术的自觉
  • 2 “手”的书写要求
  • 3 “心”的审美思考
  • 二 汉字实用与书法艺术的协调
  • 1 书法艺术对“美”的思考基于生活的具体需要
  • 2 对汉字实用的考究有助于书法艺术时“美”的思考
  • 三 书法传统的承传与发展
  • 1 书法传统
  • 2 临帖、师承与书论
  • 3 继承与发展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