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罗辑思维推荐,杨照解读《庄子》,一个超越人世、物我两忘的世界观。

内容简介

在周文化成为主流之前,先民们生活在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里。水草丰茂,烟雾缭绕,到处是沼泽、森林,鬼怪幽灵飘荡其间,人不过是这大地上栖息的其中一物类而已。这种“连续的世界观”在商朝灭亡以后,保留在了宋(商遗民的国家)和楚国文化里,而《庄子》及其精神本身反映的便是这样一种观念。庄子用自己高超的叙事技巧构筑起一个混沌的世界,在这里,有硕大无比的大鹏、大鱼,有长寿绵绵的大龟、大树,有海上仙山。他会跟你说各种荒诞的故事和寓言,但始终不肯点破,直到最后,你也分不清何为真实、何为幻象。

目录

  • 版权信息
  • 今天,我们怎样读中国传统经典
  • 第一章 连续的世界观
  • 谁才是笨蛋
  • 逃狱专家
  • 老子其实没那么老
  • 误读两千年
  • 第二章 从相对开始
  • 可悲的满足
  • 想清楚自己要什么
  • 神人当然不近人情
  • 不是无用,是不会用
  • 第三章 以绝对超越相对
  • 听不到的天籁
  • 什么对精神有害
  • 相对不如绝对
  • 第四章 观点就是偏见
  • 愈分辨愈糊涂
  • 学有专精只是小聪明
  • “道”没有是非
  • 附录 《庄子》选摘
  • 内篇
  • 外篇
  • 杂篇
  • 杨照
  • 杨照 解读·经典里的中国系列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2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超脱的灵魂

    这是本导读书,杨照老师用寥寥几万字来说明《庄子》应该怎么读,然后带领读者领略了《逍遥游》和《齐物论》这两则内篇核心文章。要读懂《庄子》,在杨照看来要始终牢记三点。首先,记得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推行的 “书同文” 政策。因为这个改变了文字的多样性,《庄子》硬改为秦国人用的小篆,有些地方变得难以理解。其次,记得殷商东周的不同思想模式造成的落差。《楚辞》《庄子》传承的南方文化,历史上一直属于边缘,他们的许多特质,和来自主流周文化的人本、专注人世的价值格格不入,因而秦汉以下对于《楚辞》《庄子》的解读,难免会站在那样的人本传统上,扭曲了来自南方神鬼异想的意义。最后,记得庄子那个时代雄辩的社会风气。不要忘记庄子和孟子、惠施、公孙龙子,乃至于苏秦、张仪等人,属于同样的战国潮流中。战国最大的特色是 “纵横家” 的言辩能力,但言辩的风气、言辩的本事,不只存在于 “纵横家” 身上,而是当时所有思想的基本表达方式。往复问答、质疑挑战、迂曲论证、多方取譬,这些雄辩技法感染、影响了所有的言谈。当然,这本书只是一本导读,我暂时也不想通读《庄子》,听听别人怎么解读的,算是拉近我和庄周的一点距离吧!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连续的世界观中的“相对论”,再以绝对超越相对,故观点即偏见

      在儒家成为主流价值以前,还有一个超越人世、物我两忘的世界观,曾主宰了半个中国。   读完本书的解读,再读《庄子》,有了和中学时初学极大的差异感:那时更多是看成一种天马行空的想象,最终落脚点在处世的豁达;而现在则理解庄子为凌驾人世之上的物我两忘的 “绝对观”,但目前我对这种 “绝对观” 保持距离,容易陷入虚空感。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老子,庄子

        儒学,理学,墨家的工程学这些底层逻辑到底是要追随大力怪神还是单纯的只是理性思考时候的经验之谈?傻傻分不清,但是又隐约感觉君权神授这个过程不是一触而就的,分界点又在哪里?难道真得去研究山海经么?还是我对于历史的解读还远远没有到达我心底的问号处。

          转发
          4
        • 查看全部8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