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分析100余位世界高级产品型创始人和管理者的产品认知,为产品认知升维提供科学方法论。

内容简介

这个产品极度过剩,而用户注意力又极度稀缺的时代,传统的以产品能力为导向的模式正在向以产品认知为导向的模式升级,产品型管理者和创业者正在崛起。要成为卓越的产品人和产品型管理者,抑或是要打造卓越的产品,首先必须升维思考,然后降维攻击。本书从认知格局、体系和方法论三个层面为升维产品认知提供科学指导。

书中融汇和提炼了超过100位国内外高级产品型创始人的产品认知,从方法论层面总结出了1幅全景认知画布、5大认知管理工具、9大类40项产品新认知,从实践层面呈现了200个极具价值的一线产品案例分析。

本书将实现3个目标:
烧脑:如果要达到烧脑的目标,就需要颠覆过往的思维,产生新的洞见;
有趣:本书从3000多个案例中精选出200个,这些案例背后的故事足够丰富和有趣;
有用:不仅有系统的理论,还有思路、方法、以及具体行动的抓手。

本书适合创业者、CEO、高管、产品负责人、投资人等管理者阅读,也适合产品设计、运营、研发、营销、数据科学家等各类产品相关人员阅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赞誉
  • 前言
  • 第一部分 路线图
  • 第1章 产品型管理者的崛起
  • 第2章 管理者的认知画布
  • 第二部分 工具篇
  • 第3章 认知管理的5个工具
  • 第4章 认知科学性,数据验证工具
  • 第5章 认知能效性,第一性原理工具
  • 第6章 意识系统,MVP验证工具
  • 第7章 潜意识系统,小数据洞察工具
  • 第8章 记忆系统,大数据洞察工具
  • 第三部分 方向篇
  • 第9章 趋势,不仅为当下,更为未来做产品开发
  • 第10章 定位,由自我想法变为占领用户心智
  • 第四部分 路径篇
  • 第11章 需求,由解决问题提升为打造特性
  • 第12章 设计,由微创新进阶到直觉设计
  • 第13章 体验,由操作的优化变为顺应贪嗔痴
  • 第14章 工程,由规划变为DNA的演化
  • 第五部分 破局篇
  • 第15章 基因,由功能到价值创新
  • 第16章 竞争,由差异化转为升维攻击
  • 第17章 发展,由专注内在转为打造有机体
  • 第18章 机制,由能力建设到认知建设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认知

    每日一书:《升维》。本书给出了认知画布,其中包含了趋势、定位、需求、设计、体验、工程、基因、竞争、发展这 9 大类认知。马克・安德森将硅谷创业公司的发展分为 3 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力资源阶段。从 20 世纪 40 年代到 20 世纪 70 年代,那时候的创业者工作起来十分辛苦,以至于到了有点极端的地步。IBM Thomas Watson Senior 和惠普的 David Packard 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第二阶段,职业经理人阶段。创业公司和风投变得更加专业,他们把重心偏向专业的市场营销,雇佣职业经理人担任 CEO,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技术人才不愿意待在这样的公司里。随着 20 世纪末互联网泡沫的破裂,这一模式也走向终结。第三阶段,产品型创始人阶段。近十几年来,创业公司呈现出一种与第二阶段相反的发展趋势,技术人才在创业公司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他们以产品为中心。胡适的考证方法里面,每一个观点都要进行事实上的互相佐证。一个观点,应该由证据来支撑。胡适说用这个方法来做学问,可以无大差失。今天,同样用这个方法来做产品,也不会有大差失。做产品也是一样,产品的每一个概念、认知都应该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得到反馈和验证后,不断调整。1)亚马逊的飞轮理论,以体验为第一性原理的基本要素,打造与之相关的一切。2)谷歌的牙刷理论,按照牙刷理论这个第一性原理,来组织谷歌的产品评审、投资与收购活动。3)产品中的人性贪嗔痴原理。4)创业公司数据驱动验证的第一性原理。5)著名设计师深泽直人把无意识设计作为自己的第一性原理。6)苹果把科技与人文结合点作为其产品的第一性原理。苹果在产品工程上的第一性原理,设计先导。7)任正非对华为人工智能 AI 的第一性原理是,自己的狗食自己先吃,自己生产的降落伞自己先跳。8)百事可乐推广的第一性原理,年轻、潮流。9)谷歌 X 实验室负责人阿斯特罗・泰勒的第一性原理,“把一件事情做到 10 倍好,往往比做到 10% 还要更容易些”。10)京东的第一性原理,多、快、好、省。产品人需要突破自己的惯性,需要了解趋势,判断趋势,为趋势来做产品。同时,要建立围绕未来的产品开发机制,认识清楚趋势的变化周期,形成预判机制,依据自己的实践,来对趋势进行理解,并依据事实对趋势进行考证。为了未来走在正确的路线上,提早建立核心竞争力。所以开创新品类,一般是在已经形成共识的品类里,再细分,形成新的子品类。例如在袜子里面,形成防臭袜的品类、康师傅的 “绿茶饮料”、香飘飘的 “杯装奶茶” 和王老吉的 “凉茶饮料”。王老吉刚出来的时候,软饮料里面有冰红茶,冰绿茶等各类,如果再做这类,可能就非常困难,王老吉创新了一个新品类,预防上火的饮料,“怕上火喝王老吉”。因此,开创新品类,对于产品有着强大的作用。一般场景下的元素有下面几种:1)行为元素。用户在一个真实环境下,其行为目的、操作流程会如何。因为环境在变化,或者在环境里面,用户的行为会变化,那么产品的功能点也需要适应环境。2)时间元素。比如上班的路上、睡觉前、聚会的时候,这些不同时间下,用户的行为一定会有所区别。比如很多书籍阅读软件有夜间模式;有些 IPAD 视频软件,整个皮肤是黑色的,因为大部分用户都是晚上下班回去看电影,而手机版很多都是白色皮肤。3)地点元素。用户在办公室、车里、路上、地铁里等不同地点,场景也会有所不同。4)角色元素。不同人的角色不同,CEO 的角色,还有部门经理的角色,对日常管理的需求都会不一样。在场景下才是一个真实的需求,而不是功能的罗列或者功能的流水账。为了满足用户心理,需要关注的几个点:1)了解用户的心理受力点。每个场景下的用户心理承受点都不同,需要找出用户的核心心理体验点。2)找出深层的心理体验。真正的心理体验,可能是潜意识层面,需要深入挖掘。3)明白体验在功能与交互之外。功能与交互是一个相对靠近设计的事情,而产品触发的用户心理体验,是差异化的关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博大精深,值得多看几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有收获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