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6.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22千字
字数
2009-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景扫描式介绍北京城的历史与文化。
内容简介
北京的历史源远流长,北京的文化灿烂丰厚。从梳理人类发祥地到天下帝王都的发展历史,再到勾勒现今北京城与人的存在方式,你会发现这座城市的宏阔与宽厚,包容与亲切……
《北京历史文化十五讲》从建筑、文学、艺术、人物等方面介绍了古都北京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流传,并深入日常生活的肌理,把握城与人的关系及其特质,配以精美图片,全面展现了北京的非凡魅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讲 北京,从历史深处走来
- 一 人类发祥地
- (一)古人类生活的“北京湾”
- (二)最古老的“北京人”
- (三)母系时期的“东胡林人”
- (四)台地上的上宅古人类
- (五)雪山文化里的古人类
- (六)古人类的神秘传说
- 二 天下帝王都
- (一)古都蓟:北京城的原始雏形
- (二)辽南京:举足轻重的陪都
- (三)金中都:北方的统治中心
- (四)元大都:拉开帝都的序幕
- (五)明北京:封建帝都之最
- (六)清京师:末代煌煌帝都
- (七)北平:中华民国特别市
- (八)北京:新中国首都
- 三 北京“城”与“人”
- (一)北京“城”
- (二)北京“人”
- 第二讲 皇宫与王府
- 一 昔日城中城
- (一)巍巍紫禁城
- (二)辉煌太和殿
- (三)沧桑乾清宫
- (四)风雨养心殿
- 二 风流王府宅
- (一)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 (二)醇王府,大智慧
- (三)美食洋景睿王府
- (四)造诣不凡的王公贵族
- 三 皇宫王府今安在
- (一)从皇宫到博物院
- (二)恭王府花园
- (三)宋庆龄故居
- (四)郭沫若故居
- 第三讲 胡同与四合院
- 一 穿越时空的经脉
- (一)幽幽胡同蕴古今
- (二)纵横交错皆风情
- (三)依稀可闻叫卖声
- 二 中国的“盒子”
- (一)“雾安楼台百万家”
- (二)庭院深深绿几许
- (三)灯火阑珊大宅门
- (四)市井风貌大杂院
- 第四讲 北京的山、水、园
- 一 以天地为师
- (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 (二)“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 (三)以天地为师,以自然为师
- (四)名满九州身一壑,辋川庄遂属王维
- 二 山水有清音
- (一)青山多入御林苑,亭榭皆出卿相家
- (二)人间莫讶无仙岛,又见蓬莱第几洲
- (三)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 (四)蓬岛瑶台身外过,青山绿水画中游
- (五)繁华寥落旧时梦,犹待知音赏故园
- 第五讲 寺院与教堂
- 一 “庙系天下”的圣地
- (一)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 (二)怀柔扶远,治国定边
- (三)藏经纳宝之地,祈福迎祥之所
- 二 “西学东渐”的福音
- (一)“外来的和尚难念经”
- (二)美轮美奂的教堂建筑艺术
- (三)上帝的福音
- 三 “开天古教”的殿堂
- (一)千年清真寺
- (二)中西合璧的清真寺建筑
- (三)伊斯兰文化的“丝绸之路”
- 第六讲 雕塑、门礅与牌楼
- 一 映现北京面相的雕塑
- 二 展示北京意韵的门礅
- 三 似楼非楼,非楼亦楼
- 第七讲 历代帝王陵
- 一 明前帝王陵:社稷江山尽消磨
- (一)“黄肠题凑”燕王陵
- (二)千古流芳北平王陵
- (三)风风雨雨金帝陵
- (四)蒙元帝陵今何在
- 二 明十三陵:繁华消尽话当年
- (一)千年吉地,规制全备
- (二)帝王风流,百姓血泪
- (三)挖与不挖的争论
- 三 清帝陵:前朝往事随风逝
- (一)清东陵:京华烟云,盛世荣衰
- (二)清西陵:扑朔迷离,往事如风
- (三)清陵被盗案解密:淫威一世,奈何身后
- 第八讲 名人故居与会馆
- 一 故居:散落京城的“珍珠”
- (一)纪晓岚故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二)曹雪芹故居:一把辛酸泪
- (三)鲁迅故居:“补树书屋”与“老虎尾巴”
- (四)齐白石故居:“官不入”
- (五)徐悲鸿故居:“杖藜扶梦”之访处
- (六)梅兰芳故居:剧坛春秋之见证
- (七)老舍故居:“丹柿小院”
- 二 会馆:培育精英的“容器”
- (一)会馆的起源与衰落
- (二)知名会馆掠影
- 第九讲 庙会与节庆
- 一 庙会:游人何处不相将
- (一)庙会说古
- (二)庙会谈今
- (三)特色庙会掠影
- 二 节庆:岁时风华情悠悠
- (一)北京节庆的特征:兼容并蓄
- (二)北京年节民俗:岁时风情
- 第十讲 饮食与服饰
- 一 荟萃八方美味
- (一)北京饮食的历史与主要特征
- (二)北京小吃的门类:花样翻新,精华荟萃
- (三)鲜美可口,地道京味
- (四)北京的茶馆饭庄:一间门面,世代冷暖
- (五)北京的仕宦家宴:膳食精品,美食极至
- (六)北京人饮食观念的变迁:吃有吃的路数,年有年的过法
- (七)北京饮食新趋向:北京特色,国际口味
- 二 云集天下服色
- (一)原始服饰:征服自然的产物
- (二)辽金元服饰:游牧民族的习俗
- (三)明代服饰:汉官威仪的恢复
- (四)清代服饰:满汉融合的体现
- (五)民国服饰:西风东渐的影响
- (六)建国初期服饰:全新时代的气象
- (七)“文革”时期服饰:政治挂帅的象征
- (八)改革开放以来的服饰:思想观念的变迁
- 第十一讲 京味艺术
- 一 字正腔圆的京剧
- (一)京剧的诞生
- (二)京剧名角
- (三)京剧的票友与票房
- (四)京都戏楼
- (五)京剧的现状与未来
- 二 行云流水的相声
- (一)相声的产生
- (二)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
- 三 异彩纷呈的曲艺
- (一)说唱艺术
- (二)鼓韵铮铮
- (三)杂艺
- (四)北京曲艺的现状
- 四 随意蕴藉的影视
- (一)京味影视三个阶段
- (二)京味影视的主要特征
- 第十二讲 京味文学
- 一 京味文学的流变
- (一)幽燕古风
- (二)明清气度
- (三)民国京韵
- (四)当代新风
- 二 京味文学的特质
- (一)京味的“外壳”
- (二)内在的精神
- 三 新北京与“新京味”
- (一)关于“新京味”
- (二)京味文学的新机遇
- 第十三讲 京城老字号
- 一 一店一铺有传奇
- 二 历史沉淀留市声
- (一)百年探索、精心锤炼的传统工艺
- (二)注重诚信、讲究人情的品牌意识
- (三)贴近大众、热情周到的服务意识
- (四)老北京特色的经营传统
- 三 各显风流传绝艺
- (一)鹤年堂
- (二)王致和南酱园
- (三)全聚德
- (四)谭家菜
- (五)亨得利
- 第十四讲 话说“北京话”
- 一 北京话的形成:纳百流而独成一家
- (一)北京话寻根:南言北语集
- (二)普通话与北京话:青出于蓝而别于蓝
- (三)普通话标准方言的选定:今朝花开北京话
- 二 京味文化的多棱镜:容万象而尽显一言
- (一)语音中的文化:繁华尽去,有容乃成
- (二)词汇中的文化:岁月有痕,曲径通幽
- (三)语法中的文化:异中求同,变中示异
- 三 方言文化间的纠葛:经千战而屹于一方
- (一)方言艺术作品的冲击:艺术世界,谁主沉浮
- (二)北京话的演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第十五讲 从天桥到潘家园
- 一 天桥:百姓的天堂
- (一)沧桑历史话天桥
- (二)五行八作在天桥
- (三)多少游人不忆家
- 二 琉璃厂:九市精华萃一衢
- (一)变迁岁月数百年
- (二)翰墨玉琅雅如歌
- (三)“方家”雅士留佚事
- 三 潘家园:现代淘宝乐园
- (一)初涉潘家园
- (二)“鬼市”潘家园
- (三)奇货琳琅潘家园
- (四)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 后 记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已有选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