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近百万字篇幅,呈现奥威尔书评全貌。

内容简介

奥威尔可谓是20世纪最最发人深省且文笔最最为生动的随笔作家之一,他以过人的精力和毫不妥协的语言,用笔和纸与其时代的偏见进行抗争,也因此而闻名于世。本书收集了迄今所能搜集到的奥威尔在不同报刊、文集中发表的长短书评,横跨奥威尔的整个创作生涯,其中包括《查尔斯·狄更斯》《在鲸腹中》《评「我的奋斗」》等多个名篇,以三卷近百多万字的篇幅,呈现奥威尔书评的全貌。

目录

  • 版权信息
  • 奥威尔书评全集(上)
  • 版权信息
  • 约翰·高尔斯华绥
  • 评刘易斯·芒福德的《赫尔曼·梅尔维尔》
  • 评埃迪丝·西特韦的《亚历山大·蒲柏》、谢拉德·瓦因斯的《英国古典主义的演变》
  • 评约翰·布伊顿·普雷斯利的《天使之路》
  • 评卡尔·巴茨的《卡宴的惨剧》,碧翠丝·马歇尔译本
  • 评奥斯伯特·伯迪特的《卡莱尔的两面》
  • 评莱昂内尔·布里顿的《饥饿与爱情》、曼恩的《阿尔伯特·格洛普》
  • 评赛珍珠的《大地》
  • 评厄尼斯特·罗伯特·库尔修的《法国的文明》,奥莉弗·怀恩译本
  • 评卡尔·亚当的《天主教的精神》,多姆·贾斯汀·麦克·卡恩的译本
  • 评查尔斯·杜·博斯的《拜伦与死亡的宿命》,埃塞尔·科尔伯恩·梅恩的译本
  • 评鲁丝·皮忒的《冥府的珀尔塞福涅》
  • 评波里斯·斯克尔泽的《果戈理》
  • 评埃尼德·斯塔基的《波德莱尔》
  • 评吉尔伯特·基思·切斯特顿的《对查尔斯·狄更斯作品的批评和意见》
  • 评迈克尔·罗伯茨的《诗歌的批评》
  • 评由奥古斯都·西奥多·巴塞洛缪编选的《萨缪尔·巴特勒的札记片段后续节选》
  • 评哈斯·库珀曼的《史蒂芬·马拉美的美学》、克莱普顿的《波德莱尔:悲剧的哲学家》
  • 评《雷纳·玛利亚·里尔克的诗歌》,詹姆斯·布莱尔·莱斯曼翻自德文的译本
  • 评克里斯朵夫·道森的《中世纪的宗教》
  • 评肯尼思·桑德斯的《东西方的理念》
  • 评杰克·希尔顿的《卡利班的尖叫》
  • 评艾米·克鲁兹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人和书》
  • 评帕特里克·汉密尔顿的《天空下的两万条街道》、凯瑟琳·威廉姆斯的《社会的进步》、罗伯特·戈弗雷·古德耶的《我独自静躺》
  • 评罗杰·维塞尔的《科南上尉》、卡西的《一个成功人士的私生活》、汤普森的《六便士之歌》、顿·特雷西的《交叉》、理查德·赫尔的《保持肃静》
  • 评埃迪丝·朱莉亚·莫利的《亨利·克拉布·罗宾逊的生平与时代》
  • 评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和罗伯特·弗朗西斯的《门口的恶狼》
  • 拉迪亚·吉卜林
  • 评托马斯·伯克的《破碎的夜晚》、玛丽·顿斯坦的《支离破碎的天空》、希尔达·刘易斯的《完整的圆圈》、肯尼思·罗伯茨的《活跃的女士》、莫利的《战妆》、桑德森夫人的《长长的影子》、理查德·科尔的《是谁归家?》、桃乐丝·塞耶斯的《狂欢夜》、托马斯·库尔松少校的《间谍女王》、莫妮卡·萨尔蒙德的《闪亮的铠甲》
  • 评乔治·摩尔的《以斯帖水域》、辛克莱尔·刘易斯的《我们的伦恩先生》、海伦·阿什顿的《瑟罗科尔德医生》、克罗斯比·加斯廷的《猫头鹰之屋》、多恩·伯恩的《刽子手之屋》、威廉·魏马克·雅各布的《古怪的手艺》、巴蒂米乌斯的《海军纪事》、佩勒姆·格伦威尔·沃德豪斯的《我的仆人吉弗斯》、玛格特·阿斯奎斯的《自传》两卷本
  • 评迈克尔·法兰克尔的《私生子之死》、保罗·该隐的《诡计》、约瑟夫·希尔琳的《金紫罗兰》、穆丽尔·海恩的《一个不同的女人》、奈欧·马什与亨利·杰尔利特的《看护院的谋杀》
  • 评艾里克·布朗的《中产阶级的命运》
  • 评艾里克·布朗的《中产阶级的命运》
  • 评瓦迪斯·费舍尔的《我们被背叛了》、乔治·布雷克的《大卫与乔安娜》、尼古拉·古斯盖的《离奇事件》、伊丽莎白·詹金斯的《凤凰巢》
  • 评詹姆斯·斯泰德的《寻宝》、庞德少校的《夏天海上的太阳》、沃尔特·斯塔基的《高贵的吉卜赛人》
  • 评马克·查宁的《印度马赛克》
  • 评罗莎·金的《墨西哥的暴风雨》、弗雷德·鲍尔的《流浪的石匠》
  • 评西里尔·康纳利的《石潭》、约瑟夫·康拉德的《奥迈耶的痴梦》、厄尼斯特·布拉玛的《开龙的钱包》、阿诺德·本涅特的《五镇的安娜》、亨利·克里斯朵夫·贝利的《求求你,弗岑先生》、乔治·普里迪的《罗赫利茨》
  • 评彼得·弗莱明的《来自鞑靼的消息》、维金将军的《我所了解的阿比西尼亚》、罗兰德·雷温-哈特少校的《泛舟尼罗河》
  • 评卡尔·拉斯旺的《阿拉伯的黑帐篷》、劳伦斯·格林的《神秘的非洲》、威廉姆斯的《在最光明的非洲和最黑暗的欧洲》、埃里克·穆斯普拉特的《入乡随俗》、爱德华·亚历山大·鲍威尔的《飞一般的奥德赛》
  • 评亨利·米勒的《黑色的春天》、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印度之行》、理查德·埃尔丁顿的《一个英雄的死亡》、厄普顿·辛克莱尔的《丛林》、查尔斯·爱德华·蒙塔古的《逃跑的雌鹿》、伊安·赫伊的《一根安全火柴》
  • 评约翰·沃勒尔的《生命的热情》,克劳德·纳比尔从荷兰文的译本;休·马辛汉姆的《我脱下了领带》
  • 评威尔弗雷德·麦卡尼的《张开血盆大口的高墙》由康普顿·麦肯齐撰写序言、结语和章节评论
  • 评斯克勒姆·阿希的《纸牛犊》、朱利安·格林的《午夜》,维维安·霍兰德从法文的译本
  • 评纳德·霍姆伯的《沙漠遭遇》,赫尔加·霍尔贝克从荷兰文的译本;奥扎恩的《椰子与克里奥耳人》
  • 评艾德里安·贝尔的《露天的野外》
  • 评菲利普·亨德森的《今日小说》
  • 评埃拉·梅拉特的《禁断之旅》,由托马斯·麦克格里维从法文翻译
  • 评埃里克·泰克曼爵士的《突厥之旅》
  • 评玛丽·楼尔与胡安·布里亚的《红色的西班牙札记》、提莫曼斯的《阿尔卡扎的英雄》、马丁·阿姆斯特朗的《西班牙马戏团》
  • 评1937年9月《拥趸》
  • 评詹姆斯·汉利的《碎波水域》、贝尔尼·雷的《我想要有一双翅膀》
  • 评沃尔特·汉宁顿的《贫困地区的问题》、詹姆斯·汉利的《灰色的孩子》、尼尔·斯图亚特的《争取宪章的奋斗》
  • 评麦林·米切尔的《席卷西班牙的风暴》、阿诺德·伦恩的《西班牙的演习》、艾利森·皮尔斯的《加泰罗尼亚的不幸》、何塞·卡斯蒂勒罗的《西班牙的理念之战》、何塞·奥特加·加塞特的《失去了风骨的西班牙》
  • 深奥的诱惑
  • 评乔治·罗瑟·斯蒂尔的《格尔尼卡的树》、亚瑟·科斯勒的《西班牙的证言》
  • 评芬纳·布洛威的《工人阵线》
  • 匿名评论莫里斯·科里斯的《缅甸审判》
  • 评约翰·高尔斯华绥的《惊鸿一瞥与反思》
  • 评尤金·莱昂斯的《乌托邦的任务》
  • 评杰克·康蒙的《街上的自由》
  • 评罗伯特·森科特的《西班牙的考验》、无名氏的《佛朗哥的统治》
  • 评弗兰克·耶里内克的《西班牙内战》
  • 评阿瑟尔公爵夫人的《西班牙探照灯》、弗兰克·耶里内克的《西班牙内战》、罗伯特·森科特的《西班牙的考验》
  • 评阿瑟尔公爵夫人的《西班牙探照灯》
  • 评弗朗兹·伯克瑙的《共产国际》
  • 评埃德加·艾利森·皮尔斯的《西班牙的教会》、伊奥因·奥杜菲的《西班牙的十字军东征》
  • 评马丁·布洛克的《吉卜赛人》
  • 评伯特兰·罗素的《力量:一则新社会的分析》
  • 评弗朗西斯·弗兰克·席德的《共产主义与人类》
  • 评约翰·麦克穆雷的《历史的线索》
  • 评温德汉姆·刘易斯的《神秘的布尔先生》、伊格纳齐奥·席隆的《独裁者学院》
  • 评克拉伦斯·科斯曼·斯特雷的《团结起来,就是现在》
  • 评格林的《司汤达》
  • 评《外国通讯记者:十二位英国记者》、刘易斯·伯恩斯坦·纳米尔的《历史的边缘》、费迪南德·泽宁伯爵的《欧洲走啊,走啊,走了》
  • 评乔治·史蒂芬斯与斯坦利·昂温的《畅销书》
  • 评莫里斯·辛杜斯的《绿色的世界》、威廉·霍尔特的《行装未卸》
  • 评克莱顿·波蒂厄斯的《伙伴》
  • 评南希·约翰斯通的《会飞的旅馆》
  • 评伯纳德·纽曼的《波罗的海巡游》、约翰·吉本斯的《青苔不沾我身》、马克斯·雷尔顿的《一个在东方的人》
  • 评塞吉斯蒙多·卡萨多的《马德里最后的日子》(鲁伯特·克罗夫特-库克译本)、托马斯·库斯伯特·沃斯利的《战斗的背后》
  • 评路德维格·伦恩的《战争》、爱德华·路易斯·斯皮尔斯准将的《胜利的前奏》
  • 评露丝·皮特的《灵魂在凝望》
  • 评戈弗雷·莱尔斯的《捷克斯洛伐克的贝内斯》、弗兰克·欧文的《三个独裁者》
  • 评汤姆·哈里森与查尔斯·马奇的《本土战争的开始》
  • 查尔斯·狄更斯
  • 葬身鲸腹
  • 评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 评《波格尼军士1812年至1813年回忆录》
  • 评乔斯·奥拉维·汉努拉的《芬兰的独立战争》、乔治·阿斯顿爵士的《秘密任务》
  • 评莱纳德·阿尔弗雷德·乔治·斯特朗的《水面上的太阳》、凯伊·布伊尔《疯狂的猎人》、史蒂芬·朗斯特利的《十年》、詹姆斯·麦康诺伊的《斯蒂芬·艾尔斯》、弗朗西斯·格里斯沃尔德的《海岛》
  • 评朱利安·格林的《个人行记,1928—1939》(乔斯林·戈德弗洛伊译)
  • 评爱德华·香克斯的《拉迪亚·吉卜林》
  • 评马尔科姆·马格里奇的《三十年代》
  • 评理查德·赖特的《土著之子》、特拉文的《丛林里的桥》与《死亡之船》、弗雷德·厄克特的《我爱上了水手》、菲利普·乔丹的《她已经走了》、莱昂·福伊希特万格的《巴黎公报》、杰弗里·特里斯的《天生如此》
  • 评《我的一生,哈弗洛克·霭理士的自传》
  • 评《新写作的对开本》(1940年春季刊)
  • 评史蒂芬·斯彭德的《差生》、托马斯·曼的《吾皇陛下》、汉斯·法拉达的《铁打的古斯塔夫》、莫里斯·辛杜斯的《儿子与父亲》、亚瑟·卡尔德-马歇尔的《通往圣地亚哥之路》、本·赫克特的《奇迹之书》、辛克莱尔·刘易斯的《贝瑟尔·梅利戴》
  • 评《新的启示:批评、诗歌和故事选集》、亨利·特里斯的《三十八首诗》
  • 评吉姆·费伦的《监狱之旅》
  • 评西里尔·密契逊·乔德的《透过战争思想之旅》、安东尼·威茅斯的《一位心理学家的战时日记》、赫克托尔·博莱索的《美国的期望》
  • 评米盖尔·尤勒维奇·莱蒙托夫的《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格兰特·威尔逊的《祭司岛》、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电影故事》
  • 评杰克·希尔顿的《英国方式》约翰·米德尔顿·默里作序,约翰·迪克森·斯科特摄影
  • 评阿尔弗雷德·詹姆斯·詹金森的《男生和女生在阅读什么?》
  • 评道格拉斯·古德林的《面对逆境》
  • 评杰克·伦敦的《铁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沉睡者醒来》、奥尔德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厄尼斯特·布拉玛的《工会的秘密》
  • 评保罗·萨菲尔公爵夫人的《波兰介绍》
  • 评伊利亚·伊尔夫与尤金·佩特洛夫的《屁股下的钻石》(伊丽莎白·希尔与多利斯·穆迪译本)、路易斯·布罗姆菲尔德的《孟买之夜》、埃里克·奈特的《让我们为祖国祈祷》、埃塞尔·曼宁的《在露珠中翻滚》、亚瑟·乔治·斯特里特的《耕田的恶棍》、查尔斯·约翰·卡特克里夫·莱特·海恩的《凯特尔船长的冒险》、《小个子红发船长》、《凯特尔船长》、《凯特尔船长的新冒险》
  • 查尔斯·里德
  • 评马克·宾尼的《大风车》、艾丽卡·曼的《黯淡的灯光》、乔治与韦登·格罗史密斯的《小人物日记》
  • 评《1640年:英国革命》,编辑克里斯朵夫·希尔
  • 评弗朗西斯·威廉姆斯的《革命战争》
  • 评撒切维尔·西特韦尔的《闹鬼》
  • 评厄普顿·辛克莱尔的《世界的尽头》、菲利丝·博顿的《面具与脸庞》、保罗·杜克斯爵士的《盖世太保传》
  • 评埃曼努尔·米勒的《战争神经官能症》、爱德华·格罗夫的《恐惧与勇气》
  • 评托马斯·库斯伯特·沃斯利的《蛮夷与非利士人:民主与公学》
  • 评罗伯特·冯·格雷弗斯的《第九军团的兰姆军士》、康斯坦斯·道奇的《麦克拉伦的好运》、塞西尔·斯科特·福雷斯特的《人间乐园》、莫里斯·贝瑟尔·琼斯的《被征服者的觉醒》
  • 评佩勒姆·格伦威尔·沃德豪斯的《快速服务》、安吉拉·瑟克尔的《幸福突如其来》、奥尔加·罗斯曼尼斯的《乘客名单》、弗兰克·贝克的《哈格里夫斯小姐》、达玛利斯·阿克罗的《一如所惧》
  • 评哈德利·坎特里尔的《来自火星的侵略》
  • 评约翰·梅斯菲尔德的《巴斯里萨》、巴希尔·伍恩的《眺望西方》、威廉·福克纳的《村庄》
  • 评厄尼斯特·雷蒙德的《潮流之歌》、亚瑟·斯图亚特-蒙泰斯·哈钦森的《他在寻找一座城市》、玛丽·露蒂恩斯的《家族的发色》、苏珊·吉尔斯比的《他们去了卡拉西亚》
  • 评亚奇伯德·韦维尔勋爵将军的《艾伦比,对一位伟人的研究》
  • 评内维尔·舒特的《登陆作战》与阿尔伯特·科恩的《咬指甲的人》(维维安·霍兰德译自法文)、彼得·康维的《黑暗的另一面》
  • 评莱纳德·阿尔弗雷德·乔治·斯特朗的《错误的第一步》、甘比·哈达斯的《奔波》、迈克尔·帕特里克的《汤米·霍克求学记》、玛丽·伊芙林·阿特金森的《混黑帮》、多里斯的《新迦太基人》、察内尔的《幽灵侦察兵》、奥布里·德·塞林科特的《浮华世家》、艾米丽·希尔达·杨的《卡拉万岛》
  • 评亨利·温钦汉姆的《自由民之军》
  • “无产阶级作家”:乔治·奥威尔与德斯蒙·霍金斯对话录
  • 评埃德加·艾利森·皮尔斯的《西班牙的困境》、查尔斯·达夫的《西班牙:胜利的关键》
  • 奥威尔书评全集(中)
  • 版权信息
  • 评约翰·梅尔的《一去不返》、威廉·奥布利·达灵顿的《埃尔夫的新钮扣》
  • 评肯尼思·阿洛特的《儒勒·凡尔纳》
  • 评赫伯特·厄尼斯特·贝茨的《死者的美丽》、格林·琼斯的《威尔士短篇故事》、托马斯·欧文·比奇克罗夫特的《被遗弃的父母》、凯莉·坦南特的《斗士》
  • 评休·斯拉特的《国民自卫队必胜》
  • 评约翰·鲁林·里斯的《英国是我的村庄》、尼娜·菲朵洛娃的《家庭》、丹·威肯登的《行尸走肉》、布鲁斯·马歇尔的《颠倒的大利拉》
  • 评休·斯拉特的《国民自卫队必胜》
  • 评弗朗兹·霍勒林的《保卫者》,拉沃生译本;阿尔弗雷德·纽曼的《人民之友》,诺拉·维登布兰克伯爵夫人译本
  • 评阿托罗·巴里亚的《锻造》,彼得·查尔莫斯·米切尔译本并作序
  • 全面战争中的英国文学
  • 评费罗兹·汗·农爵士的《印度》
  • 威尔斯、希特勒与世界国度
  • 唐纳德·麦吉尔的艺术
  • 评阿托罗·巴里亚的《锻造》,彼得·查尔莫斯·米切尔爵士翻译并作序
  • 没有,连一个也没有 评亚历克斯·康福特的《没有这种自由》
  • 拉迪亚·吉卜林
  • 评埃德蒙德·威尔逊的《创伤与鞠躬》
  • 评穆尔克·拉杰·安南德的《剑与镰刀》
  • 评菲利普·巴雷斯的《查尔斯·戴高乐》
  • 评奥多德·加拉弗的《东方的撤退》
  • 评赫伯特·雷吉纳德·罗宾森上尉的《现代德·昆西》
  •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
  • 乔治·奥威尔与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幻想采访
  • 评巴兹尔·亨利·李德尔·哈特的《英国的战略》
  • 亨利·米勒的结局
  • 评萨缪尔勋爵的《未知的土地》
  • 评瓦达克·库鲁帕斯·纳拉耶纳·梅农的《威廉·巴特勒·叶芝的演变》
  • 评宣传册文学
  • 评“大众观察”的《酒吧与民族》
  • 评乔治·萧伯纳的《武装与人》
  • 杰克·伦敦:美国文学的里程碑
  • 钱不够花:乔治·基辛素描
  • 评瓦达克·库鲁帕斯·纳拉耶纳·梅农的《威廉·巴特勒·叶芝的演变》
  • 评谭叶·利恩的《黑暗中的声音》
  • 评丹尼斯·威廉·布罗甘的《英格兰的人民》
  • 评约翰·勒曼编撰的《新写作与曙光》
  • 评乔治·罗杰的《冉冉升起的赤月》、阿尔弗雷德·瓦格的《百万死者》
  • 评爱德华·霍尔顿的《新时代》
  • 评列奥内尔·费尔登的《以邻为壑》书评
  • 评托马斯·曼的《时代的秩序》
  • 评路易斯·列维的《法国是一个民主国家》
  • 托马斯·哈代的战争观
  • 评哈罗德·约瑟夫·拉斯基的《反思我们这个时代的革命》
  • 评西里尔·埃德温·密契逊·乔德的《寻找更美好的世界:年轻士兵历险记》
  • 谁才是战犯?评卡修斯的《审判墨索里尼》
  • 评道格拉斯·里德的《以免我们遗憾》、西德尼·达克的《我坐下,我思考,我怀疑》
  • 评亨利·诺尔·布雷斯福德的《印度问题》
  • 关于奥斯卡·王尔德的《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的谈话
  • 马克·吐温——御用小丑
  • 评艾利森·皮尔斯的《西班牙的变迁:1937年至1943年》,劳伦斯·邓达斯的《西班牙面具的背后》
  • 评亚瑟·科斯勒的《来来去去》,菲利普·乔丹的《乔丹的突尼斯日记》
  • 评威廉·亨利·戴维斯的《诗集》
  • 社会主义者能快乐吗?
  • 评兰斯洛特·霍格本的《格罗沙语》、康普顿·麦肯锡的《罗斯福先生》
  • “教士的特权”:萨尔瓦多·达利小记
  • 评乔利的《军队与革命的艺术》
  • 评韦维尔伯爵元帅的《埃及的艾伦比》
  • 评卡尔顿·肯普·艾伦的《民主与个体》、雷吉纳德·乔治·斯德普顿的《迪斯雷利与新时代》
  • 评詹姆斯·伯恩汉姆的《马基雅弗利的信徒》
  • 评约书亚·特拉切腾堡的《魔鬼与犹太人》、埃德蒙德·弗雷格的《为什么我是犹太人》,维克多·戈兰兹译本
  • 评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与《哈克贝利·芬》、牛津与阿斯奎斯伯爵夫人的《野史》
  • 评查尔斯·狄更斯的《马丁·瞿述伟》
  • 评简·福成与让·波顿的《伊丽莎白·内伊》
  • 评阿尔弗雷德·诺耶斯的《深渊的边缘》
  • 评哈利·勒温的《詹姆斯·乔伊斯》
  • 评亚奇伯德·韦维尔挑选并注释的《别人的花朵》
  • 评威廉·比奇·托马斯的《乡村生活方式》
  • 评德里克·利昂的《托尔斯泰的生平与作品》
  • 评莫里斯·科里斯的《她是女王》、玛格丽特·米德的《萨摩亚的成年》
  • 评埃德蒙德·布兰登的《板球国度》
  • 评休·金斯米尔的《带毒的王冠》
  • 评阿尔弗雷德·海森斯坦的《钢铁时代的巨人:戴高乐将军的故事》
  • 评布伦威尔的《这个改变中的世界》、朱利安·赫胥黎的《生活在革命中》、多位作者合著《重塑人类的传统》
  • 评路易斯·费舍尔的《帝国》
  • 评圣约翰·厄温的《帕内尔》
  • 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42年至44年:世界革命危机中的人类行为当代回忆录》
  • 评《民间调查》
  • 评戈登·斯蒂夫勒·西格雷夫的《缅甸医生》、贺瑞斯·亚历山大的《克里普斯谈判后的印度》
  • 评威廉·拉塞尔的《罗伯特·凯恩》
  • 评莱温·路德维格·舒金的《文学品味的社会学研究》
  • 评希尔达·马丁代尔的《从一代人到另一代人》
  • 评埃里克·吉尔的《陌生的土地》
  • 评马丁·约翰逊的《艺术与科学的思想》
  • 评雅克·巴尊的《浪漫主义与现代自我意识》
  • 评詹姆斯·艾肯编辑的《十九世纪的英语日记》
  • 评萧乾的《龙须与蓝图》
  • 评理查德·丘奇的《门廊》和《堡垒》
  • 评玛丽·帕内特的《巷子》
  • 评丹尼斯·索拉特的《弥尔顿:凡人与思想家》
  • 评索尔温·詹姆斯的《刚果南部》
  • 莱福士与布兰迪丝小姐
  • 评莱昂纳德·汉密尔顿编纂的《杰拉德·温斯坦利作品集》,克里斯朵夫·希尔作序
  • 短篇小说要多长?
  • 评丹尼斯·威廉·布罗甘的《美国问题》
  • 托比亚斯·斯摩莱特:最优秀的苏格兰小说家
  • 评克里夫·斯特普尔斯·刘易斯的《超越个体》
  • 评珀恩的《缅甸宣传第一册:缅甸的背景》、奥斯卡·赫曼·克里斯蒂安·斯贝特的《缅甸宣传第二册:缅甸的制度》、埃普顿的《缅甸宣传第三册:缅甸的佛教》、玛苗瑟恩的《缅甸》、肯尼斯·海明威的《翱翔缅甸》、查尔斯·雅克·罗洛的《温格特的攻势》
  • 评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
  • 评约翰·米德尔顿·默里的《亚当与夏娃》
  • 评比弗利·尼克尔斯的《印度判决书》
  • 评安东尼·特罗洛普的《典狱长》、乔治·艾略特的《织工马南》、哈罗德·尼克尔森的《公众面孔》、萨克维尔-韦斯特的《厄瓜多尔的保卫者》、安纳托尔·法郎士的《诸神渴了》、埃德蒙德·韦尔梅伊的《希特勒与基督教》
  • 评贾尔斯·普莱菲尔的《新加坡的广播结束》、理查德·温斯泰德的《英国与马来亚》
  • 书籍与民族:奥利弗·古德史密斯的《维克菲尔德的牧师》
  • 评威廉·亨利·加德纳的《杰拉德·曼利·霍普金斯》
  • 评阿尔弗雷德·莱斯利·罗斯的《英国的精神》(关于历史与文学的散文)、卡修斯的《布兰登与比弗利》
  • 评约翰·阿尔弗雷德·斯宾德的《最后的文章》、沃尔特·克雷·劳德米尔克的《巴勒斯坦,希望的土地》、雷吉纳德·莫尔的《作品选集》
  • 评赫伯特·约翰·克里弗德·格里尔森与史密斯的《英国诗歌的批判性历史》
  • 评詹姆斯·阿盖特的《贵族的责任——致另一个儿子的另一封家书》、杰克·林赛的《诗歌的视角》
  • 评《通往未来的桥梁:马克斯·普劳曼的书信》
  • 生蚝与棕烈啤
  • 评查尔斯·德伊德瓦尔的《西班牙插曲》,埃里克·萨顿译本
  • 评罗伯特·吉宾斯的《美好的李谷》、维拉·米尔斯基的《茶杯里的风波》
  • 评埃德温·摩根的《恶之花:查尔斯·波德莱尔的生平》
  • 奥威尔书评全集(下)
  • 版权信息
  • 评赫伯特·里德的《千色衣:散文节选》
  • 莱纳德·梅里克的《佩姬·哈珀的立场》序文
  • 评康拉德·海登的《元首》
  • 评莱纳德·阿尔弗雷德·乔治·斯特朗《如何成为作家》(生平文集第二卷)
  • 评帕里努鲁斯的《不得安宁的坟墓:世界的循环》
  • 评哈罗德·约翰·马辛汉姆编撰的《自然秩序:关于回归农事的文集》
  • 评亨利·伍德·内文森的《视觉与记忆》
  • 评罗德斯·法默的《上海收获》、诺曼·道格拉斯的《沙漠中的清泉》
  • 评霍尔多·拉克尼斯的《独立的人》,安德森·汤普森从冰岛文的译本
  • 评卡莱尔·帕克·哈斯金斯的《论蚂蚁与人类》
  • 评威廉·珀西瓦尔·克罗齐的《命运在大笑》、乔治·贝克的《山上哭泣的希拉斯》
  • 评萨缪尔·巴特勒的《埃瑞璜》
  • 评雅克·马里坦的《基督教与民主》
  • 评乔治·萨瓦的《配得起英雄的土地》、列奥尼德·格罗斯曼的《一个诗人的死亡》
  • 评萨缪尔·巴特勒的《众生之路》
  • 评肯尼斯·雷丁的《彼岸》、薇琪·鲍姆的《哭木》
  • 评约瑟夫·康拉德的《种水仙的黑人》、《台风》、《影线》、《弄潮儿》
  • 评约瑟夫·康拉德的《种水仙的黑人》、《台风》与《影线》、理查德·丘奇与米尔奇德·波兹曼的《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歌:1900—1942》
  • 为沃德豪斯辩护
  • 评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的《九个故事:一百个滑稽故事选集》,普拉默、斯卡特、科拉斯的译本,布兰特插图
  • 评皮埃尔·梅洛德的《英国人的方式》、约翰·基南的《印度的钢人》、托马斯·曼的《一家之主约瑟夫》
  • 评霍斯·安东尼奥·阿古雷的《以血肉铸就自由》、《个人的风景:放逐者的选集》
  • 评埃里克·卡勒的《人的尺度》
  • 好笑,但并不低俗
  • 评萨缪尔子爵的《回忆录》、克里斯朵夫·伊舍伍德的《告别柏林》、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个人自己的房间》、查普曼·科恩的《托马斯·佩恩》
  • 评爱德华·萨克维尔-韦斯特的《拯救》限量版,由亨利·莫尔绘制插画
  • 它们让人进一步了解印度
  • 评克里夫·斯特普尔斯·刘易斯的《那股残暴的力量》、纳里娜·舒特的《交杯酒》
  • 评莱昂内尔·詹姆斯的《被遗忘的天才:圣科伦巴公学与拉德利公学的瑟维尔》
  • 评科内伊·楚科夫斯基的《斯人契诃夫》,宝琳·罗丝译本
  • 评伊芙林·安德森夫人的《锤子还是铁砧?德国工人阶级运动的故事》、朱里奥斯·布朗瑟尔的《追寻千年》
  • 评乌娜·波普-轩尼诗的《查尔斯·狄更斯》
  • 评“大众观察”的《英国与它的出生率》
  • 评萨吉塔利尔斯的《箭袋的选择》
  • 评麦卡尼的《法国厨师协会》
  • 评布莱恩·梅里曼的《深夜的庭院》,由弗兰克·奥康纳从爱尔兰文翻译
  • 介绍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和其他故事
  • 评克莱顿·波蒂厄斯的《残存的土地》、利奥·基亚切利的《格瓦蒂·比格瓦》
  • 评费奥多·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卡拉玛佐夫兄弟》和《罪与罚》,康斯坦斯·加内特译本
  • 评科尔温·爱德华·弗里亚米的《埃德温与伊琳娜》、伊丽莎白·泰勒的《在利平克特夫人之家》、伊内斯·霍尔登的《泛舟》
  • 评贺蒙·欧尔德编撰的《言论自由》
  • 评瑞斯·戴维斯的《故事选集》
  • 评肯尼斯·梅兰比的《人类白老鼠》
  • 评肖恩·奥卡西的《窗户下面的鼓》
  • 评霍华德·克鲁斯的《死地》、《朱塞佩·马志尼文选》,由甘古里教授编辑并作序;《审判琼斯与胡尔腾》,由卡尔·埃里克·贝克霍夫·罗伯茨编辑并作序
  • 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思想的尽头》
  • 评萧乾编撰的《千弦琴》
  • 评伊利安·柯南·道尔的《真实的柯南·道尔》,胡伯特·高夫将军作序
  • 评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普鲁士军官》
  • 评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小说与故事》,维克多·索顿·普里切特选编并作序
  • 评詹姆斯·哈吉斯特准将的《告别第12号集中营》、伊夫林·伦奇爵士的《不朽的年代》、阿尔伯特·兰卡斯特·劳埃德编选的《玉米棒子:美国流行与传统诗歌》
  • 评诺曼·科林斯的《伦敦属于我》
  • 评让-保罗·萨特的《禁闭》、皮特·乌斯蒂诺夫的《班伯里的鼻子》、亚瑟·科斯勒的《黄昏酒吧》
  • 评西里尔·弗农·康纳利的《荒废的乐园》
  • 评莱纳德·罗素编撰的《周末读物》
  • 评弗朗兹·卡尔·韦斯科夫的《行刑队》、顿萨尼勋爵的《塞壬的觉醒》
  • 评威廉·鲍耶·哈尼的《科学与创造性艺术》
  • 评威廉·拉塞尔的三幕剧《地窖》
  • 无厘头诗歌:论鲁道夫·路易斯·梅格罗兹编撰的《利尔文集》
  • 对詹姆斯·伯恩汉姆的反思
  • 价值3英镑13便士的快乐
  • 评叶甫盖尼·扎米亚京的《我们》
  • 评道格拉斯·古德林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 评史蒂芬·巴格纳尔的《弹坑边上》、马尔科姆·詹姆斯的《沙漠之子》
  • 评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故事集》
  • 评马克·艾布拉姆斯的《英国人民的情况,1911年至1945年》
  • 评乔治·米拉的《长角的鸽子》
  • 评科尔姆·布罗甘的《晚餐桌上的民主主义者》
  • 文字与亨利·米勒
  • 评弗利尼薇德·丁尼生·杰西的《缅甸故事》、理查德兹的《缅甸宣传第七期:对缅甸人的理解》、哈利·马歇尔的《缅甸宣传第八期:缅甸的克伦邦人》
  • 评理查德·赖特的《黑孩子》、詹姆斯·奥尔德里奇的《群众》、阿尔伯特·马尔茨的《弓箭》
  • 评雅克·巴尊的《我们这些教书的》
  • 评马克·宾尼的《慈善》
  • 经典书评:《英烈传》
  • 评阿托罗·巴里亚的《冲突》
  • 评约翰·布伊顿·普雷斯利的《秘密的梦》、诺拉·霍尔特的《故事集》、弗雷德·厄克特的《故事集》、约翰·布罗菲的《故事集》
  • 评大卫·马修的《行动:决定性的时代》
  • 评巴兹尔·亨利·李德尔·哈特的《战争方式的革命》
  • 评格里戈雷·加芬库的《俄国战役的序幕》
  • 评古斯沃兹·罗尔斯·狄金森的《来自中国人的信件和散文》、沃尔特·詹姆斯·特纳的《英国人的国度》
  • 评理查德·哈里斯·巴哈姆的《英戈尔兹比故事集》
  • 评辛克莱尔·刘易斯的《卡斯·廷伯雷恩》
  • 评乔治·伯纳诺斯的《自由的呼吁》
  • 《辩论》社论
  •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真实模式
  • 政治与文学:《格列佛游记》评析
  • 评弗朗西斯·阿斯卡姆的《愚风》、弗朗西斯·阿什顿的《挣脱束缚》和斯温·奥朗的《三色旗飘扬》
  • 评安东尼奥·拉莫斯·奥利维拉的《现代西班牙的政治、经济和人民,1808年至1946年》
  • 评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的《凯旋门》、德里克·吉尔平·巴恩斯的《生命的主人:动物诗选集》、唐纳德·布鲁克的《五位伟大的法国作曲家》
  • 评汉能·斯瓦弗的《纳尔逊会怎么做?》、雷吉纳德·庞德的《论述》、霍华德·斯布林的《邓克礼报》
  • 从班格尔飞驰而下
  • 《动物农场》乌克兰语版序言
  • 李尔王、托尔斯泰与弄人
  • 评勒诺克斯·罗宾逊编撰的《格里高利夫人的日志》
  • 评毕福理奇勋爵的《印度对他们的召唤》
  • 评肯尼思·威廉姆森的《大西洋群岛》
  • 评诺伯特·卡斯特雷的《我的洞穴》,罗伯特·洛克·格拉汉姆·艾文译本
  • 评詹姆斯·拉弗林编辑的《先锋文学:美国的十年实验性写作》
  • 评奥斯卡·王尔德的《社会主义下的人的灵魂》
  • 乔治·基辛
  • 评珍·波顿的《一位巫师的全盛时期》
  • 评奥斯波特·西特韦尔的《美妙的早晨》
  • 评罗伊·詹金斯的《艾德礼先生:一本未竟的传记》
  • 评格雷厄姆·格林的《物质的心》
  • 评休·金斯米尔的《迟来的黎明》
  • 评巴林顿·朱利安·沃伦·希尔的《伊顿杂忆》
  • 评巴拉钱德拉·拉扬编撰的《作为思想家的小说家》
  • 评乔治·伍德科克的《作家与政治》
  • 评埃德温·贝里·伯尔甘的《小说与世界的困局》
  • 评路易斯·费舍尔的《甘地与斯大林》
  • 评让-保罗·萨特的《反犹人士的写照》,埃里克·德·马乌尼译本
  • 评艾略特的《对文化定义的注释》
  • 评莱纳德·拉塞尔与尼古拉斯·宾利编撰的《英国漫画册》
  • 评弗兰克·雷蒙德·里维斯的《伟大的传统》
  • 评伊夫林·沃的《斯科特-金的现代欧洲》
  • 为埃兹拉·庞德颁奖
  • 评温斯顿·丘吉尔的《他们最美好的时刻》
  • 评赫斯凯茨·皮尔森的《狄更斯:他的性格、戏剧与生涯》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左翼批评家的顶峰

    奥威尔在书评里反复强调,衡量艺术的唯一标准是看它们能不能流传下去。他对劳动人民和 “有色人种” 有着深沉的同情和理解。亲不亲,阶级分:他本人出生于下层公务员家庭,处于统治阶级的边缘,距离劳苦大众只有一步之遥。基本上可以当做英语文学的工具书,涵盖了二十世纪几乎所有知名的英语作家,奥威尔的嘴非常毒。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圣徒”也是打工人

      今天在互联网上用关键词 “书评 / 读后感” 搜索,我们能得到几百万条结果。但正如你今天所看到的这篇书评以及背后的作者一样,写书评大多只是为了一种休闲娱乐或者借题说事,并不会有多少人(其中也包括小说家与学者)将写书评作为一种严肃的职业。必须承认,一些 “书评作家” 只是空造的一个头衔,仿佛一个人将 “喜欢吃饭” 写在自己的简历之上。但翻阅完上海译文出版社《奥威尔全集》中整整三册《奥威尔书评》后,恐怕任何爱书人估计都愿意给奥威尔一个 “书评家” 的名号。从时空意义上说,距离我最近的书评是梁文道主办的《开卷八分钟》,这一档节目以品评冷门书与畅销书而出名,我也是从那一档节目中才知道:读书并不像学校教的那样,不仅可以表达本人对书的意见,也可以有理有据地批评作品乃至作家本人。《开卷八分钟》后来被剪辑成短音频节目,出版成精装本继续在互联网时代流通,但有心的受众其实都清楚一件事:不只是《开卷八分钟》,书评如今也是一种逐渐没落的媒介。这除了因为特定的文化与政治环境,最大的诱因还是媒介渠道的改变:在过去的时代,书籍是普通大众能接触到信息最廉价也最高效的渠道,书评的诞生就是为了缓解那个时代的 “信息焦虑”:由一些专业的书评人挑选出特定的书籍,概括书中内容,分析一本书优势劣势,是否值得阅读和购买。换句话来说,书评就是那个时代的 “短视频”,而当普通大众的信息渠道已经变成 “短视频” 的时候,我们不难想象用脑机接口给普通人 “洗脑” 将是未来世界难以避免的光景。顾名思义,书评在过去有商业价值,写书评在过去也只是营生的一种生意。我们在《奥威尔书评》中读到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报纸上连载的那种 “豆腐块文章”,一篇一两千字的短文需要以最简练的形式与文风描述作者生平、书籍内容、书籍优劣及推荐价值等固定要素。有时候,这种 “豆腐块” 还会被切得更碎 —— 当奥威尔用同样的两千字一口气评价三本书时,我们应该清楚它们并不是什么非读不可的经典。《书评》中大部分文章所记载的都是这种内容可有可无,形式高度统一的广告文案。但如果我们经受了当下流行由泛滥的情绪、碎裂的逻辑和让人哑口无言的语法组成的百字网络版 “大字报” 之后,回头读奥威尔那些看似平庸却久经训练的书评,难免会让人心生一种 “今不如古” 的感叹。然而这种对于 “过去的好时光”(英语作 Good Old Days)的怀旧,恰又是奥威尔本人最厌恶的情节。乔治・奥威尔自称是一个 “民主社会主义者”,这一身份让奥威尔的人生可以用他一本著作的标题概括 “上来透口气”。在红色阵营,他被视为反动分子,他的著作在他生前被半个世界禁止和批判;在蓝色阵营,他被视为极端分子,根据后世的解密文档,奥威尔在他写作的短暂二十多年人生中被英国情报机关紧密监视,直至他去世。奥威尔的政治自觉,让他在书评写作中褒贬分明。他对于基于底层人民与工人立场的社会观察,以及超越意识形态的个人经历有着极高的关注与期待。而对于极权主义、法西斯主义以及基督教与保守主义者的文学作品及政治小册,奥威尔则毫不吝惜使用他作为英国人特有的 “毒舌” 和他那颗独有的冷峻良心进行批评与讽刺。当奥威尔的笔锋只是触及那些陌生的人物与作品时,他的修辞颇为精彩;但当奥威尔的眼光瞥及我们熟悉的人物与文字时,他的言语又会毫不留情地戳痛我们。考虑到奥威尔曾在一篇书评中批评英国当局对出版传播的限制与审查,我们可以想象这些不留情面的文字已经是奥威尔本人字斟句酌之后的妥协之策。但奥威尔并不是一个政治家,他也是一个文人;正如 “民主社会主义” 毕竟还有一个前缀。乔治・奥威尔的难得之处就是他能够在脑中同时保留两种思维方式:在政治上保持距离和在感情上尊重理解。他可以在政治上批评王尔德对于政治的无知,但也会认同他对于政治的想象唤醒了战后欧洲对于 “大同社会” 的重新想象;他会在政治上批评狄更斯对于传统社会不切实际的想象与美化,但他也会尊敬狄更斯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那种笨拙的真诚;他可以在政治上揭示《格列佛游记》的幼稚与不现实,但他不会否定这本书带给他的启蒙与感动;他会在政治上批评苏联的帝国主义与专制政治,但他直言自己不愿意以此为借口去干涉他国内政;他会在政治上认同杰克・伦敦在《铁蹄》中展现的那种未来图景,但他也不会掩饰伦敦本人骨子中的法西斯气息。这世上有两种批评者:一种是无情的批评者,你不会愿意站在他的对立面;另一种是冷静的批评者,当你成为他的批评对象时,顶多会感叹一句:这个人性子太直,奥威尔显然就是后者。他在政治上的确是一个不可靠的盟友,但在现实中却不是个可厌的酸腐文人。对于保守与革命、传统与改变,奥威尔在书评中有过这样一段评论:“每一代人都认为自己比前一代人更聪明,比后一代人更睿智。这是一个幻觉,你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但你也应该坚持自己的世界观,即使代价是被认为是老古董,因为这个世界观来自于年轻一代人不曾有的经历,放弃这个世界观就相当于扼杀你的思想根源。”1929 年,奥威尔是一个经历过巴黎与伦敦底层生活,正为生计而四处打工的年轻人;1949 年,奥威尔出版了《一九八四》,这时他已经是一位见证了时代而生命渐弱的壮年文人。就在这短短二十年中,奥威尔亲身经历了如罗生门般的西班牙内战,熬过了徒留一地鸡毛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奥威尔在这二十年间写下的书评,可谓是他在自己的世界观下对历史变迁的记录与叙述,我们能在其中读到他对于西班牙内战史实的正本清源,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格局的展望,以及对新时代下传统人士与文化的盖棺定论与重新思考。假如没有奥威尔,那些曾风靡一时的文字与见解,那些备注 “情况不详” 的作家与历史记录,就只能是历史长河中的过眼云烟;而在奥威尔的记录与评论下,这些历史碎片被以某种形式和标准重组为了一种叙事 —— 这种叙事或许偏离 “客观的历史”,或许不惹人喜爱,但当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位瘦弱的英国作家对自己身为历史记录者与现实观察者的自觉时,我们或许就不会陷入奥威尔所批评的那种 “黑暗的历史循环论”。三册本的《奥威尔书评》,始于奥威尔对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的批评;终于奥威尔对一本狄更斯传记的不满。在 1929 年,奥威尔感叹 “要当一个诚恳的人终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在 1949 年他最后的时光中,他评价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一位 “幽默而坚强的老人”。我很好奇,假如奥威尔没有因肺炎早逝,而是一直活到了 80 年代,他对于同一批人物的评价是否会有变化?他会对于新时代的新事物有怎样的见解?他到那时又会怎样总结自己的一生?不过,这一切都只能是想象。只有上了十字架的耶稣才是救世主,只有倒在黎明前的鲁迅才会成为 “民族魂”,同样,只有一个早逝的乔治・奥威尔才能被捧为 “圣徒”。《奥威尔书评》告诉我们 “圣徒” 也是需要工作的,这大概会让那些造神者感到失望;但《书评》也让我们看到,圣徒的工作是可以也必须被世界看到的,这大概能让那些有志的实干家多一点希望。(公众号:lit_zhu1999)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