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61千字
字数
2019-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金惠敏主编《国际新比较学派文库》,探讨思想对话及东西方文化影响。
内容简介
《国际新比较学派文库》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室主任金惠敏研究员主编,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重点学科建设“文艺理论”项目阶段成果之一。本书为其中之一,回答了什么是、为何要、谁参与、如何进行思想对话的问题。引言部分主要回顾了东西方思想对话的历史脉络与进程,分析了东西方思想对话在引领多元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文部分主要讨论东西方研究中的方法问题,当前最有影响的三大文明观,以及笛卡尔、穆勒、罗素、杜威、哈贝马斯等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总序
- 自序
- 目录
- 引言 东西方思想对话的历史拐点
- 一 从“崇华派”与“恐华派”两个西方术语谈起
- 二 东西方思想对话的双向大格局:“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
- 三 东西方思想对话引领多元社会的发展
- 四 东西方思想对话的困境、危机与挑战
- 五 东西方思想对话的机遇、复兴与趋势
- 六 东西方思想对话中的全球观比较
- 第一编 东西方思想的对话:方法新论
- 第一章 东西方研究中的方法论与元方法论
- 一 概念化与操作化
- 二 主位取向与客位取向
- 三 研究设计与研究测量
- 四 分析单位与分析层次
- 五 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
- 六 文化抽样与对象抽样
- 七 多元跨越与纵横坐标
- 八 案例分析与模式创新
- 第二章 比较方法的再审思
- 一 比较方法的历史渊源
- 二 比较方法的概念界定
- 三 比较方法的学科运用
- 四 比较方法的分类形式
- 五 从比较主义到新多元比较主义
- 第三章 语境理论的再审思
- 一 语境理论的创立过程
- 二 语境理论的现实运用
- 第四章 跨文化语境中的东西方比较研究
- 一 文化自我反思的语境化
- 二 东西方研究中的语境化
- 第五章 东西方思想对话的三大语境差异
- 一 语境的本体性差异
- 二 语境的方法性差异
- 三 语境的伦理性差异
- 第六章 后现代语境中的东西方比较研究
- 一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界定
- 二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取向
- 第二编 东西方思想的对话:三大创意文明观
- 第七章 福山乐观主义的“文明趋同论”
- 一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 二 《我们的后人类未来:生物技术革命的后果》
- 三 《国家构建:21世纪的政府治理与世界秩序》
- 四 《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史前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 第八章 亨廷顿悲观主义的“文明冲突论”
- 一 亨廷顿的文明观
- 二 亨廷顿文明观所受到的批判与挑战
- 第九章 尼斯贝特中间主义的“文明差异协调论”
- 一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别
- 二 对福山和亨廷顿的批判
- 第三编 东西方思想的对话:近现代欧美大哲在华传播与影响
- 第十章 走近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思想在华传播与影响
- 一 笛卡尔及其主要思想
- 二 笛卡尔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 第十一章 思辨精神的东方化:康德和黑格尔思想在华传播与影响
- 一 康德和黑格尔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回顾
- 二 康德和黑格尔思想的独特性及其对中国的现实影响
- 第十二章 公共知识分子的伟大楷模:穆勒思想在华传播与影响
- 一 穆勒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回顾
- 二 穆勒及其思想的独特性
- 第十三章 东西方思想的直接对话:罗素和杜威思想在华传播与影响
- 一 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杜威化与罗素化
- 二 在东西方思想对话的历史语境中重温罗素
- 第十四章 新思潮的引领者:哈贝马斯思想在华传播与影响
- 一 哈贝马斯及其主要思想
- 二 哈贝马斯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 第四编 东西方思想的对话:天下主义与世界主义
- 第十五章 西学东渐与中华传统天下主义
- 一 西方世界主义的历史回顾:从苏格拉底到哈贝马斯
- 二 中华传统世界主义的历史演变轨迹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