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52千字
字数
2021-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围绕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结合道路交通事故的技术鉴定,全面系统阐述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
内容简介
《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在交通事故处理方面,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公正、高效地处理好交通事故奠定了法律基础,保障了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正义和良好秩序。
本书紧紧围绕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的立法精神,结合道路交通事故的技术鉴定,全面系统地阐述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
本书能为道路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律师、交通警察、检察官及法官在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提供借鉴。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委会名单
- 作者简介
- 前言
- 第一章 道路交通事故概述
- 第一节 交通事故的历史与现状
- 一、交通事故的历史
- 二、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
- 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
- 一、道路交通事故概念
- 二、道路与车辆
- 三、道路交通事故的构成要件
- 第三节 造成交通事故各种因素
- 一、事故中人的因素
- 二、事故中车辆的因素
- 三、事故中道路的因素
- 四、事故中环境的因素
- 第四节 道路交通事故案卷文书
- 一、《道路交通事故案卷文书》(GA 40—2018)
- 二、道路交通事故案卷文书的范围和保管期限
- 三、案卷文书
- 第二章 道路交通事故的现场处置
-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
- 一、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概念及分类
- 二、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特征
- 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报警的受理与处理
- 一、报警的受理
- 二、报警的处理
- 三、特殊交通事故报告要求
- 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保护
- 一、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保护的概念及作用
- 二、交通警察保护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方法
- 三、车辆驾驶人及乘车人的交通事故现场保护
- 第四节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救援
- 一、交通事故现场救援的意义
- 二、交通事故现场伤员的抢救
- 三、交通事故现场财物救援
- 四、交通事故现场救援的组织指挥
- 第五节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应急措施
- 一、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强制撤离
- 二、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火灾的预防和处置
- 三、道路交通事故逃逸车辆追缉堵截
- 四、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事故现场处置
- 五、交通事故现场治安秩序维护
- 第三章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
-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概念、主要任务及要求
- 一、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概念
- 二、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主要任务
- 三、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要求
- 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步骤与方法
- 一、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的确认
- 二、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间及地点的确定
- 三、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基本步骤
- 四、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基本方法
- 五、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笔录
- 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痕迹物证勘查
- 一、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的概念
- 二、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的种类
- 三、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痕迹物证勘查的概念和意义
- 四、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痕迹物证勘查的原则
- 五、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痕迹物证勘查的基本要求
- 六、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痕迹物证勘查内容
- 七、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痕迹物证勘查方法
- 第四节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的绘制
- 一、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的意义和作用
- 二、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的分类
- 三、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的格式
- 四、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绘制的基本要求
- 五、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的图线、图形符号和尺寸标注
- 六、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的定位
- 七、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测量
- 八、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的绘制
- 九、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绘制系统简介
- 第五节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照相
- 一、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照相的概念
- 二、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照相的任务
- 三、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照相的方法
- 四、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照相的分类
- 五、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照相的要求
- 六、现场照片卷的制作
- 第六节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录像
- 一、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录像的概念及特点
- 二、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录像的意义
- 三、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录像的基本要求
- 四、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录像的步骤
- 五、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录像的内容和方法
- 六、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录像资料的编辑
- 第四章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
- 第一节 交通事故认定的含义、性质和意义
- 一、交通事故认定的含义
- 二、交通事故认定的性质
- 三、交通事故认定的意义
- 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基本原则要求
- 一、事实清楚
- 二、证据确实充分
- 三、适用法律正确
- 四、责任划分公正
- 五、程序合法
- 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 一、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的含义
- 二、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的目的
- 三、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类
- 四、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原理与方法
- 第四节 交通事故责任的确定
- 一、交通事故责任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
- 二、交通事故责任的分类
- 三、交通事故责任的确定方法
- 第五节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程序
- 一、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 二、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证据公开
- 三、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
- 四、交通事故认定书的送达
- 五、典型交通事故文书实例
- 第六节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复核
- 一、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复核的概念
- 二、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复核申请与受理
- 三、复核案件承办人及道路交通事故复核委员会
- 四、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复核中的审查
- 五、复核时限与终止
- 六、复核结论及送达
- 七、道路交通事故重新认定
- 第五章 道路交通事故的检验、鉴定
- 第一节 检验、鉴定
- 一、鉴定的渊源
- 二、鉴定与检验
- 第二节 鉴定机构
- 一、鉴定机构
- 二、司法鉴定机构的管理
- 三、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
- 四、侦查机关的鉴定机构
- 五、自愿接受人民法院委托的社会鉴定机构和保险公估机构
- 六、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
- 七、美、英、日的司法鉴定机构
- 第三节 鉴定人
- 一、鉴定人
- 二、鉴定人负责制度
- 三、鉴定人出庭作证
- 第四节 司法鉴定启动
- 一、概念
- 二、行政案件的司法鉴定启动
- 三、刑事案件的司法鉴定启动
- 四、民事案件的鉴定启动
- 第五节 鉴定意见
- 一、民事诉讼中的鉴定意见
- 二、行政诉讼中的鉴定意见
- 三、刑事诉讼中的鉴定意见
- 第六节 交通事故的检验、鉴定
- 一、检验、鉴定的内容
- 二、鉴定启动
- 三、鉴定机构
- 四、《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有关鉴定程序的规定
- 第七节 在线鉴定
- 一、在线鉴定
- 二、在线鉴定的流程
-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与道路的检验鉴定
-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概述
- 一、道路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的含义
- 二、道路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的意义和目的
- 三、道路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的依据
- 四、道路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的基本要求
- 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的分类、项目及流程
- 一、道路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的分类
- 二、道路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项目、方法和手段
- 三、道路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流程
- 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中道路的因素
- 一、道路种类、规格
- 二、道路线形因素
- 三、路面状况因素
- 四、其他道路因素
- 五、平面交叉口
- 第七章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速度鉴定
- 第一节 鉴定标准和基本要求
- 一、鉴定标准
- 二、基本要求
- 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速度鉴定方法
- 一、依据动力学理论进行车速鉴定的方法
- 二、依据运动学理论进行车速鉴定的方法
- 第三节 典型事故形态车速鉴定
- 一、汽车间碰撞事故
- 二、二轮车与汽车碰撞事故
- 三、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
- 四、汽车单方事故
- 第四节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速度鉴定中关键检材及信息采集
- 一、资料检材的采集
- 二、影像检材的采集
- 三、痕迹物证检材的采集
- 四、车载设备检材的采集
- 五、鉴定过程关键参数的采集方法
- 第八章 道路交通事故微量物证的检验
-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油漆物证的检验
- 一、汽车用油漆介绍
- 二、油漆物证的特点
- 三、油漆物证在交通事故调查中的作用
- 四、油漆物证的分布
- 五、油漆物证的提取
- 六、油漆物证的保管和送检
- 七、油漆物证的检验方法
- 八、油漆物证检验结论的注意事项
- 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玻璃物证的检验
- 一、汽车玻璃的种类
- 二、玻璃物证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作用
- 三、现场玻璃碎片的发现与识别
- 四、玻璃碎片检材的提取
- 五、玻璃物证的包装和检验
- 六、玻璃物证的鉴定意见的种类及判断依据
- 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纤维物证的检验
- 一、纤维物证的特点
- 二、道路交通事故纤维物证的作用
- 三、纤维物证的发现和提取
- 四、纤维物证的包装和送检
- 五、纤维物证的检验步骤和方法
- 六、纤维物证的鉴定意见及判别依据
- 第四节 道路交通事故其他微量物证检验
- 一、油脂物证的检验
- 二、泥土物证检验
- 三、植物物证的检验
- 四、金属物证的检验
- 五、残渣物证的检验
- 第九章 道路交通事故的毒化检验
- 第一节 酒精与驾驶安全
- 一、酒精的基本性质
- 二、酒精在人体内的吸收和代谢
- 三、酒精对人的影响和损害
- 四、饮酒对驾车的影响
- 五、法律、法规关于饮酒与驾车的有关规定
- 六、血样中酒精检测数据与饮酒量的关系
- 第二节 交通事故的酒精检测
- 一、呼气式酒精测定仪法
- 二、唾液酒精检测法
- 三、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
- 四、顶空-气相色谱检测法
- 五、气相色谱-质谱法
- 六、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 七、饮酒者体内乙基葡萄糖醛酸苷的检验
- 八、酒精检验的样品采集、送检注意事项
- 第三节 驾驶车辆时禁止服用的药物介绍
- 一、概述
- 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危害
- 第四节 常见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检验方法
- 一、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检验的样品前处理
- 二、胶体金免疫法
- 三、红外光谱法
- 四、气相色谱法
- 五、气相色谱-质谱法
- 六、高效液相色谱法
- 七、液相色谱-质谱法
- 第十章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
- 第一节 概述
- 一、交通事故(损伤)的种类
- 二、交通事故(损伤)的评价指标
- 三、交通损伤的特点
- 四、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的标准简介
- 第二节 交通事故的致伤方式
- 一、交通损伤的主要表现形态
- 二、行人的致伤机制
- 三、车内人员的致伤机制
- 四、机动车交通事故损伤特征
- 五、摩托车交通事故损伤
- 第三节 道路交通损伤方式的认定
- 一、交通损伤方式认定的相关内容
- 二、死亡方式的判定
- 第十一章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伤残
- 一、伤残概念
- 二、伤残等级的划分
- 第二节 伤残评定原则
- 一、因果关系原则
- 二、医疗终结原则
- 三、医疗期满原则
- 四、预后评估原则
- 第三节 交通事故损伤参与度
- 一、事故寄与度
- 二、损伤参与度
- 三、交通事故损伤参与度的评定
- 第四节 ADL量表在伤残等级评定中的运用
- 一、日常生活活动(ADL)概念
- 二、标准化的PADL评定量表
- 三、PADL评定量表在伤残等级评定中的运用
- 第五节 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鉴定
- 一、劳动能力
- 二、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分类
- 三、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鉴定
- 第十二章 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 第一节 脑损伤
- 一、解剖生理
- 二、颅脑损伤方式
- 三、颅脑撞击伤的机制
- 四、颅脑损伤分类
- 五、脑损伤
- 六、颅内血肿
- 第二节 脑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 一、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
- 二、精神障碍
- 三、智能减退
- 四、肢体瘫痪
- 五、肌张力增高
- 六、深感觉障碍
- 七、小脑性共济失调
- 八、不自主运动
- 九、失语
- 十、失用
- 十一、失写
- 十二、失读
- 十三、失认
- 十四、外伤性癫痫
- 十五、尿崩症
- 十六、脑叶切除
- 十七、脑软化灶
- 十八、开颅术
- 十九、外伤性脑积水
- 二十、外伤性腺垂体机能减退症
- 二十一、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 二十二、感觉障碍
- 二十三、皮质盲
- 第三节 脑神经损伤
- 一、嗅神经(Ⅰ)
- 二、视神经(Ⅱ)
- 三、动眼神经(Ⅲ)、滑车神经(Ⅳ)、展神经(Ⅵ)
- 四、三叉神经(Ⅴ)
- 五、面神经(Ⅶ)
- 六、前庭蜗神经(Ⅷ)
- 七、舌咽神经(Ⅸ)、迷走神经(Ⅹ)、副神经(Ⅺ)、舌下神经(Ⅻ)
- 第四节 脑神经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 一、嗅觉功能障碍
- 二、面瘫(面神经麻痹)
- 三、斜视(脑神经损伤)
- 四、复视(脑神经损伤)
- 五、三叉神经损伤
- 六、舌肌麻痹
- 第五节 脊髓损伤
- 一、解剖生理
- 二、脊髓损伤
- 第六节 脊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 一、瘫痪
- 二、排便功能障碍
- 三、真性尿失禁
- 四、尿潴留
- 五、阴茎器质性勃起障碍
- 六、感觉障碍
- 第七节 四肢重要神经损伤、手足肌瘫
- 一、解剖生理
- 二、周围神经损伤
- 第八节 四肢重要神经损伤、手足肌瘫致残程度分级
- 一、臂丛神经损伤
- 二、肩胛上神经损伤
- 三、腋神经损伤
- 四、肌皮神经损伤
- 五、桡神经损伤
- 六、正中神经损伤
- 七、尺神经损伤
- 八、坐骨神经损伤
- 九、腓总神经损伤
- 十、胫神经损伤残疾
- 十一、股神经损伤
- 十二、手肌瘫
- 十三、足肌瘫
- 第十三章 头面部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 第一节 眼损伤
- 一、解剖生理
- 二、眼球外伤
- 三、眼附属器外伤
- 第二节 眼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 一、盲及视力损害
- 二、视野缺损
- 三、双眼偏盲、双眼象限性视野缺损
- 四、眼球内陷
- 五、眼睑畸形
- 六、眼睑下垂
- 七、睑球粘连
- 八、泪小管损伤后遗溢泪
- 九、鼻泪管损伤后遗溢泪
- 十、眼球缺失
- 十一、眼球萎缩
- 十二、角膜斑翳
- 十三、角膜血管翳
- 十四、角膜移植
- 十五、外伤后无虹膜
- 十六、外伤性白内障
- 十七、无晶体
- 十八、人工晶体植入
- 十九、外伤性青光眼
- 二十、外伤性低眼压
- 二十一、睑内侧韧带断裂
- 二十二、眶内异物存留
- 二十三、视错觉
- 第三节 耳损伤
- 一、解剖生理
- 二、耳损伤
- 三、耳聋
- 第四节 耳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 一、听力障碍
- 二、前庭平衡功能丧失
- 三、耳廓缺损
- 四、耳廓畸形
- 第五节 鼻损伤
- 一、解剖生理
- 二、外鼻损伤
- 第六节 鼻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 一、外鼻缺损
- 二、外鼻畸形
- 第七节 口腔、咽喉部损伤
- 一、解剖生理
- 二、损伤
- 第八节 口腔、咽喉部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 一、唇缺损
- 二、唇畸形
- 三、唇外翻
- 四、小口畸形
- 五、颌骨缺损
- 六、颌骨骨折
- 七、牙齿缺失、折断
- 八、张口受限
- 九、舌缺损
- 十、面颅骨缺损
- 十一、面颅骨畸形
- 十二、吞咽功能障碍
- 十三、发声功能障碍
- 十四、构音功能障碍
- 第九节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 一、解剖生理
- 二、损伤
- 第十节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 一、容貌毁损
- 二、面部条状瘢痕
- 三、面部块状瘢痕
- 四、面部细小瘢痕(或者色素明显改变)
- 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 第十一节 头皮、颅骨损伤
- 一、解剖生理
- 二、损伤
- 第十二节 头皮、颅骨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 一、头皮缺损
- 二、头皮瘢痕
- 三、头皮无毛发
- 四、颅骨缺损
- 五、脑脊液漏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