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杨绛之于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发展的意义做了整体性思考。

内容简介

作为具有多重身份、兼具文学史意义和文化意义的女性学者作家,杨绛的文学活动以及她面对历史变革、新旧文化传统的姿态立场,是反映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重要个案。

本书结合了杨绛的文学作品、学术成果、相关传记等一手文献,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以“身份”为视点,从文化人格、性别身份、学者身份、作家身份等方面对杨绛的“为人”与“为文”进行考察。

在此基础上,本书将杨绛的文学风格视为作家主体人格的外化,对杨绛的创作精神与审美趣味进行阐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基金
  • 内容简介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库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系列编辑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系列 序言
  • 绪论
  • 第一章 杨绛研究现状和启示
  • 第二章 杨绛的文化人格
  • 第一节 杨绛与西风东渐下的中国学术
  • 第二节 杨绛与“京派”文化精神
  • 第三节 “含忍”与“自由”:杨绛的生存哲学
  • 第四节 “隐身衣”:杨绛的审美人生
  • 第三章 杨绛的性别身份建构
  • 第一节 女性独立:从男性想象到自我言说
  • 第二节 突围与困境:悲剧《风絮》的女性叙事
  • 一 女性话语空间的形成
  • 二 女性话语边界的拓展
  • 三 难以突破的女性主体困境
  • 第三节 杨绛文学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 一 婚恋关系中的孤独妻子
  • 二 平庸的知识分子太太
  • 三 底层劳动妇女
  • 四 理想女性人格
  • 第四节 对话与超越:杨绛的主体间性思维
  • 一 对话:《回忆我的父亲》中的父母婚姻
  • 二 被审视的丈夫:杨绛散文中的钱锺书形象
  • 三 超越性别:杨绛的性别立场
  • 第四章 杨绛的文学研究与翻译
  • 第一节 中西互证的文学研究
  • 一 “阐发研究”:一种方法论特点
  • 二 “双向阐发”:以杨绛的菲尔丁、李渔研究为例
  • 第二节 杨绛的翻译理念与翻译策略
  • 一 “借尸还魂”:杨绛的翻译理念
  • 二 “一仆二主”:杨绛的翻译策略
  • 第五章 杨绛创作与学术之关系
  • 第一节 “文学学者”:学术思维对杨绛创作的影响
  • 第二节 “文”“学”互动:杨绛的小说研究与创作
  • 一 文学自律:小说的“虚构”与“真实”
  • 二 杨绛小说创作中的“虚构”与“真实”
  • 三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 第六章 杨绛的文学风格
  • 第一节 宽厚:摹写人性的尺度
  • 第二节 节制:理智与情感的张力
  • 第三节 中和:文质相谐的美学形态
  • 结语 杨绛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出版资助项目书目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