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刑法学大家陈兴良对我国刑法知识转型的思考之作。

内容简介

我国面临着刑法知识的重大转型,唯有完成这一转型才能使我国刑法知识适应刑事法治建设的需求。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在刑法工具主义思想影响下,刑法问题的思考都是一种政治的考量、一种意识形态的考量,因而所谓刑法知识完全混同于政治常识和意识形态教条,刑法知识的学术化完全无从谈起。刑法知识的政治化以及意识形态化,实际上是政治对刑法学的一种侵蚀,有损于学术的独立性和知识的纯粹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刑法知识面临着去意识形态化的迫切性,从而实现对刑法学术的最终回归。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第二版出版说明
  • 第一版出版说明
  • 代序 刑法知识的去苏俄化
  • 第一章 法学知识形态论
  • 一、法的形态:价值、规范与事实
  • 二、法学的形态:法哲学、法理学与法社会学
  • 三、以刑法学为视角的考察
  • 第二章 刑法学知识论
  • 一、古代律学传统的中断与近代刑法学的诞生
  • 二、苏俄刑法学的引入与我国刑法学的嬗变
  • 三、德日刑法学的借鉴与我国刑法学的突围
  • 第三章 犯罪学知识论
  • 一、刑事一体化视角的确立
  • 二、犯罪学的知识整合
  • 三、以犯罪概念为范例的考察
  • 第四章 刑法教义学方法论
  • 一、法学方法论探寻
  • 二、法教义学及其方法论
  • 三、刑法解释方法论
  • 四、犯罪论体系方法论
  • 五、案件事实认定方法论
  • 六、刑法论证方法论
  • 第五章 判例刑法学方法论
  • 一、判例法的历史溯源
  • 二、法学知识形态的类型考察
  • 三、判例教学法的内容分析
  • 四、判例刑法学的方法论特征
  • 第六章 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反思
  • 一、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历史嬗变
  • 二、以形式与实质为工具的分析
  • 三、从社会危害性到法益侵害性的转换
  • 第七章 社会危害性理论的批判
  • 一、社会危害性的反形式主义分析
  • 二、社会危害性与犯罪实质概念的考察
  • 三、社会危害性与犯罪构成体系的考察
  • 第八章 违法性理论的检讨
  • 一、违法性理论的历史演变
  • 二、违法性理论的内容界定
  • 三、违法性理论的体系定位
  • 第九章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清理
  • 一、刑法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谱系
  • 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内容分析
  • 三、刑法学理论的哲学方法论根据
  • 第十章 形式与实质关系的检视
  • 一、犯罪的形式概念与实质概念
  • 二、犯罪论的形式判断与实质判断
  • 三、刑法的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
  • 第十一章 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的辩驳
  • 一、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的事实描述
  • 二、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的原理分析
  • 三、形式解释论和实质解释论的价值判断
  • 四、形式解释论和实质解释论的实例对比
  • 五、形式解释论和实质解释论的功能对立
  • 第十二章 犯罪论体系的建构
  • 一、构成要件的概念
  • 二、构成要件的机能
  • 三、构成要件的性质
  • 第十三章 犯罪论体系的考察
  • 一、犯罪论体系的比较
  • 二、犯罪论体系的阐述
  • 三、犯罪论体系的建构
  • 第十四章 犯罪论体系的去苏俄化
  • 一、苏俄犯罪论体系的历史还原
  • 二、苏俄犯罪论体系的中国图景
  • 三、苏俄犯罪论体系的理论清理
  • 第十五章 犯罪论体系的位阶性
  • 一、位阶性的嬗变过程
  • 二、位阶性的实际功能
  • 三、位阶性的结构对比
  • 四、位阶性的实效分析
  • 代跋 刑法教义学的发展脉络
  • 一、回望1997年
  • 二、刑法理念的变革
  • 三、刑法理论的更新
  • 四、学派之争的发酵
  • 主要参考书目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