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还原一个丰盈多姿、生意盎然的王安石。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抛开固有的观念、习见的标签,从王安石的全部作品入手,考察同时代人与他的交游,展现出颇具特色的熙宁变法改制图景,凸显出一个抖落掉污染、误解和扭曲的政治改革家形象,使王安石以其本来的风度和丰采,再现于读者。

目录

  • 版权信息
  • 王安石传(上)
  • 第一章 心慕稷契许身高
  • 一、天禧五年(1021)十一月,王安石出生在一个书香洋溢的大家庭
  • 二、少年王安石只想有朝一日用诗赋博取功名利禄
  • 三、通过苦苦思索,王安石确立了超越世俗价值观的人生目标
  • 四、为了担当起养家的重任,王安石不得不投身举业
  • 五、庆历二年(1042)三月,王安石以第四名进士及第
  • 第二章 幕府青衫最少年
  • 一、初入仕途,王安石确立了以道进退的仕宦原则
  • 二、期待已久的政治改革拉开了序幕,兴奋之余,王安石心怀忧虑
  • 三、回到故乡,王安石感伤嗟叹,物换星移,往日不再
  • 四、王安石论诗,重视自然地理环境、时代氛围与社会风尚对诗人的塑造
  • 五、王安石常常与曾巩一起探讨古圣先贤思想的纯正奥义
  • 六、出处进退之念、聚散离合之感,在王安石心中纠结
  • 七、得知韩琦即将出知扬州,王安石既深感遗憾,又充满期盼
  • 八、庆历五年(1045)秋,王安石淮南签判任满
  • 第三章 归佐南州县邑新
  • 一、庆历七年(1047)三月,王安石抵达鄞县任所
  • 二、王安石采取的便民利民措施很快收到了成效
  • 三、邻县的几位知县与王安石志同道合
  • 四、王安石成为疑古疑经思潮的生力军
  • 五、王安石时刻关注和思考天下大事
  • 六、皇祐二年(1050)三月,王安石告别鄞县
  • 七、登山临水,王安石心中的黯然情绪一扫而尽
  • 第四章 勠力乘田岂为名
  • 一、两度辞谢朝廷召试,皇祐三年(1051)春,王安石通判舒州
  • 二、初到舒州,王安石多少感到有些不太适应
  • 三、十月,一个沉重的打击降临到王安石身上
  • 四、王安石认为,吏治不振的根本原因,在于儒学衰微与士风鄙陋
  • 五、王安石期待一场系统性、制度性的改革
  • 六、随着名望的不断提升,王安石亦屡屡遭受质疑与毁谤
  • 七、王安石认为,文学创作应服务现实政治
  • 八、舒州通判任满,至和元年(1054),王安石乘船东去
  • 第五章 厩牧三年厌苦频
  • 一、至和元年(1054)九月,王安石被破格任命为群牧司判官
  • 二、“先自治而后治人”,是王安石对自我人生道路的设计
  • 三、在京三年,王安石不断上书请求出任外郡
  • 四、一次次唱酬活动,激发了王安石好强争胜、钻研不息的精神
  • 五、欧阳修满怀热情地“付托斯文”,王安石却志不在此
  • 六、王安石与韩维、吴充、吕公著交往密切
  • 七、嘉祐二年(1057)四月,王安石出知常州
  • 第六章 竭节初悲力不任
  • 一、常州之政遭遇挫败,王安石并未放弃务实有为的施政理念
  • 二、王安石将王令引为可以携手并进以匡时济世的道友
  • 三、王安石酷爱读书,对歌舞伎乐没有丝毫兴趣
  • 四、嘉祐三年(1058)二月,王安石任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公事
  • 五、对于朋友们的批评和质疑,王安石既惊讶又难过
  • 六、嘉祐四年(1059)春调任三司度支判官,王安石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 七、王令不幸病逝,王安石震惊之余陷入巨大的悲痛
  • 第七章 经时济世才难就
  • 一、嘉祐五年(1060)使辽途中,王安石作《明妃曲二首》抒发心曲
  • 二、王安石作《拟上殿札子》等,再度呼吁改革
  • 三、随着王安石官职的升迁,家中经济状况越来越好
  • 四、身为知制诰,王安石深感责任重大
  • 五、王安石与司马光等友人戏谑为诗,探索诗歌写作的各种可能性
  • 六、品评古代历史人物,王安石高度推崇西汉学者扬雄
  • 七、王安石拒绝为苏辙撰写制词,使他与苏洵的关系雪上加霜
  • 第八章 三年衔恤隐钟山
  • 一、忧居江宁,噩耗一个接着一个
  • 二、王安石的道士朋友中,声名最著的是李士宁
  • 三、王安石与佛教的关系,存在着理性与感性两个层面
  • 四、王安石闲居江宁,许多青年学子千里迢迢登门求教
  • 五、除了设帐讲学,王安石也常常在江宁及周边地区游玩
  • 第九章 风云际会君臣合
  • 一、初登帝位,神宗试图寻找一位可以同心协力进行政治改革的股肱大臣
  • 二、熙宁元年(1068)春,王安石启程进京
  • 三、王安石与同为翰林学士的好友司马光常常意见相左
  • 四、神宗的信赖和倚重令王安石深深感激
  • 五、熙宁二年(1069)二月,神宗力排众议,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 六、幸遇君臣际会,得以一展宏图,但王安石的境遇并不顺利
  • 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王安石传(下)
  • 第十章 万钧雷霆推新政(上)
  • 一、均输法的推行十分艰难
  • 二、青苗法颁布,制置三司条例司内部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
  • 三、王安石与司马光不仅政见时相抵牾,对人的看法也大不相同
  • 四、措置宗室法颁布两天之后,又颁布了农田水利法
  • 五、元老重臣韩琦的奏章引发巨大震荡
  • 六、之前的知交好友与同盟军纷纷暌离,王安石倍感痛心
  • 七、变法派攻击苏轼私贩货物,反对派弹劾李定不服母丧
  • 第十一章 万钧雷霆推新政(下)
  • 一、从并营减兵,到选将练兵,宋军的战斗力明显增强
  • 二、《畿县保甲条例》颁布
  • 三、熙宁三年(1070)十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
  • 四、王安石与文彦博之间的攻防与对峙越来越激烈
  • 五、免役法试行后,东明县数百户县民集体进京上访
  • 六、对有碍变法的人和事,王安石几乎持零容忍的态度
  • 七、王安石用人不论资格,首要原则是拥护新法
  • 八、熙宁四年(1071)十月,王安石迁居东府,阖家团聚
  • 第十二章 调一天下制夷狄
  • 一、王安石将“一道德以同俗”的思想付诸实践
  • 二、王安石的内心开始冒出了暂退的念头
  • 三、熙宁五年(1072)六月,王安石六上辞呈,要求暂解机务
  • 四、边事捉襟见肘,神宗逐步接受王安石“安内以制外”的整体方略
  • 五、受王安石之托,王韶经营河湟,起步极为艰难
  • 六、针对王韶的非议不断,王安石全力护航
  • 七、熙宁六年(1073)十月十二日,举朝欢庆,共贺熙、河大捷
  • 第十三章 君心渐远力渐衰
  • 一、市易法起步之初,便未得到神宗的全力支持
  • 二、熙宁七年(1074)春,市易法遭到更为激烈而频繁的抨击
  • 三、变法派内部矛盾公开化,曾布游离出变法队伍
  • 四、郑侠决定拼死一搏,为民请命
  • 五、熙宁七年(1074)四月十九日,王安石罢相,知江宁府
  • 六、六月十五日,王安石回到阔别多年的江宁
  • 七、熙宁八年(1075)二月,王安石重登相位
  • 第十四章 萧墙乱起致君疑
  • 一、李士宁卷入宗室谋反案,王安石深感忧惧
  • 二、王安石努力维持宰执群体的稳定与团结
  • 三、王安石与吕惠卿的矛盾完全公开化
  • 四、王安石长期处于心绪欠佳的状态
  • 五、王雱铸下大错,饮恨而亡
  • 六、熙宁九年(1076)十月二十三日,王安石以使相判江宁府
  • 第十五章 钟山脚下一居士
  • 一、熙宁十年(1077)六月十四日王安石罢江宁任
  • 二、王安石与夫人生活习惯上很不相合
  • 三、王安石“泯然众人”地享受着退休生活
  • 四、心境的改变带来了诗风的变化
  • 五、覃思佛典,修订《字说》,也是王安石重要的生活内容
  • 六、王安石与众多老友重修旧好
  • 七、一个更有吸引力与亲和力的王安石
  • 八、元祐元年(1086)四月六日,王安石病逝于江宁秦淮小宅
  • 九、荆公德业存天地,身后是非凭谁论
  • 附录
  • 一、王安石生平及创作简表
  • 二、王安石身后荣衰简表
  • 三、王安石亲族简表
  • 四、王安石著作重要版本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4个评分

出版方

天津人民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地方人民出版社之一。1950年5月,中共天津市委决定将解放前由地下党和进步知识分子创办的知识书店与读者书店合并,并称知识书店,从事图书销售和编辑出版工作。1952年9月,知识书店更名为天津通俗出版社,1956年3月,天津通俗出版社正式更名为天津人民出版社。多年来,天津人民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文化知识、传承历史文明,出版了大量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