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音乐评论家、文化学者刘雪枫关于西方经典音乐的随笔集。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近三十年来在音乐评论及唱片鉴赏领域笔耕的阶段性精华结集。

书中描绘西方音乐史上巴洛克和古典时代群星璀璨的壮观图景,梳理、品鉴了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巴洛克及古典时代的音乐巨匠及其作品,从文化和文明的历史的视角和开放的视野,同时对如何欣赏、理解和评价当下的音乐阐释,提出了开风气之先的洞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感受质朴,享用美声——北京喜看《奥菲欧》
  • 日出时让悲伤终结
  • 当“古乐”成为运动
  • 现场聆听库伊肯的理由
  • 雅科布斯的古乐世界
  • 科隆的古乐竞技
  • 音乐消夏秘方
  • 今夜有巴洛克陪伴
  • 由杜阿多爱上科莱利
  • “红色小提琴”的《四季》
  • 弹出来的亨德尔
  • 我的“胎教音乐”
  • 我终于迷上了巴赫
  • 让聆听巴赫成为“私密”
  • 女性与巴赫
  • 以巴赫做墓志铭的“布鲁克纳信徒”
  • 《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超值珍品
  • 巴洛克器乐万花筒
  • 羽管键琴的“现代性”巴赫
  • 向巴赫与古尔德致敬的《戈德堡变奏曲》
  • 春天里的巴赫
  • 马里纳的海顿《弥撒》
  • “海顿年”的“冬之旅”
  • 1. 罗劳的农家小屋
  • 2. “海顿之城”——艾森施塔特
  • 3. 海顿的头盖骨
  • 4. 大年初一的《创世记》
  • 听最好的莫扎特
  • 莫扎特的交响曲:为什么不从第一首听起?
  • 伟大协奏曲之始——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录音版本
  • 源自海顿,高于海顿——莫扎特弦乐四重奏唱片版本概说
  • 1. 屈指可数的全集版本
  • 2. 六首“海顿四重奏”
  • 3. 最后的补充
  • EMI唱片库中的莫扎特歌剧宝藏
  • 1. 《唐·乔瓦尼》
  • 2. 《女人心》
  • 3. 《魔笛》
  • 4. 《费加罗的婚礼》
  • 天使·魔鬼·中产阶级——《唐·乔瓦尼》录音版本漫谈
  • 1. 不朽的历史录音
  • 2. 早期的立体声录音
  • 3. 黄金年代的版本
  • 4. 卡拉扬和海丁克
  • 5. 索尔蒂的两个版本
  • 6. 阿巴多的新版本
  • 莫扎特《C小调大弥撒》的唱片版本
  • 1. 早期的四个录音
  • 2. 卡拉扬与伯恩斯坦的版本
  • 3. 索尔蒂与阿巴多
  • 4. “本真演奏”的五个版本
  • “落泪之日”的永恒安息——莫扎特《安魂曲》唱片版本综览
  • 1. 文献录音的版本
  • 2. 进入标准时代的版本
  • 3. 卡拉扬的三个版本
  • 4. 科林·戴维斯的两个版本
  • 5. 具有仪典意义的版本
  • 6. “本真主义”版本
  • 莫扎特交响曲的“世纪绝唱”
  • 巴伦博伊姆巅峰时期的莫扎特
  • 穆特的“现在时”
  • 小提琴女神的“莫扎特计划”
  • 诺灵顿爵士的“新”莫扎特
  • 聆听“廉价”莫扎特的乐趣
  • 歌唱莫扎特的天使
  • 来自莫扎特故乡的莫扎特——萨尔茨堡“卡梅拉塔”北京音乐会
  • 理性、情感与诗意:德国音乐欣赏三境
  • 为朋友听雅纳切克
  • 印象德彪西
  • 《死城》和《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 林茨的《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 爱情中的穆特与科恩戈尔德
  • 浪漫主义的遗珠
  • 策姆林斯基的圈子
  • 浪漫主义的勋伯格
  • 妖娆贝尔格
  • 何来“颠覆”?——观贝尔格歌剧《璐璐》有感
  • 欣德米特的天才“技术流”
  • 20世纪的声音盛宴
  • 伯恩斯坦在巴黎邂逅米约
  • 控诉“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悲剧
  • 如何聆听巴托克
  • 普罗科菲耶夫的浪漫与调皮
  • 爱与死的颂歌——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唱片版本
  • 1. 全集版本
  • 2. 组曲与选曲版本
  • 从莎士比亚到麦克米兰
  • 幻境中的真实
  • 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举隅
  • 肖斯塔科维奇百年诞辰纪念唱片拾粹
  • 时间的回声
  • 肖斯塔科维奇的中国诠释
  • “真指挥”的“真功夫”——石叔诚指挥肖斯塔科维奇
  • 我们时代的莫扎特——纪念布里顿诞辰一百周年
  • 梦想之树——悼亨利·迪蒂耶
  • 追思施尼特克
  • 现在流行古拜杜丽娜
  • 极致的简约工整之美
  • 我们时代的布里顿
  • 我自己在走另一条路——波兰作曲家潘德雷茨基访谈
  • 痛彻心肺的“哀恸之歌”
  • 克莱默的“王国”
  • 扑面而来的皮亚佐拉
  • 作为作曲家的萨洛宁
  • 这不是李白,也不是歌剧——歌剧《诗人李白》观后
  • 音乐,陷入概念的旋涡——观谭盾歌剧《茶》有感
  • 华人撑起的歌剧大戏——旧金山歌剧院观《接骨师之女》有感
  • 北京音乐节歌剧制作三题
  • 1. 《赛魅丽》看导演
  • 2. 《白蛇传》看剧本
  • 3. 《咏·别》听音乐
  • 林茨的中国式“轻歌剧”
  • “风流寡妇”与轻歌剧“本土化”
  • 徜徉于上帝呼吸间的羽毛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雪枫老师的全新音乐随笔……👍👍👍读起来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是因为一部影片的名字而想方设法去看的这部电影,并且我明知道这个名字中文的意义大于外文的意义。“日出时让悲伤终结”,虽然译法未必贴切,但我想不出比这更好的名字。影片的原文片名来自小说中的一个句子,直译过来是 “世界上一切早晨不再回来”(Tous Les Matins du Monde),它也可以转译为 “每天只有一次日出”。这意味着什么呢?是不是要珍惜每一个早晨或每一次日出?怎样珍惜?那就让 “悲伤终结” 吧!这样一个充满意境的译名显然是在看过电影之后才能起得出来的,我深信这一点。我知道这部电影是因为我听过一张唱片,这是所谓 “电影原声”,所有的音乐都来自马莱斯、圣・科隆贝、库普林和吕利,一次路易十四时代的宫廷音乐盛宴,演奏者为约尔迪・萨瓦尔和他的民族合奏团。一些古色古香的音乐为何要冠之如此令人深思的名字?这部电影到底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显然并不是我一个人在关心这个问题。我在网络上结识的一些爱乐者喜欢这张唱片的大有人在,有一天他们告诉我,中央电视台的电影频道将要播出这部电影,于是我平生第一次一整天都在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并提前半个小时打开了电视。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