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场关于晚现代普遍适用的规则、价值,以及综合情况解决之道的讨论。

内容简介

独异才是王牌,不凡方获推崇,普遍标准之物没有吸引力。过着平凡日子的普通人被看作千篇一律的面孔。万事万物的新准则,就是品位不凡、人生精彩的“真”主体,还有那些无可替代的货品、文化活动、社团和城市。晚现代是独异性的狂欢。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书及作者获誉
  • 引言: 独异性的爆发
  • 第一章 普适与独异两种社会规律之间的“现代”
  • 1 普适性的社会规律
  • 现代对普适化的“制造”
  • 类型化与理性化
  • 规范化、程式化、通用化
  • 普适性社会逻辑中的客体、主体、空间、时间和集体
  • 典型形式:工业化现代
  • 2 独异性社会逻辑
  • 普遍的特殊、独特、独异
  • 独异性逻辑下的客体、主体、空间、时间和集体
  • 独异化实践一:观察与评价
  • 独异化实践二:产出与施行
  • 表演性作为实践模式特征及产业式独异化
  • 3 文化与文化化
  • 文化是赋值与去值的场域
  • 文化化vs.理性化
  • 文化实践的性质:意义与感官之间
  • 4 文化范畴的演变
  • 前现代社会:独异性的定型和重复
  • 市民化现代:独异性的浪漫主义革命
  • 组织化现代:大众文化
  • 晚现代:独异品竞争、超文化与极化
  • 第二章 独异品的后工业经济
  • 1 文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独异性产品
  • 产品的文化化
  • 独异性产品:独特与稀有
  • 作为独异产品的物
  • 作为独异品的服务、媒体形式和活动
  • 独异性产品的特征一:表演“真”
  • 独异性产品的特征二:瞬间与长效
  • 独异性产品的特征三:流通与超文化
  • 2 文化性独异品市场
  • 吸引力市场即关注度市场和赋值市场
  • 经济与社会的文化产业化
  • 过度生产与赢者通吃式的竞争
  • “蜂鸣效应”及可见度之争
  • 赋值技术与名气
  • 独异性资本
  • 独异性的量化
  • 第三章 劳动领域的独异化
  • 1 创意经济中的劳动与组织
  • 文化性生产即创意性劳动
  • 项目:异质协作
  • 机构文化与网络
  • 2 主体自独异化与被独异化
  • 程式化劳动之后
  • 形象主体:能力与天资
  • 劳动即表现
  • 劳动的独异化技术
  • 高端劳动的张力场:在艺术家难题与巨星经济之间
  • 第四章 数字化即独异化:文化机器的兴起
  • 1 服务于文化化的科技
  • 算法、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构成的基础设施
  • 数字文化机器及文化泛在
  • 文化:过度生产和重组之间
  • 2 文化性及机械性独异化进程
  • 数字性的主体:表演出来的“真”与可见度
  • 个人形象的表现形式及编曲式独异性
  • 大数据与“察得的”个人形象
  • 个性化的网络以及软件化
  • 数字世界中的新共同体与网络的社会性
  • 网络文化的矛盾:从强制摆型到极端的情感文化
  • 第五章 独异化的生活:生活方式、阶级、主体形式
  • 1 新中产的生活方式:成功地实现自我
  • 浪漫主义与市民性:新共生体
  • 实现自我与日常生活的赋值
  • 策展式生活
  • 作为资源的文化与文化世界主义
  • 地位投资与独异品的名望
  • 2 独异化生活方式的构件
  • 饮食
  • 居住
  • 旅行
  • 身体
  • 教育和学校
  • 工作与生活、城市性、年轻化、去性别化、“新”自由主义
  • 生活方式中的矛盾:永不满足的自我实现
  • 3 被文化化的不平等
  • 底层生活方式:过一天算一天
  • 文化去值
  • 底层的独异性对抗策略
  • 晚现代的阶级面相及其相互关系
  • 第六章 分殊的自由主义和文化本质主义:政治的转型
  • 1 开放-分殊自由主义及地方政策
  • 从社会民主共识到新自由主义
  • 竞争力之国与多样性:新自由主义的两面
  • 城市政策之一:新都市主义及全球性吸引力竞争
  • 城市政策之二:以文化为导向的治理理念与独异性管理
  • 2 文化本质主义的兴起
  • 集体身份认同和少数派共同体
  • 族群共同体:自文化化与异文化化之间
  • 文化民族主义
  • 宗教原教旨主义
  • 右翼民粹主义
  • 本质主义、超文化和自由主义之间的文化冲突
  • 暴力的政治
  • 结语: 普适危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