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以海洋和非农业视角重新思考日本历史,展示真实、多彩、热闹的中世日本的“清明上河图”。
内容简介
网野善彦是20世纪日本最具原创性的历史学家之一,以一己之力开创了日本中世史研究的全新局面。
在本书中,他从文字普及、货币流通、阶级与歧视、女性的社会地位、天皇和日本国号的起源、不同地区的文化和生活差异等多个方面展现近代以前日本国家和社会的变化,打破既有常识,重新思考和解读了日本历史。
作者笔下,中世日本不是一个孤立岛国,生活于其上的居民也不都是固定在土地上劳作的农民,也不只是有披坚执锐的武士、争权夺利的贵族、万世一系的天皇。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贸易、流通和竞争驱动的动态的日本历史,大量非农业人口活跃于这些舞台上:依靠山川和海洋生活的山民、海民,结成行会的各类工匠,深度介入社会变革的新佛教各宗派,享有一定自由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女性,充分利用海陆交通网络的商人,四处奔波讨生活的歌伎、乞丐、巫女,手沾“污秽”的各色“非人”,努力经营庄园和领地的领主、官僚……他们与农民一道,为了生存与发展,不断适应、改造环境,创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
目录
- 版权信息
 - 日本古代令制国示意图(不含冲绳及北海道)
 - 第一部分 重新解读日本历史
 - 前言
 - 第一章 文字
 - 村与町的形成
 - 日本人的识字率
 - 片假名的世界
 - 女性与平假名
 - 文字的普及与国家
 - 第二章 货币与商业、金融活动
 - 宋钱的流入
 - 财富的象征
 - 物品何以成为商品
 - 如何赚取利息
 - 神佛与天皇的直属民
 - 从神圣之物到世俗之物
 - 镰仓新佛教的作用
 - 第三章 畏惧与歧视
 - 古代的歧视
 - 悲田院的人们
 - “污秽”的问题
 - “非人”及其职业
 - 对特异能力的畏惧
 - 直属于神佛的“非人”
 - 河原者
 - 放免
 - 以乳名称呼的人们
 - 从神圣到卑贱
 - 《一遍圣绘》的主题
 - 从后往前读绘卷
 - 日渐加重的歧视
 - 东日本与西日本的不同
 - 第四章 女性
 - 从路易斯·弗洛伊斯的著作谈起
 - 男女的性
 - 太良庄的女性
 - 女性的社会活动
 - 女性职业集团的出现
 - 被排除出公务世界的女性
 - “污秽”与女性
 - 女性地位的下降
 - 第五章 天皇与“日本”国号
 - “天皇”称号
 - “日本”国号的历史
 - 天皇的两副面孔
 - 租税制度
 - “职位体系”、神人—供御人制与天皇
 - 佛教与天皇
 - 日本列岛上曾经存在多个国家
 - 天皇家的危机
 - 权威与权力
 - 大转换期
 - 后记
 - 第二部分 续·重新解读日本历史
 - 前言
 - 第一章 日本是农业社会吗?
 - 百姓是农民吗?
 - 奥能登的时国家
 - 经营回船的百姓与头振(水吞)
 - 被算作村的城市
 - 向水田收税
 - 襖下张文书的世界
 - 第二章 从海的角度理解日本列岛
 - 日本是孤立的岛国吗?
 - 绳纹文化
 - 弥生文化
 - 东部与西部的文化差异
 - 古坟时代
 - 与周边地区的交流
 - “日本国”的诞生
 - “日本国”的范围
 - 海上交通与承包租税
 - 金融从业者的网络
 - 各地出现的城市
 - 第三章 庄园、公领的世界
 - 庄园公领制
 - 盐的庄园
 - 铁、纸、漆的庄园
 - 钱的流入
 - 请负代官的业务
 - 山卧代官
 - 第四章 恶党、海贼与商人、金融业者
 - 恶党与海贼
 - 何为“恶”?
 - 一遍的教义
 - 作为贸易商人与实业家的劝进上人
 - 村与町的形成
 - 海上的习惯法
 - 第五章 重新思考日本社会
 - “农人”一词
 - 重商主义与农本主义的对决
 - 全新的历史认识
 - 饥荒何以发生?
 - 何为封建社会?
 - 西园寺家的领地
 - 领主对海上交通的关心
 - 重商主义的潮流
 - 后记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