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2千字
字数
2021-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审判中心主义诉讼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的视角予以审视,探讨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机制的建构路径。
内容简介
本书除绪论与结语部分外,分为六章展开论述。审判中心主义诉讼制度的深化亟须被追诉人取证能力的强化。
无罪推定原则、程序正义理论与证据裁判原则为被追诉人取证权强化机制的建构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其中,无罪推定原则为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机制的建构提供了权利源泉与舆论话语,程序正义理论为之提供了机会平台与制度保障,而证据裁判原则得以司法适用的逻辑前提与核心环节须臾离不开被追诉人取证能力的实现。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一、审判中心主义诉讼制度改革的深化亟须被追诉人取证能力的强化
- (一)审判中心主义诉讼制度的匡正与被追诉人取证能力的关联性
- (二)审判中心主义诉讼制度得以发展完善的三项共生制度也是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
- (三)我国审判中心诉讼制度得以顺利推进的基本路径也与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机制的建构方式相契合
- (四)审判中心主义诉讼制度深化改革的图景与被追诉人取证权强化机制的展望相一致
- 二、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机制的内涵与外延
- 三、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机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本书的研究方法
- 五、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无罪推定
- 一、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内涵
- 二、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发展
- 三、无罪推定原则与被追诉人取证能力
- (一)无罪推定原则开创诉讼权利新时代,为被追诉人取证权的实现提供权利源泉
- (二)无罪推定原则开启法治新思维,为被追诉人取证权的实现创设了舆论话语
- 第二节 程序正义
- 一、程序正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 (一)法官中立
- (二)控辩平等
- (三)公开参与
- 二、程序正义理论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发展
- 三、程序正义理论与被追诉人取证能力
- (一)公开参与为被追诉人取证提供了机会平台
- (二)控辩平等为被追诉人取证提供了制度保障
- (三)法官中立为被追诉人取证提供了救济途径
- 第三节 证据裁判
- 一、证据裁判原则的基本内涵
- 二、证据裁判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发展
- 三、证据裁判原则与被追诉人取证能力
- (一)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机制建构证据裁判原则适用的逻辑前提
- (二)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机制建构是证据裁判原则适用的核心环节
- 第二章 被追诉人强制取证权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 第一节 英美法系:正当法律程序的基本要素
- 一、英美法系强制取证的范围
- 二、英美法系强制取证的时期
- (一)审前程序强制取证程序
- (二)审判阶段强制取证程序
- 三、英美法系强制取证的条件
- 第二节 大陆法系:职权主导下的权利保障
- 一、大陆法系强制取证的范围
- 二、大陆法系强制取证的时期
- (一)审前程序的取证
- (二)审判程序的取证
- 三、大陆法系强制取证的条件
- 第三节 混合式诉讼模式:程序与实体兼顾的制度选择
- 一、混合式诉讼强制取证的范围
- 二、混合式诉讼强制取证的时期
- (一)初期侦查期间的取证
- (二)法庭审理期间的取证
- 三、混合式诉讼强制取证的条件
- 第四节 域外被追诉人强制取证权制度评析
- 一、范围宽泛但能力有别
- 二、贯穿全程但各有侧重
- 三、内容规范但法意存异
- 第三章 我国不同阶段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机制研究
- 第一节 侦查阶段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机制研究
- 一、我国侦查阶段被追诉人取证权现状的“三维”考察
- (一)模糊的立法
- (二)争执的学界
- (三)固执的实践
- 二、我国侦查阶段被追诉人取证权的困境研判
- (一)“构罪即拘”与“构罪即捕”的普遍化
- (二)侦查阶段超低的律师辩护率
- (三)单轨制侦查的控诉性
- (四)侦查权运行的封闭性
- (五)侦辩之间的排斥性
- 三、侦查阶段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机制的生成路径
- (一)明确辩护律师的自由取证权
- (二)丰富被追诉人及其亲友的取证手段
- (三)国家专门机关的积极配合和保障义务
- 四、侦查阶段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机制运行环境建设
- (一)取保候审适用的常态化
- (二)辩护律师获得的普遍化
- (三)侦辩沟通的实效化
- (四)权利救济的司法化
- 第二节 审查起诉阶段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机制研究
- 一、赋予被追诉人对物证的调查取证权与相关人证的差别化对待
- 二、充分保障辩护律师的调查取证权
- 三、完善被追诉人及其辩护律师申请调查取证权的实现程序
- (一)建构可操作性的申请调查取证程序
- (二)扩大申请调查取证权的主体
- 四、审查起诉阶段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机制运行环境建设
- (一)羁押成为例外情形
- (二)认罪认罚案件具结书签署的辩护律师是见证人而非背书人
- 第三节 审判阶段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机制研究
- 一、传统意义上的证据收集与固定
- (一)明确被追诉人及其亲友取证内容与手段
- (二)完善辩护律师取证权利
- 二、保障申请调查取证权
- 三、限制公诉机关的补充侦查权
- 四、人民法院自行调查取证权
- 五、审判阶段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机制运行环境建设
- (一)起诉状一本主义
- (二)证据开示制度
- (三)交叉询问规则
- 第四章 几类特殊证据信息的获取
- 第一节 同案犯供述的获取
- 一、同案犯供述的证据属性
- 二、被追诉人与辩护律师核实同案犯证言的具体路径
- (一)对于同案处理的同案犯证言的获取
- (二)对于另案处理的同案犯证言的获取
- 三、辩护律师核实同案犯证言的运行环境建设
- (一)进一步完善与扩大律师辩护权
- (二)建立辩护律师核实同案犯供述的同步录音规则
- (三)树立正确的侦查办案思维模式
- 第二节 政府部门拥有信息的获取
- 一、获取政府部门拥有信息的立法规定与实践窘境
- (一)立法规定
- (二)实践窘境
- 二、获取政府部门拥有信息的路径完善
- (一)申请主体
- (二)获取内容
- (三)期限要求
- (四)争议解决
- 三、涉及国家秘密与被追诉人取证权的保护
- 四、涉及商业秘密与个人隐私的证据信息获取
- 第三节 控方鉴定素材的分享与另行鉴定
- 一、获取控方鉴定素材的必要性
- (一)是保障被追诉人取证权的重要甚至唯一途径
- (二)是深化审判中心主义诉讼制度改革的根基性保障
- (三)是促生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源泉
- 二、我国传统鉴定启动模式的利弊分析与革新思路
- (一)我国传统鉴定启动模式的利弊分析
- (二)我国传统鉴定启动模式的革新路径
- 三、获取控方鉴定素材的程序设计
- (一)获取控方鉴定素材的主体
- (二)鉴定机构的资质
- (三)鉴定人获取控方鉴定素材的程序
- (四)鉴定意见的证据属性
- (五)鉴定意见异议的处理机制
- 四、“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的证人化建设
- 第五章 被追诉人取证能力与手段的扩充
- 第一节 构建公设辩护人值班律师制度
- 一、重大突破与历史局限:我国值班律师制度的运行分析
- (一)重大突破:律师值班制度的设置是我国法律援助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 (二)历史局限:我国值班律师制度的异化实践
- 二、立法、理念与格局:我国律师值班制度实现障碍的深度剖析
- (一)简单的立法
- (二)陈旧观念
- (三)桎梏格局
- 三、构建公设辩护人值班律师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一)必要性
- (二)可行性
- 四、建构公设辩护人担任值班律师制度的争点与释义
- (一)争点一:公设辩护人值班律师的性质
- (二)争点二:公设辩护人值班律师转化为辩护律师的案件范围
- (三)争点三:公设辩护人值班律师的组织架构
- (四)争点四:公设辩护人值班律师的有效辩护问题
- (五)争点五:公设辩护人值班律师的职能定位与功能扩充
- 第二节 构建律师调查令制度
- 一、律师调查令的本质释义
- (一)律师调查令是法院对调查令所载明的调查事项的支持
- (二)律师调查令并不因法院签发而当然具有“强制”属性
- (三)律师调查令并非使辩护律师沦为法官的“义务工”
- (四)律师调查令与司法不公平待遇并非一个层面的问题
- 二、构建律师调查令制度双重功用
- (一)破解辩护律师调查取证的“冰冷”难题
- (二)防止律师调查取证权被滥用
- 三、确立律师调查令制度的障碍分析:兼论对《六部委规定》第8条的质疑
- (一)混淆了证据收集与查明案件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
- (二)忽视了现代刑事诉讼三大职能间的本质区别
- (三)对“超职权主义”充满幻想
- (四)漠视了律师调查令的实践需求
- (五)对律师调查令的运行效果缺乏信心
- 四、确立律师调查令制度的具体进路
- (一)构建律师调查令制度的具体程序
- (二)律师调查令制度的运行环境
- 第三节 构建私人侦探调查取证制度
- 一、对“公通字1993第91号通知”的质疑与回应
- 二、构建我国刑诉中私人侦探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 (一)私人侦探是被追诉人私权取证的最佳助手
- (二)有利于缓解控辩甚至审辩冲突
- (三)有利于深化审判中心主义诉讼制度改革
- (四)有利于解决自诉人“告状难”顽疾
- (五)有利于监督侦查权的规范化运行
- 三、我国刑诉中构建私人侦探制度的忧虑与消解
- (一)关于私人侦探收集证据侵犯公民隐私权问题
- (二)关于私人侦探侵犯国家侦查机关的侦查权问题
- (三)关于私人侦探收集证据的证据能力问题
- 四、私人侦探调查取证制度构建的路径选择
- (一)私人侦探调查取证的委托主体
- (二)私人侦探的经营范围与方式
- (三)私人侦探工作遵循秘密原则
- (四)私人侦探行业的组织与人员
- (五)私人侦探及其单位的法律责任
- 五、私人侦探制度生成后应当取消退回补充侦查制度
- 六、余论:解决问题而非回避需求
- 第六章 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的保障机制与发展展望
- 第一节 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的重塑
- 一、未决羁押独立化
- (一)未决羁押的属性
- (二)未决羁押权的决定主体
- (三)未决羁押决定权的程序
- (四)未决羁押的适用原则
- (五)未决羁押的场所
- 二、逮捕措施令状化
- (一)我国逮捕常态化的原因分析
- (二)我国逮捕制度完善的路径设计
- 三、取保候审权利化
- (一)取保候审的属性
- (二)取保候审决定权的主体
- (三)取保候审适用难的原因
- (四)取保候审司法适用的条件
- (五)取保候审保证的方式
- 第二节 构建法官刑事追诉特别程序
- 一、建构法官刑事追诉特别程序的重要性
- (一)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需要
- (二)保障被追诉人取证与质证能力实现的需要
- 二、建构法官刑事追诉特别程序的具体路径
- (一)各级人大常委会设立法官刑事追诉委员会
- (二)巡回法庭负责审判制度
- (三)保障涉案法官的合法权益
- 三、建构法官刑事追诉特别程序的运行环境
- (一)刑事法官特别遴选程序
- (二)刑事法官任期轮值制度
- (三)公诉人定期聘请律师担任制度
- 第三节 建构强制措施司法审查机制
- 一、强制性侦查措施司法审查的正当性
- (一)以权力制约权力
- (二)以权力救济权利
- 二、强制性侦查措施司法审查的经典模式
- (一)司法授权:令状主义
- (二)司法救济:非法证据排除
- 三、我国强制性侦查措施设计与运行考量
- (一)侦查机关单方面追究被追诉人的行政治罪程序
- (二)强制性侦查措施的强制性本质被“掩盖”
- (三)强制性侦查措施被普遍适用并衍生功能异化
- 四、强制性侦查措施司法审查的模式选择
- (一)理想的模式
- (二)现实的模式
- 结语:认真对待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问题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类参考文献
- (一)著作类
- (二)论文类
- (三)其他类
- 二、外文类参考文献
- (一)著作类
- (二)论文类
- (三)其他类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法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法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由法律出版社与香港中华法律网合资成立。公司成立十多年来,以多媒体、全方位为人民传播法律为宗旨,积极开拓法律数据库、电子图书馆等产品的技术开发、市场运营,法律大数据的加工标引以及法律新媒体运营等业务。 由法律出版社主导,法讯公司承担的数字出版业务,在出版行业名列前茅,并获得“数字出版先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