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17千字
字数
2016-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新书解读:反家庭暴力法常见问题,典型案例精选。
内容简介
实用问答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反家庭暴力法。本书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编写,以问答形式详细解读了日前关于家庭暴力的热点法律问题。典型案例精选指导案例,简要叙述案情,提炼案件法律适用重点、难点。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部分 实用问答
- 1.为什么要制定反家庭暴力法
- 2.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与保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关系
- 3.如何正确认识保护受害者与促进家庭和谐稳定的关系
- 4.什么是家庭暴力
- 5.如何正确处理家庭关系
- 6.为什么说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 7.如何理解“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 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在反家庭暴力工作中有什么职责
- 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反家庭暴力工作中有什么职责
- 10.县级以上司法机关在反家庭暴力工作中有什么职责
- 11.有关人民团体在反家庭暴力工作中有什么职责
- 12.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反家庭暴力工作中有什么职责
- 13.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反家庭暴力工作中有什么职责
- 14.企业事业单位在反家庭暴力工作中有什么职责
- 15.为什么要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反家庭暴力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 16.如何理解和把握“预防为主,教育、矫治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 17.如何理解和把握“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原则
- 18.如何理解和把握“保护当事人隐私”原则
- 19.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应当对哪些群体给予特殊保护
- 20.为什么反家庭暴力法要对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宣传教育作出规定
- 21.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宣传教育的责任主体有哪些
- 22.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宣传教育可以包括哪些内容
- 23.如何开展反家庭暴力法的业务培训
- 24.如何进行有关家庭暴力的统计
- 25.医疗机构怎样做好家庭暴力受害人的救治
- 26.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家庭暴力预防工作中有什么职责
- 27.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怎样进行家庭暴力预防工作
- 28.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怎样配合协助家庭暴力预防工作
- 29.为什么开展家庭暴力预防工作要引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参与
- 30.政府为什么要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
- 31.目前政府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提供了哪些政策支持
- 32.政府支持社会组织开展服务的范围可以包括哪些
- 33.什么是人民调解,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家庭纠纷有哪些优势
- 34.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家庭纠纷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 35.人民调解组织如何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 36.反家庭暴力法为什么要规定用人单位预防家庭暴力的职责
- 37.用人单位应如何依法采取措施预防家庭暴力
- 38.未成年人监护人应当如何进行家庭教育
- 39.未成年人监护人有哪些监护和教育职责
- 40.为什么反家庭暴力法要规定受害人的近亲属可以代其向有关单位投诉、反映和求助,近亲属的范围是什么
- 41.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获得法律帮助
- 42.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求助后,应当做什么
- 43.单位、个人发现了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应当怎么做
- 44.什么是强制报告
- 45.为什么要设立强制报告制度
- 46.公安机关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意义
- 47.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及时出警的法律依据
- 48.警察在处置家庭暴力案件中要注意收集证据
- 49.警察如何协助家暴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
- 50.在家庭暴力处置中,公安机关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 51.哪些特定群体遭受家庭暴力,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安置
- 52.为什么要规定告诫制度
- 53.告诫书包括哪些内容,告诫书能起到什么作用
- 54.告诫书能够怎样起到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作用
- 55.家庭暴力临时庇护场所设置在哪里
- 56.家庭暴力临时庇护场所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 57.哪些家庭暴力受害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在哪里申请
- 58.法律援助能帮助家庭暴力受害人做些什么
- 59.认定家庭暴力的证据有哪些
- 60.遭受家庭暴力后应该怎么取得和保留证据
- 61.相关部门怎么解决家庭暴力举证难的问题
- 62.哪些人可以担任监护人
- 63.为什么要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 64.谁可以申请法院撤销监护人的资格,人民法院如何审理撤销监护人资格案件
- 65.为什么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应当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扶养、抚养费用
- 66.根据法律规定,由谁进行法治教育和心理辅导
- 67.为什么要对加害人进行法治教育
- 68.为什么要对加害人、受害人进行心理辅导
- 69.如何对加害人、受害人进行心理辅导
- 70.什么是人身安全保护令
- 71.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由谁来申请,向哪个机构申请
- 72.不想离婚,是否可以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 73.怎么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 74.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的管辖法院有何规定
- 75.发生管辖权竞合时怎么处理
- 76.人身安全保护令是口头裁定还是书面裁定
- 77.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效力如何
- 78.为什么需要提供明确的被申请人
- 79.如何理解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必须有具体的请求
- 80.如何向法院证明家庭暴力受害人处在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情形,法院又该如何处理
- 81.为什么要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时限
- 82.为什么要区分一般保护令和紧急保护令
- 83.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作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首要措施,有什么特点
- 84.如何理解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
- 85.受害者能否请求法院责令家庭暴力加害人搬出属于家庭暴力加害人的住所
- 86.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还有哪些
- 87.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有效期有多长
- 88.人身安全保护令如何撤销、变更或者延长
- 89.如果当事人对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裁定不服,可以怎么办
- 90.申请复议的主体包括哪些,向哪一家法院申请,申请复议有次数限制吗
- 91.复议期间,人身安全保护令还要执行吗
- 92.人民法院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后,应当送达哪些个人和组织
- 93.谁负责执行人身安全保护令
- 94.哪些机构有协助执行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责任
- 95.实施家庭暴力可能被追究哪些行政责任
- 96.实施家庭暴力构成犯罪的,可能被追究哪些刑事责任
- 97.家庭暴力侵害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吗
- 98.哪些行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
- 99.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构成犯罪的,可能被追究哪些刑事责任
- 100.什么是“训诫”,人民法院对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行为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 101.强制报告主体违反报告义务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 102.强制报告主体与责任主体一致吗,包括哪些类别
- 103.规定的违法行为和需要处罚的违法情节是指什么
- 104.违反规定哪些部门有处分权限,如何处分
- 105.哪些人属于规定的“负有反家庭暴力职责的工作人员”
- 106.规定的“依法给予处分”是指行政处分吗,包括哪些方式
- 107.规定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以适用哪些罪名
- 108.恋爱同居的人之间发生了暴力怎么办
- 109.父母长期外出,受托照料孩子的人实施暴力怎么办
- 110.遗赠扶养人对被扶养人实施暴力适用反家庭暴力法
- 111.寄养儿童遭受暴力反家庭暴力法管不管
- 112.如何理解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共同生活”
- 第二部分 典型案例
- 案例1:夫妻之间家暴情节较轻出具告诫书
- 案例2:儿媳对公婆施暴收到告诫书
- 案例3:告诫书发放之后
- 案例4:保留证据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 案例5:离婚判决后仍可提出人身保护令申请
- 案例6:针对同一申请人发出两份人身安全保护令
- 案例7:妇联代为申请的人身安全保护令
- 案例8:弟弟申请人身保护令:哥需离弟家50米远!
- 案例9:家庭暴力加害人应当搬出住所
- 案例10:同居期间可以获得人身安全保护令
- 案例11:为留守儿童提供恰当的人身保护
- 案例12:村委会申请撤销监护权
- 案例13:民政局申请撤销监护权
- 案例14: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受处罚
- 案例15:家庭暴力加害人造成受害人轻伤应及时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 案例16:对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庇护救助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 全国妇联、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卫生部印发《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 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
-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民政部 印发《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
- 一、一般规定
- 二、报告和处置
- 三、临时安置和人身安全保护裁定
- 四、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诉讼
- 五、撤销监护人资格案件审理和判后安置
-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印发《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的通知
-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 司法部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
- 一、基本原则
- 二、案件受理
- 三、定罪处罚
- 四、其他措施
- 民政部 全国妇联关于做好家庭暴力受害人庇护救助工作的指导意见
- 一、工作对象
- 二、工作原则
- 三、工作内容
- 四、工作要求
- 后 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