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全面呈现了一份知识事关人类生存的全球图景。

内容简介

雷恩教授分别考察了文字的演变、科学在古代世界的出现、近代早期的科学革命、知识的全球化、工业化等重大历史事件,最终在更广泛的知识史中重新构建了科学技术史。其研究方法借鉴了进化生物学、认知科学的相关成果,也融合了历史学、社会学的视角,又通过力学、化学、地质、农业等方面的具体例子,将多项具体研究整合进了一个大框架内。

因此,本书不只是一种通俗意义上对科学的“文化史”叙事,更是通过专业、清晰、严谨的方式,对自然科学各专业领域内的具体研究进行的深入分析。科学被置入更广泛的人类知识背景,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关键因素。

针对当前的“人类世”地质年代及其带来的多重挑战,本书还在最后部分提出了一个切实而饱含希望的建议:如果我们能够基于新兴的社会网络分析,更充分和完善地利用互联网,构建一个全人类共同的“认知之网”,也许,人类自身及其文化将最终得以长久存续。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中文版序
  • 本书的故事
  • 一项长期研究项目及其根源
  • 研究的两大轴线
  • 力学思想史
  • 知识史的纵向研究
  • 知识流通研究
  • 知识的更广阔背景
  • 走向知识的历史理论
  • 致谢
  • 第一部分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知识?
  • 第一章 人类世的科学史
  • 暴风雨
  • 谁在破坏我们的地球?
  • 作为知识问题的世界
  • 在科学史与知识史之间
  • 作为勾勒姆的科学
  • 知识如何演化?
  • 进化论的启发作用
  • 《科学革命的结构》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 全球学习过程?
  • 第二章 人类知识历史理论的要素
  • 本书的框架
  • 知识结构如何变化
  • 知识结构与社会如何相互影响
  • 知识如何传播
  • 我们的未来依赖何种知识
  • 第二部分 知识结构如何变化
  • 第三章 抽象与表征的历史性质
  • 抽象的力量
  • 哲学上的挣扎
  • 心理学的视角
  • 皮亚杰的抽象概念
  • 社会实践中抽象的根源
  • 作为物质实践的行动
  • 知识之物质体现的作用
  • 从发生认识论到历史认识论
  • 历史语境中的社会认知
  • 外部表征的生成性歧义
  • 谁抽象地思考?
  • 知识的三个维度
  • 第四章 知识系统中的结构性变化
  • 知识系统及其架构
  • 认知科学的作用与达尔文的榜样
  • 心智模型
  • 一个儿童故事
  • 默认设置
  • 科学思维中的心智模型
  • 知识系统如何演变?
  • 变革的诱因
  • 知识重组
  • 第五章 作用中的外部表征
  • 算术的出现
  • 文字的出现
  • 化学式的出现
  • 变化的图形表征
  • 第六章 作用中的心智模型
  • 力学知识的分期
  • 力学知识的类型
  • 理论力学知识的挑战
  • 调整直觉物理学的心智模型
  • 作为共享知识的亚里士多德主义
  • 近代早期技术的挑战性对象
  • 知识重组带来经典物理学的出现
  • 第七章 科学革命的本质
  • 哥白尼革命
  • 化学革命
  • 达尔文革命
  • 经典物理学的边界问题
  • 探索经典物理学的视域
  • 知识孤岛的出现
  • 狭义相对论的出现
  • 为新理论建造母体
  • 万有引力成为进一步变革的诱因
  • 爱因斯坦的等效原理
  • 数学表征vs物理解释
  • 过渡性综合
  • 知识整合的漫长过程
  • 第三部分 知识结构与社会如何相互影响
  • 第八章 知识经济
  • 社会中的知识
  • 作为边界问题的实践
  • 人类学界域
  • 社会制度
  • 制度与知识
  • 什么是知识经济?
  • 知识传播过程
  • 外部表征与知识经济
  • 规范性系统
  • 相互限制的僵局
  • 社会制度的物质体现
  • 症候性后果
  • 第九章 实践知识的经济
  • 建筑的知识经济
  • 建筑知识的表征
  • 管理与表征
  • 建筑学作为一门职业的兴起
  • 形成平台
  • 作为外部表征的标准建筑
  • 作为集体实验的建筑
  • 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宏伟穹顶
  • 第十章 历史上的知识经济
  • 无文字社会的知识经济
  • 早期文字社会的知识经济
  • 美索不达米亚的例子
  • 宗教框架下的知识生产
  • 从宗教的知识生产到哲学的知识生产
  • 经验知识的生产
  • 科学技术专家
  • 印刷革命
  • 知识资源的整合
  • 近代早期的知识社会
  • 工业化时代的知识生产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作为知识经济催化剂的战争
  • 大科学
  • 电子学的变革力量
  • 科学生产力的衡量问题
  • 新学科的兴起
  • 挑战科学的权威
  • 学术资本主义
  • 第四部分 知识如何传播
  • 第十一章 历史上的知识全球化
  • 需要一个全球的视角
  • 近期的科学全球化
  • 全球化的矛盾方面
  • 知识在全球化中的作用
  • 古代全球化及其沉积物
  • 传播过程的动力学
  • 作为近代早期科学涌现之条件的全球化
  • 作为文化折射结果的希腊科学
  • 希腊科学的复兴
  • 翻译网络
  • 伊比利亚全球化
  • 第十二章 自然科学的多种渊源
  • 需要一个进化的视角
  • 希腊和中国关于力学的早期文献
  • 欧洲科学向中国的传播
  • 殖民时代的传播
  • 第十三章 认知网络
  • 社会网络分析
  • 认知网络的三个维度
  • 作为网络现象的希腊科学
  • 中世纪的知识网络
  • 《天球论》的启发性例子
  • 广义相对论的认知共同体
  • 历史网络分析
  • 第五部分 我们的未来依赖何种知识
  • 第十四章 认知演化
  • 科学变得关乎存在
  • 扩展演化
  • 技术演化
  • 空间简史
  • 人类语言的出现
  • 新石器革命
  • 第十五章 “出全新世记”
  • 全新世泡泡
  • 人类世始于何时?
  • 氮史话
  • 意外后果的威胁
  • 第十六章 面向人类世的知识
  • 人类在人类世中的地位
  • 动 圈
  • 缺失的知识
  • 地方性知识的脆弱力量
  • 暗知识
  • 数字化、智能系统和数据资本主义
  • 迈向知识之网
  • 第十七章 科学与人类的挑战
  • 术语汇编
  • 参考文献
  •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