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叶嘉莹教授著作,以身试说,讲述自己从十几岁至九十几岁在人生不同阶段对李商隐诗的体悟。

内容简介

他被誉为李白、杜甫之后别开生路、能够自成一家的诗人;他的诗拥有华丽的语言、美好的意象、铿锵的音调,受到无数人的喜爱,然而千载之下,众说纷纭,像谜一样存在——他就是李商隐。叶嘉莹女士从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读李商隐诗歌的感受出发,结合李商隐坎坷的人生故事,为读者细细讲述李商隐诗歌深微幽窈的心灵境界以及无处不在的浓郁的悲哀。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讲 从《锦瑟》诗谈起
  • 第二讲 李商隐诗对我一生的影响
  • 第三讲 李商隐诗的悲哀
  • 第四讲 诗谜代表作:《无题》《燕台四首》
  • 第五讲 一生等不到的救赎
  • 第六讲 回到《锦瑟》:诗家总爱西昆好
  • 附录一 从西方文论与中国诗学谈李商隐诗的诠释与接受
  • 附录二 略谈李义山的诗
  • 附录三 讲李商隐《燕台四首》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2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书笔记7 - 未许人笺锦瑟诗

    唐代诗人中,最爱李商隐。如果说李白是我的浪漫启蒙,杜甫是现实启蒙,那么李商隐无疑便是我的情感启蒙,尤其是他的个人抒情诗。后人对注释李商隐的诗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几乎不亚于号称 “千家注杜” 的杜甫诗。注释的结论当然是没有结论,就越发觉得有些诗句过于朦胧,晦涩难懂。于是乎,在想象里肆意汪洋,进行着种种猜测和臆断。对于李商隐来说,把诗句写得通俗易懂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郊游的时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追思恋人,“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写悲伤,“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写思念,“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我个人感觉,李商隐的诗,让人不知所云读不懂的,大概是写给某一个人的。相信在他那个时代,在他的身边,一定有一个特别的人,读过,也懂过。有些诗句,写成时候已千秋万代,而另一些诗句,下笔之前便只为一人。所以未必需要注释,感觉就好,也许有一天读诗的时候,有了和诗人相似的情愫,便也懂了这些句子。叶嘉莹先生点评:信有姮娥偏耐冷,休从宋玉觅微辞。千年沧海遗珠泪,未许人笺锦瑟诗。别人看到的是你身边的鲜花,她却看到你心里的草原,也许这便是知己吧。

      转发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凡第一流之诗人,多有理想,能超脱,用情而不溺于情,赏物而不滞于物。沉挚之中,有轻灵之思;缠绵之内,具超旷之致。言情写景,皆从高一层着笔,使读之者如游山水,于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之中,常见秋云数片,缥缈天际。李义山诗,笔力非不健拔,写景非不工巧,言情非不深婉,惟无高超之境界,故词语尘下也。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是今年就满 100 岁的诗词大家叶嘉莹的作品,也是我今年读的第一本书,在这本书中她专门讲了李商隐的诗,李商隐的经历我早有耳闻,我知道他是牛党令狐楚的学生,却是李党王茂元的女婿,在牛李党争中他不被任何一党重用,一生郁郁不得志,同时我也知道他的诗向来晦涩难懂,有的甚至连题目都没有,这就给了后人极大的解读空间,看了叶嘉莹的解读,我突然又开始愿意去读李商隐的诗了,因为我发现,李商隐究竟想表达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他的诗中读到什么,这才是读诗或者欣赏词的一个很高的境界。就是你从里边读出来一个真正属于你的东西,是从你自己的内心之中兴发生长出来的东西,这才是真正会读诗词。然后我就发现,李商隐好喜欢写雨啊,“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他是一个走在雨里的诗人,他的诗有一种朦胧美,也有一丝凉意。我还发现,李商隐真的很会写情诗,“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他望向对面的红楼,想起过去他和自己爱过的人在这里度过的时光,可如今他和这记忆之间却隔着一层雨幕,他一个人去从前两个人住过的地方寻访,一个人提着灯,在雨中归去。还有他写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写尽了相思之苦,他说每一寸的相思都会像燃烧的香一样,化成灰烬,可即便如此,他还是不会停止思念,他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他的思念就像吐丝的蚕和燃烧的蜡烛一样,永远不会停止,除非生命到了尽头,哪怕最后就是一寸灰,但这寸灰也是爱存在过的证据,爱过,就无悔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1条书评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