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类型
7.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1千字
字数
2006-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译文经典。“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凯鲁亚克自传体代表作。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内容简介
本书中,导论部分为四位凯鲁亚克研究专家从不同角度对“路上”系列小说的解读。英文原稿部分,为杰克·凯鲁亚克1951年花三个星期在八张粘成一条的绘图纸上,打出的《在路上》原稿。
这一英文版本中的主人公们均使用真实姓名,1957年维京出版社出版《在路上》时,为符合当时出版要求而作的修改和删节,在这一版中也全部恢复和保留。文本中的遣词造句,乃至标点符号,英文编辑卡纳尔在处理时,都力求能很大程度体现作者写作时的节奏,表现其主张的自发式写作和思绪的自然流动。这不仅是凯鲁亚克的标志性成就,也是美国文学历史上最重要、最具启发性的文本之一。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第一部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第二部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第三部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第四部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第五部
展开全部
《在路上》
《在路上》讲述了年轻作家萨尔遇到充满激情的街头小子迪安后,开启了他人生中 “在路上” 的新篇章的故事。萨尔和迪安用各种方式上路,反复横穿美国,用不假思索、猛冲直撞的方式探索世界和他们的自我。小说以萨尔的视角讲述了他和迪安等人五次横跨美国大陆的公路旅行。在混乱而亢奋、真挚而疯狂的旅程中,他们结识了流浪汉、农民、工人、少数族裔。这些人同样身处 “黄金时代”,应许的 “美国梦” 却被淹没在幻想与泡沫中。萨尔与迪安纵情于爵士乐和性爱,开启了通往体验生命以及无限可能的那扇大门。他们尽情地燃烧自我与探索世界,追寻生命的真义和灵魂的自由。本书是凯鲁亚克的自传体小说。1951 年,凯鲁亚克于短短三周之内在一幅 36 米的卷轴上一气呵成写完此书。1957 年终获出版后,此书轰动美国并风靡世界,成为历久弥新的文学经典。凯鲁亚克也被奉为新世代的精神教主,鼓舞着无数年轻人循着他的足迹找寻人生真义。 本书核心内容:《在路上》诞生于经济腾飞、消费至上的 20 世纪 50 年代的美国,那个时代被称为 “共识时代”,年轻人甘于平庸,知识分子和作家们试图找到精神出路,正在这时,他们发现了来自街头的 “迪安”,从他身上找到了生命的原始激情与智性的完美融合,由此开启了他们一起 “在路上” 的人生新篇章,他们被称为 “垮掉的一代”。“垮掉”(BEAT)的意涵比它的字面意思更丰富,更积极,它意味着一种来自边缘文化的、反主流的生活方式和看世界的方式,意味着身体的自由、头脑的自由和创作的自由。要了解 “垮掉一代”,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在路上》,因为凯鲁亚克说,迪安这个人 “就是 BEAT 的根源和灵魂”。1. 主人公为何开始在路上的人生 2. 他们在路上都找到了什么 3. 我们该如何更好地理解《在路上》的精神内核。凯鲁亚克被称为 “垮掉一代” 的代言人。从文化上说,“垮掉一代” 是一群文化叛逆者,黑人边缘文化是他们的根源,而他们的后继者是轰轰烈烈的嬉皮士文化。可以说,他们是美国文化变革的分水岭。他们的人生和作品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实验,他们所践行的生活方式在今天看来是极端的,但没有极端就没有颠覆。其实,凯鲁亚克并不喜欢 “垮掉的一代” 这种说法,他也不喜欢嬉皮士。在他看来,《在路上》记录的是只是他和金斯堡、巴勒斯,以及卡萨迪也就是 “迪安” 这些独特的个体,他们互相启发、充满激情的友谊的故事,而 “一代” 这种群体性的表达是可疑的。当群体性的文化风潮取代独创性的个体招摇过市时,一切都变质了。所以,与其谈论 “垮掉的一代”,不如去阅读《在路上》,阅读迪安。
你为什么在路上
1949 年夏天,杰克・凯鲁亚克第三次横穿美国,从纽约到了旧金山。他和朋友们继续出发,向南去墨西哥。车子还没开出美国,就出了一个小插曲。同行的朋友被不知名的虫子蛰了一口,胳膊肿的像座小山。于是他们就近找了家医院,医生给病人打了一针青霉素。这在 1949 年美国以外的任何国家,都是不可想象的,老百姓竟然能用上青霉素。凯鲁亚克把这些都写进了他的小说里,小说的名字已经被频繁使用以至于成为了一个烂俗口号,在路上。 我总是记不住小说里出现的众多名字,就像《百年孤独》一样。在《百年孤独》里,是因为主角一家的后辈总是和父祖辈共享同一个名字。而在凯鲁亚克这里,则是因为无数角色突然出现,又很快消失在车流中。我本以为这个路人,这个并不亲密的朋友再不会出现了。于是等他或她再次出现的时候,我真的分辨不出他们的面容。 他们开快车,闯红灯;为了省钱,让陌生人搭车,在加油站的便利店偷吃的。他们不怎么住店,要么睡车里,要么在朋友家借宿。长辈们看不惯他们的荒唐,甚至苦苦挽留自己的孩子不要走,可是他们没有选择,只能走,不停地走。仿佛只有在路上的这些疯狂和荒唐,才能以毒攻毒,中和掉生活中那些更疯狂的荒唐。 评论家们给小说很高的评价,外间也把 “垮掉的一代” 作为严肃的概念来讨论。可这终究都是身后之事,也是在路上的人们的身外之事。一群拼命逃离主流社会的边缘人,却成为了主流社会的重要议题,说来也是讽刺。 可谁说不是呢,这就是社会的荒诞之处,这荒诞也就是逃离的最初动力。主流要大张旗鼓地关注边缘人士,他们才能称得上是主流。中产阶级要时刻提醒自己关注慈善和下层民众的疾苦,他们才能算是有良知的中产。 人们总在诘问,为什么要走呢?又或者,你们不是最终也要安定下来么?的确,《猜火车》里的主角们到了第二部,都有了正式的工作,甚至是家庭。于是有人说,年轻总是要折腾的,不折腾就不会死心,死心了就会回到安定的生活中来。于是他们又摆出一副慈悲的面孔,为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躁动分子在流浪的过程中所耽误的精力和青春,为所有疯狂所付出的代价,扼腕叹息。当然要叹息,否则无以表现他们的先见之明。 其实哪里是这么回事,不要将茫然无措的庸人和狂放不羁的旅人混为一谈。尽管在很多场合,这两种人确实混在一起,做一样疯狂而无意义的事。但是只要细心,你就能把他们区分开来,把贪图一时快意的人,跟那些与社会彻底决裂的人区分开。前者只是疯狂放纵,毫无章法地宣泄自己的不平和抱怨,而后者是发自内心的快意,是自然而又淳朴地贪恋每一秒的人生。 “你瞧前面的那几个人。他们心事重重,他们计算着里程,考虑今晚在什么地方睡觉,加油要花多少钱,天气怎么样,他们怎么到那儿 —— 不管怎么说,他们好歹会到达,但是他们仍要烦恼,并且故作慌张,焦虑暴躁,他们的灵魂永远不得安宁,除非找到一个经过确认和证实的烦恼,脸上便露出相应的痛苦表情,这就是所谓的苦恼,而与此同时,这一切都同他们擦身而过,他们知道,并且烦恼个没完。” ——《在路上》 杰克・凯鲁亚克
在路上!需要勇气不必多想,而是你想要去做这件事,立马去执行,很多人先是在脑子里演绎一变,把该发生的不该发生的都想到,当我们演绎的时候,就延续了时间还增添了胆怯!大概是初中时,我就总想写点什么,但总被自己那匮乏的文字所束缚,因为我想写出华丽的词藻,心里很恼怒,于是想等等吧,等到我能写出自己比较满意的言语,我在去写然而我错了,就是在路上不断的写不断的打磨自己的语言,才会更好更出彩!
- 查看全部9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