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八年内四次政变,政治路线缠斗,人物立场变化,探寻动荡原因。

内容简介

开元盛世前的八年,朝廷政治一直笼罩在武则天的影响之下,可以称为后武则天时代。在这短短八年,高层政治持续动荡,发生了神龙、景龙、唐隆、先天四次政变,更换了武则天、中宗、少帝、睿宗、玄宗五位皇帝。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在纷繁复杂的政坛乱局背后,是“合同李武”和“清算武周”两条政治路线的缠斗。

本书用通俗流畅的写法,大量细致的史实,复盘四次政变的来龙去脉,展现各方势力在困境中谋求扭转的种种对策,呈现众多人物的立场变化与人性幽微,探寻政治动荡的深层原因,以及其超越时代的镜鉴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错落有致的历史
  • 前言
  • 第一部 神龙政变 则天退位
  • 第一章 契丹人进犯
  • 武则天的耳光
  • 立侄子还是儿子
  • 李昭德力谏女皇
  • 娘家人扶不上墙
  • 第二章 狄仁杰回朝
  • 梁公救火 武来浇油
  • 昭德俊臣 同归于尽
  • 还我庐陵相王
  • 突厥偷袭契丹
  • 第三章 皇太子归位
  • 庐陵王回宫
  • 武承嗣气死
  • 李旦的野望
  • 李显的优势
  • 第四章 李武张恩怨
  • 打退突厥 稳定储位
  • 李武并贵 一厢情愿
  • 吉顼临别赠言
  • 二张青云直上
  • 二王一郡主死因之谜
  • 第五章 集结号吹响
  • 元忠发难
  • 张说反水
  • 监国构想与政变准备
  • 政变集团的内部派系
  • 第六章 迎仙宫之变
  • 朝臣大战二张
  • 李显下定决心
  • 五方各怀鬼胎
  • 女皇黯然销魂
  • 第二部 景龙政变 中宗屠子
  • 第七章 中宗巩固皇权
  • 封赏弟妹 酬答功臣
  • 起用旧部 推出皇后
  • 婉儿三思 强势崛起
  • 第八章 五王英雄末路
  • 为何不杀诸武
  • 张柬之的进攻
  • 武三思的反杀
  • 五个人的惨死
  • 第九章 重俊起兵犯阙
  • 大踏步回归武周
  • 公主要当皇太女
  • 太子被逼上梁山
  • 第三部 唐隆政变 睿宗上位
  • 第十章 武韦合流
  • 中宗清除李重俊余毒
  • 韦皇后接盘武系势力
  • 安乐充当武家代言人
  • 第十一章 中宗之死
  • 放纵妻女
  • 耽于玩乐
  • 打压弟妹
  • 死因迷离
  • 第十二章 临淄王在行动
  • 少年王子
  • 准备应变
  • 争取上官婉儿
  • 争夺遗诏起草权
  • 第十三章 太极宫剑出鞘
  • 崔日用送来情报
  • 李隆基铤而走险
  • 诛杀韦后、婉儿
  • 相王二次登基
  • 第四部 先天政变 玄宗开元
  • 第十四章 睿宗重建权力
  • 平定重福 平反重俊
  • 定位武周 构建天命
  • 平反冤案 整顿吏治
  • 第十五章 拉太平打太子
  • 反复犹豫 册立太子
  • 抬高成器 排挤隆基
  • 清洗万骑 平反婉儿
  • 第十六章 扶太子制太平
  • 太平颠覆太子
  • 睿宗支援东宫
  • 姚宋硬杠太平
  • 第十七章 倒向太平
  • 提前传位的交锋
  • 当食盐成为武器
  • 追颂上官婉儿
  • 调整宰相班子
  • 第十八章 被逼退位
  • 睿宗欲废太子
  • 太子搅动边关
  • 玄宗提前登基
  • 王琚再起风云
  • 第十九章 父子反目
  • 刘幽求玩火自焚
  • 太上皇决意废帝
  • 郭元振奉诰回朝
  • 李隆基绝地反击
  • 第二十章 太上皇废
  • 睿宗跳楼 太平自缢
  • 赐死崔湜 罢黜象先
  • 贬死元振 召回姚崇
  • 结语 无人笑到最后
  • 结论 后武则天时代的政治缠斗
  • “合同李武”路线的制定和困境
  • “清算武周”路线的提出与实施
  • 两条路线的终极对决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