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关于美国“原子弹之父”的史诗传记,诺兰导演新片《奥本海默》灵感来源。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最为完整的一部传记。

奥本海默是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曾被三次提名诺贝尔奖。他是美国的普罗米修斯,在他的带领下,科学家们为自己的国家从自然手中夺取了令人惊叹的太阳之火。在这之后,他不仅睿智地申明了核弹的危害,也充满希望地提及了核能的潜在益处。奥本海默成为同代人中最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20世纪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在1954年的听证会上,奥本海默的反对者们对他的政治倾向和专业判断进行了抨击,但实际上他们是在诋毁他的人品和价值观,这一过程也暴露了奥本海默个性的诸多方面:他野心勃勃又没有安全感,他才智超群又幼稚可笑,他果断坚决又惶恐不安,他坚忍淡泊又充满困惑。作为一个个性复杂的人,他早年间就打造了一副内心的铠甲。

从20世纪初奥本海默在纽约上西区度过的童年时光到1967年他离开人世,本书追溯了奥本海默的一生,探究了这副盔甲背后奥本海默谜一般的个性。这是一部深入内心的传记,无论在研究资料还是撰写过程中,作者都秉持一个观点,那些终生难忘的人生经历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行和决策,在奥本海默身上甚至可能还影响到了他的科学研究事业。

奥本海默曾是释放核威胁的推手,但后来他致力于遏制核威胁,奋勇地将我们从核弹文化的歧途上引开。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贡献是一份国际原子能管制计划,迄今为止,这仍是核能时代保持理性的杰出范式。

在本书长达25年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参考了成千上万份文献记录,它们来自国内外的档案资料和个人收藏。本书还参考了国会图书馆中奥本海默自己留存的大量文件,以及联邦调查局在超过25年的对奥本海默的监视活动中积累的数千页记录,作者还采访了奥本海默的近百名密友、亲人和同事。

本书让奥本海默的形象跃然纸上,他带领我们进入核时代,又步履维艰地寻找着消除核战争威胁的方法,虽然他没有成功,但是我们的努力还在继续。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序幕
  • 第一部分
  • 第1章 “在他眼中,每个新想法都好极了”
  • 第2章 “一个人的囚牢”
  • 第3章 “我过得很糟糕”
  • 第4章 “这里的工作很不容易,所幸还算有趣”
  • 第5章 “我就是奥本海默”
  • 第6章 鼓励学生们叫他“奥比”
  • 第7章 “喜欢挑战有难度的事情”
  • 第二部分
  • 第8章 “1936年,我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
  • 第9章 “我把它剪下来寄回去了”
  • 第10章 “越来越必然的是”
  • 第11章 “纳尔逊,我要娶你的朋友做太太了”
  • 第12章 “这世界上还有其他更紧迫的危机”
  • 第13章 “速裂协调员”
  • 第14章 “希瓦利埃事件”
  • 第三部分
  • 第15章 “他变得非常爱国”
  • 第16章 “保密过度”
  • 第17章 “奥本海默说的是实情”
  • 第18章 “瘫痪的灵魂”,她走了,他也以失败告终
  • 第19章 “你愿意收养她吗?”
  • 第20章 “玻尔是上帝,而奥比是他的先知”
  • 第21章 “这个‘小装置’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 第22章 “现在我们都成了狗娘养的”
  • 第四部分
  • 第23章 “那些可怜的小老百姓”
  • 第24章 “我觉得我的双手沾满了鲜血”
  • 第25章 “他们可以将纽约夷为平地”
  • 第26章 “奥本海默出过红疹子,现在他已经免疫了”
  • 第27章 “学者旅店”
  • 第28章 “他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那么做”
  • 第29章 “我敢肯定这就是她朝他扔东西的原因”
  • 第30章 “他从来不透露自己的看法”
  • 第31章 “抹黑奥比”
  • 第32章 “科学家X”
  • 第33章 “丛林猛兽”
  • 第五部分
  • 第34章 “看起来很糟,对吗?”
  • 第35章 “这恐怕都是我干的蠢事”
  • 第36章 “歇斯底里的表现”
  • 第37章 “我们国家名誉上的污点”
  • 第38章 “现在我还能感觉到自己手上的热血”
  • 第39章 “这里真像个世外桃源”
  • 第40章 “三一试验的第二天就该这么做了”
  • 尾声 只有一个罗伯特
  • 致谢 和奥本海默一起策马远行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8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天才的宿命

    奥本海默是天才,但也有幼稚的一面。他是物理学家。但同时他自己是疯狂的,并且他的妻子酗酒、脾气暴躁,夫妻两人生活得并不融洽。这或许就是天才的宿命。上天给了他足够多的才华,却也让他在其他方面呈现出甚至不如常人的能力。这种两面性,常常体现在他的学术研究和生活中,贯穿奥本海默的一生。后来他之所以被麦卡锡主义者迫害,除了他的前半生和 GCD 的相关人士接触比较多之外,后来听证会上常说到的一个理由便是,他反对氢弹的开发。甚至他的朋友,之前参与原子弹研究的泰勒,后来也是这么认为的。与其说奥本海默反对氢弹的研制,不如说他是在造出原子弹之后,看到这种巨大的破坏力,便开始反对一切超越自然的力量被人类进一步开发。无论是本书还是诺兰的电影,人类科技进步与无法控制的后果,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个核心矛盾。开发原子弹的初衷,是为了能够震慑纳粹主义,让战争尽快结束。但是,原子弹的使用,也会对那些被迫卷入战争中的平民造成伤亡,杀害无辜。这种顾忌,在奥本海默带领大家来到洛斯阿拉莫斯的时候就争议不断,大家甚至还讨论过,要让日本人来观看原子弹试爆,让后者意识到盟军已经掌握了最强的武器。但是最后大家都认为,除非日本本土全部被占领,否则小日本不可能投降。最后,在 11 个被选城市中,广岛和长崎成了投弹对象。自那之后,日本无条件投降,美国国内一片欢呼。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奥本海默便加入到积极推动限制核武器和反对军备竞赛的倡导中。科学家可以研发出杀伤力强大的武器,但是决定使用武器的从来不是科学家。当然电影《奥本海默》导演、编剧诺兰的灵感来源是:“正是这样一座不可思议的宝藏,让我得以动手创作一部第一人称视角的剧本。我想从奥本海默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这正是这部传记给我带来的启发,我不仅对奥本海默感同身受,还能窥见他头脑中的所思所想。我感到这部电影呼之欲出。”

      3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值得推荐的书,奥本海默对于物理学和⽂学都充满着好奇,正是因为这份好奇开始了对世界的探索旅程。⼀个⼈的内⼼去看他的世界样⼦,他的世界是孤独的,他过去的情感经历也是曲折的,可以说他的⼀⽣都是充满争议的。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致敬奥本海默

        奥本海默的故事不仅见证了过去,也关乎着现在,还提醒着未来。故事不再重演,历史总会发生。作为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其才智可以创造出 “现在我成了死神,诸界的毁灭者。” 但是政治却让他走出了悲剧性的生命曲线。天才可以创造世界,却无法摆脱人生的悲剧。

          2
          评论
        • 查看全部29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