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曾繁仁文集》共五卷,将曾繁仁先生几十年来对生态美学的研究成果系统收录。本书是第五卷。

内容简介

曾繁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是当代生态美学的奠基人。他在生态美学,审美教育,文艺美学等研究方面都具有相当高的造诣。

生态美学作为我国新时期美学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收获之一,曾繁仁教授在生态美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成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 第一章 美育的性质:包含感性与情感教育的“人的教育”
  • 第一节 鲍姆嘉通与“感性教育”
  • 第二节 席勒与情感教育
  • 第三节 马克思与人的教育
  • 第二章 美育的学科特性
  • 第一节 作为边缘交叉学科的美育
  • 第二节 作为人文学科的美育
  • 第三节 作为美学学科的美育
  • 第四节 作为教育学学科的美育
  • 第三章 美育的特殊作用
  • 第一节 “审美力”的培养
  • 第二节 “生活的艺术家”的造就
  • 第四章 美育“不可代替”的特殊地位
  • 第一节 国内外有关美育地位的争论
  • 第二节 美育是一种“综合教育”
  • 第三节 美育在社会中的情感协调地位
  • 第四节 美育在教育中的“中介性”地位
  • 第五章 美育所凭借的特殊手段
  • 第一节 公共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
  • 第二节 艺术教育的特殊魅力
  • 第三节 自然审美
  • 第四节 美育的实施
  • 第六章 美育与大脑开发
  • 第一节 神经心理学与美育
  • 第二节 美育与右脑开发
  • 第三节 美育调节大脑边缘系统的作用
  • 第四节 美育调节脑内吗啡肽的作用
  • 第七章 生态审美教育
  • 第一节 生态美育的提出
  • 第二节 生态美育的基本内容
  • 第三节 生态审美教育的实施——日本广岛大学个案分析
  • 第八章 西方古代“和谐论”美育思想
  •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的“和谐论”美育思想
  • 第二节 卢梭的《爱弥儿》及其“自然人”教育与美育思想
  • 第三节 狄德罗的启蒙主义美学与美育思想
  • 第四节 德国古典美学的美育思想与走出古典
  • 第九章 西方现代美学的“美育转向”
  • 第一节 叔本华:艺术是人生的花朵
  • 第二节 尼采:艺术是生命的伟大兴奋剂
  • 第三节 杜威:艺术的生活化
  • 第四节 弗洛伊德:艺术即原欲的升华
  • 第五节 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 第六节 杜夫海纳:艺术是审美知觉的构成
  • 第七节 伽达默尔:审美教化是造就人类素质的特有方式
  • 第八节 福柯:“关注自我”的生存美学
  • 第十章 西方现代教育中的美育
  • 第一节 “通识教育”与美育
  • 第二节 德国的包豪斯与“艺术与工艺结合”的艺术教育观念
  • 第三节 罗恩菲德有关人格与创造力培养的艺术教育思想
  • 第四节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美育思想
  • 第五节 戈尔曼“情商”理论中的美育思想
  • 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的“中和论”美育思想
  •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哲学观与“中和论”美学美育思想
  •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礼乐教化”与“乐教”“诗教”
  • 第十二章 中国现代美育的奠基者:蔡元培与王国维
  • 第一节 蔡元培对中国现代美育的奠基性贡献
  • 第二节 王国维的“审美境界论”美育思想
  • 第十三章 中国现代其他主要美育理论家
  • 第一节 梁启超的“新民说”及其美育思想
  • 第二节 朱光潜的“人生论”美学与美育思想
  • 第三节 丰子恺的“人生—同情论”美学与美育思想
  • 第十四章 美育与当代文化艺术发展新趋势
  • 第一节 后现代转向与美育
  • 第二节 视觉文化与视觉艺术教育
  • 第三节 网络文学的产生及其特点
  • 第十五章 中国新时期美育的发展
  • 第一节 我国新时期美育逐步走到社会前沿
  • 第二节 我国新时期美育的发展历程
  • 第三节 我国新时期美育建设的重要成果与共识
  • 第四节 我国美育事业的未来发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