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6.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9千字
字数
2022-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未来10年,新一轮城市大洗牌开启,谁能晋级,谁会掉队?
内容简介
城市竞争,不进则退,中国城市格局每隔十年都会为之一变。
从重工业城市一枝独秀到沿海贸易城市崛起,从强省会崭露头角到内陆城市重回高光时刻,从北上广深四城鼎立到强二线城市百花齐放,良性的城市竞争是中国经济奇迹不容忽视的贡献者。
城市大变局背后是政经格局变迁的结果,当今世界适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一众城市跻身世界城市之列,科技自立自强、国内大循环、共同富裕、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等正在成为新的时代关键词。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序言
- 第一章 进击的一线城市
- 北上广深:中国为何只有4个一线城市
- 一线城市是怎么来的
- 何为一线城市
- 最早的一线城市:京津沪
- 广州深圳上位,“北上广深”时代到来
- 谁是下一个一线城市
- 京沪津渝之后,谁是下一个直辖市
- 四大直辖市
- 天津:老牌直辖市
- 消失的三峡省与重庆直辖市
- 深圳会不会被直辖
- 北京不只是首都,更是北方经济第一大城市
- 互联网之都
- 国家金融管理中心
-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 最独特的自贸区
- 上海沦为“环杭州城市”?不要低估一线城市
- 不只是金融中心
- 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 集成电路产业高地
- 崛起的互联网产业
- 浦东再被委以重任
- 追兵逼近,广州会不会跌出一线城市
- 一线城市的门槛
- 中国的“南大门”
- 海陆空一体的优势
- 经久不衰的千年商都
- 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盘
- 广州的牺牲你不懂
- 深圳将成“地球经济中心”?比起北上广还差了什么
- 来了都是东莞人:高房价的挤出效应
- 狂飙的学区房:学位紧张
- 缺少一流高校
- 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 第二章 中国正在进入“强省会”时代
- 一省一城,“强省会”的未来势不可当
- 武汉成都西安领衔,南京济南垫底
- 扩容,“强省会”的终南捷径
- “强省会”的必然性
- 硝烟再起,国家中心城市之争为何白热化
- 九大国家中心城市
- 深圳为何不是国家中心城市
- 竞逐国家中心城市,究竟争什么
- 谁是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
- 区域经济大洗牌,副省级城市为何不再扩容
- 15个副省级城市
- 从计划单列市到副省级城市
- 副省级城市有何好处
- 特区不特?五大经济特区,谁掉队了
- 特区不特?
- 谁掉队了?
- 深圳、海南:不只是经济特区
- 汕头如何追赶
- 10年少了100多个县,大城市集体奔向“无县”时代
- 大城市失去了县城
- 撤县设区为哪般
- 政策的两难
- 北方只剩一座TOP10城市,谁是破局的希望
- 从东西差距到南北差距
- “翻盘”的希望
- “强省会”的支撑
- 第三章 三四线城市,艰难的突围战
- 避免“一市独大”,副中心城市最后的“突围”机会
- 为何要避免“一市独大”?
- 副中心城市的机会
- 副中心城市带得动吗?
- 环京、环沪、环广深:超级城市的“第一圈层”
- 北三县:半入北京
- 环沪:长三角一体化的先行者
- 环广深港澳:背靠一线好乘凉
- 三四线城市,凭何跻身先进制造业“国家队”
- 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 株洲:轨道交通之都
- 德阳:重装之都
- 一个广东“两个世界”,粤东西北何以崛起
- 广东的“两副面孔”
- 珠三角靠什么崛起?
- 粤东西北怎么了?
- 副中心城市的突破
- 100多个县城房价破万元,中小城市房价天花板有多高
- 棚改货币化
- 最后的红利
- 这些县城房价跌回白菜价
- 县城为何限建高层住宅?
- 人口持续流失,收缩型城市有没有未来
- 谁在收缩?
- 四类收缩型城市
- 收缩型城市的未来
- 第四章 告别单打独斗,城市群崛起
- “央区”、雄安、通州,京津冀城市群的三大支点
- 首都与北京
- “央区”:最特殊的区域
- 雄安:不在当下,而在未来
- 通州:“另一个北京”的崛起
- 长三角:41城聚集,中国最大城市群诞生
- 四大圈层,谁是中心?
- 江浙沪皖:谁是龙头?
- G60走廊:谁是科创中心?
- 六大都市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广深港澳引领,粤港澳剑指世界第四大湾区
- 从珠三角到大湾区
- 谁是中心城市?
- 东西两岸:制造高地
- 深港、广佛、珠澳
- 湾区大融合
- 成渝、长江中游:谁是中国城市群第四极
- 成渝VS长江中游
- 国家战略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 中国交通“第四极”
- “双循环”时代的内陆机遇
- 超大城市再扩张!三个超级“大都市圈”逐渐成熟
- 上海大都市圈:何以为大
- 广佛:不是一城胜似一城
- 深圳:融合的不只是莞惠
- 大城大圈!从都市圈看中心城市的“势力范围”
- 跨省都市圈
- 一线都市圈
- 强省会都市圈
- 第五章 布局未来的国家战略
- 服贸会、进博会、广交会,北上广各拿到一张贸易“王牌”
- 广交会:一线城市的“催化剂”
- 进博会:为什么是上海?
- 服贸会:有多特别?
- 海南自贸港,下一个香港?
- 为什么是海南?
- 对标香港?
- 壮士断腕去房地产
- 全国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为什么是浙江
- 浙江有多特殊?
- 长板与短板
- 分蛋糕的重任
- 亿万富豪们的责任
- 全部地市房价破万元
- 东西差距缩小!西部大开发20年,“西三角”呼之欲出
- 转移支付最多的地区
- “西三角”的未来
- 南宁昆明的机遇
- 大西北如何破局
- 告别“中部塌陷”,中部崛起谁是领头羊
- 谁是龙头?
- 谁的腹地更广?
- 谁的人口吸引力更强?
- 谁的产业结构更好?
- 不靠政策
- 停滞十多年!振兴东北,又到了关键时刻
- 东北曾经支援全国
- 东北落寞了
- 东北为什么会衰落
- 东北振兴靠什么
- 第六章 一触即发的人口争夺战
- 人口大变局:孔雀东南飞,中西部回流,东北持续流失
- 孔雀东南飞
- 中西部回流
- 东北人口之困
- 赶超四川、山东,中国人口第一大省是怎样形成的
- 连超四川河南山东
- 年增217万人,虹吸中西部
- 广东吸引力为何这么强
- “零门槛落户”时代开启,大城市抢人进行时
- 户籍制度改革史
- “零门槛落户”时代开启
- 超大城市的“退路”
- 为何大范围放开落户?
- 失去含金量的户口
- 人口“余额”不足,超大城市能不能继续扩张
- 千万人口城市
- 人口天花板
- 京沪在“赶人”?
- 深圳为何重新收紧了
- 二十岁的珠三角,四十岁的长三角
- 广东VS长三角
- 广东为何这么“年轻”?
- 长三角为何“变老”了?
- 发达地区的压力
- 人口或将负增长,房地产最大的“灰犀牛”来了
- 从限制生育到鼓励生育
- 低生育之困
- 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
- 人口逆转,影响有多大?
- 房地产最大的灰犀牛?
- 第七章 选城市,就是选未来
- 买房:楼市分化,哪些城市有投资价值
- 普涨VS分化
- 短周期VS长周期
- 房价的十字路口
- 哪些城市还能投资?
- 教育:学区房是不是智商税
- 越来越贵的学区房
- 学区房不会一劳永逸
- 学区房的风险
- 要不要投资学区房
- 高考:选城市还是选大学
- 教育大城
- 教育强城
- 人口涌入之地
- 有钱的城市
- 几个建议
- 择业:“985”高校毕业生都去了哪里
- 广东、北京、上海吸引力最强
- 广东对中西部高校吸引力最强
- 北京不吃香了?
- 留人大战
- 定居:回家乡还是大城市
- 大城市更“宽容”
- 从地铁到文化空间:大城市的馈赠
- 大城市的问题
-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养老:大城市还是沿海小城镇
- 空气质量:南方普遍优于北方
- 宜居环境:沿海、旅游城市胜出
- 医疗资源:集中于大城市
- 大城市还是沿海小城镇?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