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世纪之书”,象征着青年志气与个人精神。

内容简介

《源泉》的主人公洛克是一个诚实而坚强的建筑师,他志在启蒙社会,却在大学毕业前夕被学校开除,他的设计风格被社会视为异端,一度沦落到去采石厂当小工。他深爱的女人也处处和他作对,并与他的夙敌结了婚。最后,他答应无偿为政府设计经济实用房,但他的设计被政府主管部门任意修改,万般无奈之下,他抗起炸药包就把建到一半的楼炸回了砖头瓦砾。在法庭上,他也同样孤军奋战,为自己作为天才的原创行为(911份子大概还没出生呢)自辩:“创造是各己私事,是天赋权利,维护创造也是同等天赋个人的权利。”那个时候著作权、知识产权等概念还未曾为人们所认同。结果罗克被认定为“狂人”,并因此而无罪释放。

目录

  • 版权信息
  • 二十五周年再版序言
  • 第一部 彼得·吉丁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第二部 埃斯沃斯·托黑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第三部 盖尔·华纳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第四部 霍华德·洛克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2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的诸多可能

    每日一书:《源泉》。在作者眼里,伟大像钻石一样,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由高温高压环境的冶炼和个人心智的坚持而形成的。每一代人中,只有少数人能完全理解和完全实现人类的才能,正是这少数人将人类推向前进,而且使生命具有了意义。《源泉》之所以具有如此恒久的魅力,其中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 —— 它是对青年志气的认可,同时它歌颂了人类的光荣,显示了人类的可能性有多大。每一代人中,只有少数人能完全理解和完全实现人类的才能,而其余的人都背叛了它。不过这并不重要。正是这极少数人将人类推向前进,而且使生命具有了意义。《源泉》,通过讲述四个男人和一个女孩儿的故事,展现了美国文化及其美国精神。四个男人代表着四种思想、四种类型、四种不同的生存方式。彼得。吉丁,典型的乖宝宝,在家听妈妈的话,在校听老师的话,所以成为了别人眼中的乖孩子、好学生,以光鲜亮丽的成绩毕业,进入理想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后成为合伙人。霍徳华。洛克,从小叛逆,不听老师的话,大学辍学,进入了自己喜欢的设计师卡麦隆建筑设计事务所,后自己单干。颇有设计天赋,从不随波逐流,极具个性。埃斯沃斯。托黑,纽约旗帜报专职评论员、演讲家。颇有声望。喜欢撑控他人思想,具有超强的权力欲望。盖尔。华纳德,《纽约旗帜报》老板。出身贫寒,天赋异禀,经过自己的努力拼博取得巨大成功,即集财富、声望、权力于一身的成功人士。是邪恶与正义的矛盾结合体。多米尼克。佛兰肯,是个有着独立思想的女孩儿。她与吉丁、华纳德的婚姻以及与洛克的爱情故事,充分展示了她的人生观与处世态度。以上人物的各种表现在我们的现实中也常能见到。尤其是吉丁和托黑式的人物。男一号洛克代表着美国精神,所以他成功了。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其他国家,洛克这样的人都是少数,因为做吉丁要比做洛克容易得多。书写得很棒,很有深度,哲理性和思想性及艺术性俱佳,尤其是人物心理和个性的描述很到位。如果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吃了苦头,那肯定是他有过错。当然了,你得放弃建筑专业,是吗?可是,换个角度想想,年轻人总能靠自己得到体面的生活,做做职员呀,跑跑销售,或干点别的什么。它们似乎在说,没有任何个人可以过分地超越于人类普遍的、共同的高度之上;它们似乎在说,一切都在统治之下,而且都将受到象征人类兄弟关系的束带层的检验,就连这座宏伟的大厦也不例外…… 没有人能教你什么,实质和核心的东西是教不会的。你做着的事,那是你的,而不是我的。我只能教你把它做得更好。我只能教给你手段,可是目的 —— 目的是你自己的。这些岩石不是经过若干世纪风化沉积而成,它是在一个未知的深度里逐渐冷却后的沉淀。它被抛掷,被挤压出地表。它仍然保持着自然暴力的外形,以对抗人类在它表面施加的暴力。他想,人不应该这样死,必须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快乐或者一种健康的恐惧。人必须为自己生命的终结礼赞。“让我感觉到恐怖的战栗吧,然后我就会扣动扳机。” 他什么也没感觉到。从创造力源泉这个问题谈创造。它把人的自我作为创造力的源头。一切创造物,都源于一个有力量的强大自我。没有自我,就不可能有创造。这个逻辑看起来清晰严密。为了展示这一点,安兰德创造了霍华德洛克、多米尼克弗兰肯两个人。他们崇拜人身上天生蕴含的创造力量,努力使这种力量不受社会中消极因素的消耗,以鲜明的个人立场站在大众的对立面。以人的一种本质对抗人的另一些本质,是痛苦的纠缠,也是危险的试探。还好,安兰德做得比较透彻,故事、人物和道理都讲清楚了。归结成一句话,就是人要忠诚于自己的内在自我,不要做二手货。把人分成原版的和二手货,是人物的主要区别。原版的人忠实于自己,是人类创造力的源头。二手货是寄生虫,靠剽窃原版人的创造为生。此外还有自私与利他,个人与集体主义等。利他是很好听的词汇,在安兰德眼里,却不是好的理念,因为它们打压了人的创造力,而且被野心家利用作为愚民的和夺权的工具。自私,这个自古以来魔鬼的化身,作者却认为无可厚非,因为它与自我常常是合为一体的,强行区分二者会造成更多的混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伟大在于灵魂(《源泉》读书笔记)

      迟迟不愿意动笔写这本书的笔记,因为实在是太爱这本书了。这不是一本能用理性和逻辑说明白的书,因为流过身体的只有那种震撼和崇往。小说的整体印象就像书的序里说,这是一本浪漫主义的写法,是一种概念性的艺术流派,它论述的不是日常的平凡琐事,而是永恒的、根本的、普遍的问题和人类存在的价值。它并不是去忠实地记载或逼真地描绘,而是进行创作或者将思想情感形象化和具体化。所以,在我看来,这本小说的故事不重要,其丰满的、互相之前极具张力的人物形象才重要。这些人物不是洛克、不是吉丁、托黑、多米尼克、 华纳德,这些人物其实都是一个个的抽象,他们代表了一种人,一种状态,一种对人类社会的思考。他们之间的互动,无所谓成就和毁灭,甚至无所谓爱和恨,他们的成就和爱、毁灭和恨,代表了意志、意义、价值、主义,他们的争执不是个人的对错,而是人类的正义。从整体来说,整本书的主要对立和张力来源于洛克代表的自我主义和以托黑为代表的利他主义。对于这样的翻译,我是有点不感冒的,因为冠上了主义,就是把一堆复杂的内容结扎到一个词儿里面了,这样一方面会丧失很多原有的意义,另一方面又会增加很多本来没有的解释,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一个主义就变成了另一个主义。当然,要是我来用两个词代表两个阵营,或许我会把洛克代表的是自尊,托黑代表的则是卖弄,或者说一种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另一种是知道别人要自己做什么。所以,自尊的人知道自己所需要的,但是他所创造的并不为人所接受,而知道别人要什么的,则容易受到操纵,因为当别人成了大众,就会形成一种集体意识,而集体意识则会受到传播信息的影响,形成一种所谓的共识。我想作者并不一定是要讨论这两种方式的对错,或许只是给我们展示了这其中的一面,并用一种略显极端的方法,展现了一个可能的结果。当然作者有自己的倾向,书里写着:“人类或其他任何活着的实体,在生命之初不是放弃,不是自我唾弃,也不是对自己的存在进行诅咒。那些都是需要一个腐败和堕落的过程的,这一腐败过程的速度因人而异。有些人刚碰到压力便放弃了;有些人出卖和背叛了自己的意识;有些人不知不觉地慢慢熄火了,却从来不知道自己何时已经失去了这种意识。”“长者们蜂拥而止,百折不挠地教导他们说,成熟就是摈弃个人见解:放弃了价值观,他们便获得了安全感;失去了自尊,他们便具有了实践的可能。此时,所有这一切意识都消失殆尽了。” 或许这是一种年轻人对权威的挑战,也有可能是对传统禁锢的挣脱,更有可能是对自己天才式的才能的赞颂。不管怎么样,总是一种对人类个体,尤其是那些能完全理解和实现人类才能的人的赞颂,因为多数人背叛了自己的才能。“不过这并不重要。正是这极少数人将人类推向前进,而且使生命具有了意义” 洛克,就是那个能够把自己的人类才能发挥到极致的人。他知道自己的才能在哪,也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他不在乎视人的眼光,因为他知道世人的眼光不是自己的眼光,而是他们以为的别人的眼光,他们不是因为看到了本质,而是怕被别人说自己的没有眼光,仅此而已。所以他不喜欢罗马的柱子,文艺复兴的窗子,因为那些既不是房屋本来的功能,也不是建筑材料的拓展,更不是人类精神的体现,它们不过是人们口中的经典,代表的是所谓的传统和权威。而洛克要表现的则是别人并不愿意费力用心去看到的本质,是因为要实现建筑的功能需要,是发挥建筑材料的性质,是展现人类自身的生命力和精神。除此之外,都不重要。正因为如此,他对自己的理念和设计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执念,他要完成的设计,就是他的精神的延展,或者说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是如此坚定地确认自己的生命和精神,而任何他人的左右都不是他自己的生命,所以既不在乎,也一定要排除。所以当他炸毁那个建筑的时候,他要做的不过是把已经扭曲了的一部分生命从这个世界上消除,否则,这就不是他的生命了。吉丁,则是洛克的反面,是他的负片。吉丁没有自己的生命,他是为了母亲的期望、为了媒体的夸奖、为了权威的认可。所以,当别人的期望是确定的时候,吉丁很容易就获得了世俗上的成功。世俗,就是大多数人能认可的。懂得去迎合,也就容易获得回报,只是这个回报也是别人给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能说吉丁们不成功,因为他们能够抓住世界的潮流。当世界潮流变化的时候,如果能够随时调整自己,不断获得世俗的承认,不管怎么样我们也还是要说这些人是伟大的。然而,这总是很难的,毕竟个人总会有自己的习惯和定式,打破自己以往的规则去适应突如其来的变化,这不是人的本性。或许吉丁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传统,代表了传统的继承和捍卫。然而在无可避免的变化的冲击下,这种都是向外寻求确认的,总会遇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因为他会的已经不再成为世俗的认可,被毁灭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托黑,一直是这本小说的暗线,他代表了另外一种力量,一种摧毁个人的力量。就托黑个人来说,我以为他也是那种自尊的人,只是他的自尊来自于通过操纵大众来毁掉自尊。他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同时他也清楚的知道世俗的力量,他还知道的是绝大多数时间个人无法对抗世俗。他会很小心地判断世俗到底要什么,然后通过一种巧妙的手段,一方面在迎合,又在其中偷偷摸摸地加进一点点改变的力量。人们并不觉得他是意见领袖,他不过是把大家知道的东西用一种方法表达出来,然而在不知不觉中,人们的观念就被他一点点改变,这种观念的洪流就汇成了一种摧毁的力量,把一个个独立于世俗的自尊,彻底摧毁。那个向他开枪的雕塑师,就是不甘于这种不知不觉的摧毁,然而他终究发现个人在世俗面前,或许太无力了一点。华纳德,则是统一坐标系的负片。他同样知道世俗的力量,他用他的报纸影响甚至是控制着这个世界。他甚至世俗的毁灭性,也知道自尊无法反抗世俗。所以他一方面热衷于毁掉一个又一个天才的自尊,又同时在自己的世界里保留了对伟大自尊的敬畏。他收集了他所认为最伟大的艺术品,只有这些艺术品才代表了他的精神。但是他的精神是被埋藏起来的、包裹起来的,他用他的一切来否定自尊,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那个能够对抗世界的自尊。既然对抗不了,那就加入他。他成了世俗的王者,摧毁一个又一个看上去很美但又不够强大和持久的自尊。直到他遇到洛克,他才找到了那个真正的自己,找到了能够和世俗一战的自尊。他不惜一切要帮助和塑造洛克,那是他维护自身精神的最后一战,是捍卫自尊的圣战。然而圣战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明知做不到,还义无反顾地战斗,而他战斗的,是那个曾经自己一手打造的世界。他反抗的,就是他自己。多米尼克,在我看来,才是这部小说的灵魂。她既不代表自尊的天才,也不代表世俗的大众,她是桥梁,是智者,是灵魂。对,就是灵魂。灵魂,既不好也不坏,但是它知道什么是伟大。她深知这个世界的规则,她也知道伟大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她知道如何让伟大成为伟大。她知道自己爱的就是最伟大的那个,她也知道伟大同样需要灵魂,然而她更知道的是,成就伟大或许有时就是要和灵魂保持距离。她用自己的一切来支撑和塑造那个伟大,甚至是出卖自己。她和另外几个人物之间更形成了有趣的关系,吉丁表面上拥有灵魂,但实际上没有;华纳德配得上灵魂,只是世俗的王者,没办法拥有全部的灵魂,哪怕他与灵魂天然契合;托黑则是灵魂的反面,他是灵魂一直要战斗的对象。或许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真的没有办法理解那些伟大的自尊,我们或许最能做的就是避免让自己成为那个没有灵魂的吉丁。而同样我们要学会的是,当一个人能够自我满足的时候就没有人能够左右我们什么。同样如果只追求世俗的承认,或许能成功,而更或许的是被世俗抛弃。还有就是当我们没有那么强大时候,要小心,因为有人会操纵,有人会毁灭。请对自己人类的能力有自尊,也同样请对人类有认识。“一定要记住,任何人所持有的对于人类的直接而内省的认识就是对他自己的认识。” 最最重要的,请有灵魂。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7/100】《源泉》-安·兰德

        读完《阿特拉斯耸耸肩》的三年后,终于读了《源泉》,仍旧被牢牢吸引,仍旧是移不开眼,一口气读完。忍不住与好友说 “不愧是经典!” 也不得不说,我真的太爱她了 — 安・兰德,无限敬佩。她不止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更是一位睿智并充满理性的社会哲学家。真了不起!即使作为一个读书不多、不会写书评、也未必真正读懂书中精髓的人,每次在读完一本好书、听完一本好书后仍旧无法排解心中那种喷之欲出的感动,只是往往不知如何更好表述。感觉《源泉》与《阿特拉斯》一样,仍旧是关于个人理性主义在社会固有规则中的对抗和实现;仍旧是关于个人选择:生活、事业、感情(爱情、友情、亲情)、人性、社会;仍旧提倡理性的个人主义,“无论什么时候,人都应该为自己而活”、只有先知道自己、爱自己,才会爱别人;仍旧赞美创造者;仍旧保持她的观点:带着理性、智慧、思考、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创造自己的最佳生活是值得的。可爱的是,当读完这本书,忍不住又搜了安・兰德的资料,竟读到作者从不 care 什么推荐序、书评,甚至自己也不写 “序”,了解她的朋友们也完全赞同,或许是不愿让自己或他人的感受干扰每一位读者吧?意外中,竟发现了一段她在 1959 年接受的现场访谈,她说️“一个人最高的道德目标是实现个人幸福。
        不能够允许他人强迫自己,每个人都应该只为自己而活,满足他自己的理性私利。
        爱若凌驾于个人之上便是恶。
        当你被要求盲目地爱每一个人,那意味着这种爱是没有标准的。” 是的,这便是你从她书中可以感受到的,那种区别于以往社会对你对每个个体的要求(和束缚),区别于你骨子里认可的人应博爱宽广、却往往忽略了自我本身的那种所谓真理的浅。或许,这便是安・兰德一直被认为是鼓吹自私主义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代表,也迟迟被中国人知晓的原因吧。但是,对于在太多统一标准下焦虑生活的人们来说,更值得读读她。在《被蔑视的栋梁》的 “后记” 中,兰德写道:我的哲学,就其精髓而言,是关于英雄般地生活着的人的概念,他以自身感受的幸福作为他人生的唯一道德目标,他以创造性的生产劳动作为他唯一高尚的活动,他以理性作为他唯一接受的绝对准则。‌最后,关于理性的个人主义与利他。其实并非矛盾,毕竟,把自己过好,才有可能对周有所帮助,就像一位作家说的 “让自己变得幸福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 写完大半之后,看到一位美国读书人的分享,同样推荐《源泉》和《阿特拉斯耸耸肩》很受触动https://m.v.qq.com/z/msite/play-short/index.html?cid=&vid=v0513agbhz1&qqVersion=0

          转发
          1
        • 查看全部10条书评

        出版方

        华章同人

        北京华章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隶属重庆出版集团,主要致力于经典图书和畅销图书的策划与营销,在文学、社科图书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拥有一批中外的重量级作家、学者资源。公司倡导文化品味与市场效益相结合的宗旨,主张图书成为人的精神家园和智慧源泉,强调图书的品质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