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在历史的空间中破译秦汉帝国的政治密码。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利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从个案分析入手,探讨秦汉王朝国家如何通过人为规划、设计,贯彻自身的观念和意图,从而将自然地理空间成功地塑造为政治空间、文化空间。

全书详细分析了门阙等人工建筑营造的政治空间的象征意义;秦代以咸阳为中心、朐县秦东门和高阙为端点的东西、南北两条轴线。又通过对汉代博士群体籍贯及活动地域的分析,讨论了汉代文化空间的流变等具体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宫阙意象与皇权威仪
  • 第一节 门阙与天子号令
  • 第二节 门阙与等级尊严
  • 第三节 “壮丽”与“重威”之外
  • 第二章 金马门与士人理想
  • 第一节 金马门前的待诏知识人
  • 第二节 狂人东方朔的“朝隐”
  • 第三节 由“滑稽”到“谪仙”
  • 第四节 金马的命运结局
  • 第三章 都城格局与国土坐标
  • 第一节 秦关中宫殿区的都门设计
  •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超长建筑基线
  • 第三节 高阙与“秦北门”设想
  • 第四章 东方国门与始皇功业
  • 第一节 暴虐秦政的耻辱柱
  • 第二节 秦东门的地理位置
  • 第三节 成山角的“秦东门”
  • 第五章 道路规划与军事交通
  • 第一节 两都交通线与函谷关
  • 第二节 秦直道的线路争议及始修年代
  • 第三节 飞狐道与汉代军事交通
  • 第六章 儒学流布与学术地理
  • 第一节 汉代知识人的学术传承与文化传播
  • 第二节 汉代博士的空间分布
  • 第三节 汉代两都区域的文化优势
  • 附录
  • 第七章 传车规制与交通出行
  • 第一节 肩水金关汉简中的《厩律》遗文
  • 第二节 刘贺“乘七乘传诣长安邸”考议
  • 第三节 悬泉汉简“传信”简释文校补
  • 第八章 “苻信”制度与边塞巡查
  • 第一节 “苻信”正名
  • 第二节 封泥及简文考释
  • 第三节 “塞曹”考论
  • 第四节 “苻信”所见汉晋交通地理信息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