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美食给人身体上的愉悦,爱给人心灵上的满足,当美食遇到爱,便幻化出了人世间极致的美好。

内容简介

爱吃,是一种态度;能吃,是一种乐趣;懂吃,是一种享受;会吃,是一种学问。真正的生活者,源于对食物的无比热爱。

《人间有味是清欢》精选了梁实秋最经典的谈吃名篇,是梁实秋代表散文“雅舍谈吃”系列的精选集。这些记忆的味道,唤醒的不只是对食物的眷恋,更承载了对人和过去时光的无限怀念,带来的是一种情怀,一段回忆,一片乡愁,一种人生。梁实秋散文作品让人在阅读之中如沐春风,余味无穷。

目录

  • 版权信息
  • 代序 萝卜汤的启示
  • 第一部分
  • 烤鸭
  • 烤羊肉
  • 烧羊肉
  • 铁锅蛋
  • 芙蓉鸡片
  • 核桃腰
  • 白肉
  • 瓦块鱼
  • 爆双脆
  • 糟蒸鸭肝
  • 炸丸子
  • 豆腐
  • 茄子
  • 菠菜
  • 莲子
  • 酱菜
  • 栗子
  • 豆汁儿
  • 饺子
  • 煎馄饨
  • 水晶虾饼
  • 汤包
  • 满汉细点
  • 核桃酪
  • 北平的零食小贩
  • 酸梅汤与糖葫芦
  • 第二部分
  • 西施舌
  • 醋熘鱼
  • 两做鱼
  • 生炒鳝鱼丝
  • 炝青蛤
  • 鱼翅
  • 鲍鱼
  • 海参
  • 黄鱼
  • 干贝
  • 狮子头
  • 佛跳墙
  • 咖喱鸡
  • 拌鸭掌
  • 第三部分
  • 火腿
  • 鱼丸
  • 腊肉
  • 锅巴
  • 溜黄菜
  • 韭菜篓
  • 菜包
  • 龙须菜
  • 面条
  • 薄饼
  • 烙饼
  • 八宝饭
  • 第四部分
  • 味精
  • 粽子节
  • 大菜
  • 由熊掌说起
  • 千里莼羹,未下盐豉
  • 记日本之饮食店
  • 豆腐干风波
  • 吃在美国
  • “麦当劳”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写的是吃,忆的是乡愁

    梁实秋的《雅舍谈吃》,上个世纪的文人闲篇,我身为北京人经过多年游历,对比全国其他地方,实话讲北京的东西没什么好吃的,名气大最大的原因应该是北京文人荟萃,写的多,汪曾祺,王世襄都是能吃能写会做的,后来又有著名的唐鲁孙,把北京的吃食描绘得花团锦绣,写出多少故乡情而不是吃食。每个人最深的味蕾记忆都是童年的口味,应该是肠道菌群,全世界的华人过年回家都在追逐那口家乡的味道。而且那一辈人的经历也造就了他们的 “馋”,虽然作者说 “馋” 是讲究,本质还是物质贫乏,现在的孩子对吃就没那么在意了。如作者开篇念兹在兹的北京烤鸭,我记得多年前请第一次来北京的南方女朋友吃全聚德,2 个人叫个全鸭席,朋友动了几筷子,问还有什么菜?我诧异看着没怎么动的鸭子,说不够吃吗?后来去南方才知道,当地满街的烤鸭子,红白鸭子,家里临时来人凑个菜,就是去街上斩半只鸭子,这烤鸭是上不了请客的席面的。而北京人穷,发明了鸭子卷荷叶饼,如同炸酱面加各种菜码,更有芝麻酱拌沾一切。当然,现在如果外国洋人来北京,请吃烤鸭是最保险的。北方过去总体还是物质贫乏,就是面条,对比好吃的还是苏造面讲究,吃的是汤和浇头,而北京吃的是面,包子也还是扬州的好。北京我小时候热捧的西四包子铺,也还是发面包子,到 80 年北京才有小笼包。早餐的油饼豆浆也是老三样,和武汉的过早没法比。更不要说炸灌肠是素的,炒肝更是面糊,豆汁还是馊的。但北京文人能写,尤其是那些小时候富裕出身的,吃的好,大了战乱没的吃,就更馋了。写吃看似简单,其实不容易,真情实感,文字要写出画面感,你看现在的 “吃播网红”,不能光咂摸嘴,梁实秋典型的文人闲笔,此书是适合北京人读的闲书,语言口音还是老北京,比如叫伙计 “小利巴”,这个应该是梁先生那个年代的洋音了。读此书如同又遇到当年胡同里的大爷,现在是越来越难得听得到了。可惜作者被 “文艺讲话” 点名之后就没机会再回北平了。

      1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间有味是清欢

      看梁老写吃实在太有意思了,边看边咽口水。兴趣使然,所以看这本书觉得特别有意思,一口气读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小处见大,无中生有,做人的最高境界。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是安徽出版集团、时代出版传媒公司在北京独资设立的子公司,是全国第一家跨地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