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关于消费社会与贫穷,鲍曼深入剖析,值得深思。

内容简介

在生产者和普遍就业的社会中,贫穷是一回事。在消费者社会中,穷人是另一回事。在后者社会中,生活项目围绕消费者的选择而建立,而不是围绕工作、专业技能而建立。

“贫穷”曾经与失业联系在一起,如今,它主要指向有缺陷消费者的困境。这种差异改变了贫穷的体验方式,对于拯救苦难产生重大影响。著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鲍曼的这部作品,对于消费者社会及其影响进行了反思和论述。

在本书中,鲍曼书追溯现代历史上发生的这种变化,对其社会后果进行盘点,并考虑了与贫困作斗争和减轻困苦的各种方式的有效性。

社会学、政治学和社会政策学的研究者会发现,这是关于含义不断变化的一个持久社会问题的一本无价之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 第一部分
  • 第一章 工作的意义:创造工作伦理
  • 驱使人们去工作
  • 要么工作,要么死亡
  • 制造生产者
  • 从“更好”到“更多”
  • 第二章 从工作伦理到消费美学
  • 制造消费者
  • 由美学评判的工作
  • 使命是一种特权
  • 消费者社会的穷人
  • 第二部分
  • 第三章 福利国家的兴衰
  • 服务大众,还是服务特定人群
  • 福利国家的衰败
  • 心满意足的大多数?
  • 招致毁灭的成功
  • 第四章 工作伦理和新穷人
  • 定居者与游牧者
  • 从“失业”到“过剩”
  • “底层阶级”的浮现
  • 用于底层阶级的工作伦理
  • 贫穷即犯罪
  • 逐出道德义务的世界
  • 第五章 全球化之下的工作与过剩
  • 殖民主义,还是剩余劳动力输出
  • 解决本土问题的全球化策略之兴衰
  • 工作和贫穷问题的全球化新维度
  • 社会问题转为法律和秩序问题
  • 从社会国家到“安全国家”
  • 第三部分
  • 第六章 新穷人的前景
  • 失去位置的穷人
  • 没有位置,没有道德义务
  • 工作伦理,还是生活道德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9月,为社科类综合性出版社。本社以 “严肃的思想,典雅的学术”为出版己任,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良的精神产品。 出版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史学、文学、教育、心理等各类图书,以及工具书、地方志(含年鉴)等。设有历史、经济法律、文化文学、心理教育、社科人文智库和教辅六个编辑室,在长期的出版实践中,形成了高端学术著作、世界历史文化、心理学、方志等出版特色。我社曾多次荣获国家和上海市的各类图书奖项。 此外,被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推荐申报出版机构,在学术界有较高的声誉,在图书市场也有一定的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