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创伤年代”的日记线索中,指认一个尚未完成的卡夫卡,打开思想与文学的未来。

内容简介

为什么,卡夫卡说“从根本上我就是中国人,并且正在回家”?
为什么,卡夫卡要把他的生命枝嫁接到中国文化的生命树上?
文学史上最惊人的时刻出现了。

夏可君以十个独特的阅读法则,深入卡夫卡的文本,在“无用” 的重新思考中,以卡夫卡、本雅明所隐含着的新助力,“以中国为方法”“以中国为道路”的新原理,让西方人通过中国来认识自身,让进入现代性的中国人去反思自身。

目录

  • 版权信息
  • 楔子 阅读卡夫卡:多余的十诫
  • 切片 卡夫卡与中国:无关之联与空无之道
  • 第一段 助手们的无用工夫论:虚无主义的三重解释学
  • 1.1 《邻村》:你说这是谁家的村子呢?
  • 1.2 桑丘:这家伙是一个道家或者就是庄子?
  • 1.3 虚无的解释学:疯狂默化的工夫论
  • 第二段 多重譬喻的吊诡:卡夫卡式的腹语术或双簧戏
  • 2.1 走过去:这是走到中国?
  • 2.2 譬喻与卮言:相互的转化
  • 2.3 许多声音:从拉比的解释学到无用的解释学
  • 第三段 “奥德拉德克式”的姿势诗学:同时表演三个人的“样子”
  • 3.1 奥德拉德克:如此多变的样子
  • 3.2 一分为三:“天敌”或“死皮”
  • 3.3 “第五维度”:一种新的自由科学
  • 第四段 卡夫卡需要的中国镜像:仙道式助手打开的小门
  • 4.1 本雅明与道家:生命的相似性
  • 4.2 中国镜子:卡夫卡的困惑
  • 4.3 “前世界”:发明仙道式的助手
  • 第五段 卡夫卡的“犹太式法西斯主义”?无用之树与生命之树
  • 5.1 捕鼠器,捕鼠器:卡夫卡的“犹太式法西斯主义”?
  • 5.2 布莱希特的教谕诗:“弥赛亚之道家化”的欢乐
  • 5.3 依然位于“关口”:鲁迅与中国
  • 第六段 《中国长城建造时》:成为一个无用的民族
  • 6.1 没有教训:中国人所处的两难绝境
  • 6.2 《中国长城建造时》:“墙文化”的形式语言
  • 6.3 形式本身的重构:自然的弥赛亚化
  • 6.4 无用的民族:时间的加速度与折叠的拓扑学
  • 第七段 总是来得太晚:皇帝的圣旨
  • 7.1 看似不必要的文本还原
  • 7.2 寄喻:不可能的写作
  • 7.3 无限的中国却没有时间
  • 7.4 吊诡的工作:认真做某物,又空无所成
  • 7.5 不可摧毁之物与弥赛亚性
  • 第八段 卡夫卡式的吊诡写作:从未抵达与早已结束
  • 8.1 句法组织的不可能性
  • 8.2 聚集时间的音乐
  • 8.3 吊诡的模态
  • 8.4 如何解咒
  • 残段或余论 走向一种无用的文学
  • 附录 无用文学的三个断片
  • 禅教剧:两个中国“犹太拉比”的深夜交谈
  • 这是个坏世界?不,是糟糕!不,是还不够糟糕!
  • 刺客庖丁谣传
  • 参考文献
  • 一、相关外文文献
  • 二、相关中文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新民说”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继“理想国”之后,于2012年底开始打造的另一全新文化品牌。“新民说”的理念是寻求“现代中国的维新固本之道”。它不依凭于想象与感性,而是着力于理性的塑造,意在“作新民”;它兼具人文情怀与批判精神,更寻求“建设性”之道。更进一步,在这里,我们试图实践并建立一种商谈的公共文化,善用公共讨论,引进公共讨论的规范和要求,为建构理性的公民社会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