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6.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0千字
字数
2018-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聚焦蜀学今文学与近代革命,意在探索一种不同的现代中国方案。
内容简介
本书分以上中下三篇考察廖平、蒙文通以来的蜀学与今文经学革命。上篇“晚清蜀学与经今文学的另一谱系”试图通过廖平先生的《今古学考》揭示近代中国学人心智的巨大变革;中篇“中等社会的革命”意在揭示辛亥革命的实相,及其与蜀学认同的关联;下篇“‘诸子合流’与‘素王改制’”试图探讨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的内在关联,以及寻找一条弥缝传统与现代裂痕的理论道路。
本书属“六点评论”系列之一,在蜀学及今文经学的研究方面,对读者颇有启发。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辅文
- 缘起
- 序言 新今文经学与现代革命志士
- 一、新今文经学的现代革命含义
- 二、新经学与新知识人
- 三、新今文经学与中国现代革命的正当性论证
- 余论
- 导言
- 一
- 二
- 三
- 四
- 上篇 晚清蜀学与经今文学的另一谱系
- 一、“近代之今文有二”
- 二、尊经书院与近代蜀学的形成
- 三、《今古学考》与晚清经今文学的转折
- 四、孔子的“一神化”与文明进化史观
- 附论:文明史观与问题史学
- 中篇 中等社会的革命
- 一、保路运动与“中等社会的革命”
- 二、清末教育改革与本省意识的兴起
- 三、谘议局与本省意识的制度化
- 四、中等社会的反叛:四川谘议局与保路运动
- 五、“承先启后的历史环节”
- 六、余论:保路运动与蜀学认同
- 附论:严复对梁启超的批判
- 下篇 “诸子合流”与“素王革命”
- 一、近代《周官》、《王制》地位之变迁
- 二、“抗战建国”与《重光》月刊
- 三、诸子汇通与汉初革命儒学
- 四、结语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