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9千字
字数
2023-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对埃隆·马斯克和SpaceX公司初创时期艰难岁月的记录。
内容简介
跟马斯克一起工作是什么体验?本书讲述了36位初创成员与他共同疯魔、此生难忘的飞天故事。
2000年年底某天,29岁的埃隆·马斯克和好友阿迪奥·菜西聊创业时,说到自己一直对太空有兴趣。当晚他翻遍美国宇航局官网,发现美国航天业在阿波罗登月后毫无作为。马斯克决定为这个行业带来突破————他要去火星,就从造火箭开始。
2002年5月6日,SpaceX成立。马斯克投入1亿美元,能支持三次火箭发射。公司官网上写着:“我们正在寻找全世界的人才,以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项目,最终实现人类成为跨行星物种的目标。”业内无人看好,就连最初加入团队的几位高管也不真的相信马斯克能造出火箭。
2008年8月3日,第三次发射失败,资金耗尽。就在这样的时刻,马新克和团队用仅剩的零件组装好最后一枚火箭,进行了第四次发射。SpaceX团队所有成员全心全意关注着一个共同目标。他们加入马斯克的团队,加入他看似疯狂的火星移民计划,终于迈出了这重要一步————2008年9月28日,“猎鹰1号”火箭成功发射。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SpaceX成功的秘诀
-
推荐序二:商业航天的无限未来
-
推荐序三:从SpaceX的早期创业经历中汲取经验和勇气
-
序章 (2019年9月14日)
-
CHAPTER 1 创业初期 (2000年9月—2004年12月)
-
CHAPTER 2 梅林发动机 (2002年8月—2003年3月)
-
CHAPTER 3 夸贾林 (2003年1月—2005年5月)
-
CHAPTER 4 第一次发射 (2005年5月—2006年6月)
-
CHAPTER 5 卖火箭 (2002年8月—2006年8月)
-
CHAPTER 6 第二次发射 (2006年3月—2007年3月)
-
CHAPTER 7 得克萨斯 (2003年1月—2008年8月)
-
CHAPTER 8 第三次发射 (2008年5月—2008年8月)
-
CHAPTER 9 八个星期 (2008年8月—2008年9月)
-
CHAPTER 10 第四次发射 (2008年9月28日)
-
CHAPTER 11 步履不停 (2008年9月—2020年5月)
-
结语
-
鸣谢
-
SpaceX的主要员工 (2002年—2008年)
-
SpaceX时间线
-
本书联合推出方
展开全部
马斯克SpaceX传奇
历时两年写就的第一本完整讲述 spaceX 起飞的书。从三次发射失败九死一生到凤凰涅槃占据全球三分之二商业卫星发射的传奇。SpaceX 成功的第一要素是马斯克的身先士卒无敌领袖气质,第二是从马斯克到一百多初始团队的疯狂精神,每一个人都是优秀的工程师,而且从小就有航天之梦。否则是不可能被那么疯狂的计划所吸引。哪个国家都有优秀的人才,真正的问题是有没有足够的舞台让这些人才充分绽放光彩?现在中国小型火箭公司也很多,还得加油啊。最后,也看到了美国庞大的老旧公司的慢慢没落,花着几倍于 spaceX 的成本仍然垄断着美国军方卫星发射市场。本书翻译的极为精彩,忍不住会看看原文怎么写的。经历三次失败以后,准备最后一次发射的时候,中译本写到 "不成功便成仁!",英文版里是 "it was fly or die!"
创新思维和毅力对于创业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和毅力对于创业的重要性。马斯克通过颠覆性创新思维,挑战了传统航天产业的观念,打造出了 SpaceX 这个航天领域的巨头。他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创新思维模式是马斯克成功的关键之一。他运用 “第一性原理” 思考问题,从根本上去挑战传统的观念和做法,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我们应该从本质上去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案。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是马斯克成功的关键之一。在 SpaceX 的初创时期,经历了诸多困难和挫折,如火箭发射失败、资金短缺等。然而,马斯克并未因此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寻求突破。马斯克希望人类能在火星建立永久居住地,这个目标虽然具有挑战性,未来人类在太空探索中的可能性。未来的探索将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和坚持,克服各种挑战和困难。
每日一书:《冲向火星》。SpaceX 是为实现 “让人类移民火星,成为跨星球物种” 目标而聚在一起的团队,本书记录下所有团队成员的浪漫和坚持,解答了这支团队究竟如何跨出从 0 到 1 的这重要一步。近年来,埃隆・马斯克和他的 SpaceX 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可以回收并多次发射使用的 “猎鹰” 火箭,还是成批发射的成百上千颗 “星链” 卫星,或者已经实现载人飞行并与空间站对接的 “龙” 飞船,以及新一代巨型运载工具 “星舰”,SpaceX 的一举一动都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牵动着全球航天领域的神经。成本最低、综合效益最好的方法都是实践出来的。起步时并没有人知道确定的答案,只有快速行动起来,摸着石头过河,才有可能在实践和不断试错中得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从 SpaceX 成长的早期历史我们也能看到,团队和人是极为关键的。每个人都怀着决心和勇气,有永不停歇的热情和亲力亲为的实干精神,百折不挠地去创新,才能使事业实现从 0 到 1 的突破,并获得长足的进步。那一刻,孩子般的笑容绽放在马斯克的脸上。“嘿,” 他转向我说道,“你能相信吗,就是这样一个大家伙,会在四十五亿年来第一次将人类带到另一个星球上。我是说,有可能。当然未必是这一艘,但将来总有一艘会做到的。” 他发现美国乃至全球航天发射行业存在着系统性的问题,这并不是提供资金就能解决的。马斯克意识到,即便 “火星绿洲计划” 成功了,美国宇航局获得了双倍预算,到头来这些钱很可能只会被用于一些做做样子的太空计划。但马斯克想要的,是让人类真的能够进一步探索太阳系,并在其他星球定居。肖特威尔和马斯克看似毫无共同之处,但骨子里是同一类人。马斯克是个直肠子,有时候直到让人难以应对;肖特威尔却总是面带微笑,妙语连珠地化解尴尬。但就在如此迥异的外表之下,他俩却有同样的无畏信念,一心就想为了构建理想中的行业愿景向前冲。到了临近第三次发射时,SpaceX 再也不是只有几十个人挣扎着创业的小团队了,它已经越来越像一家真正的火箭公司。美国宇航局在 2006 年 8 月与 SpaceX 签订了一笔大合同,这让公司有资金将当时散落在埃尔塞贡多四栋大厦里的所有人都整合到霍桑附近的一个独具特色的白色工厂里办公。公司的新地址是火箭路 1 号。多年以来,波音公司都在这个庞大的厂房里组装波音 747 飞机。鲍勃・里根第一次看到波音公司的这间旧厂房时,并没有产生什么好印象。里根是马斯克在公司成立初期聘请的一名机械师,他回忆道:“这个建筑真是丑极了。我被委派去负责大楼的改造工程,这简直是我经历过最可怕的噩梦。”“第三次发射的失败是毁灭性的,” 钦纳里说,“埃隆在早前说过,他会负担前三次发射的费用。他想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地去做出尝试,但他能像这样坚持多久呢?失败三次算是不少了。” 在航空航天领域,几乎没有谁能挨过这么多次失败。当马斯克走进食堂区域的时候,沸腾的人群安静了下来。他发表了三分钟的简短演讲,内容非常有他的个人风格。他说那一天是 “他生命中最棒的一天”。但一如往常,马斯克说还有许多工作在等着大家。就算是在人生中最棒的下午,他依旧没有忘记远在火星的目标。“这只是迈向火星的许多步中的第一步。” 他说道。最后,马斯克说,大家要尽情享受 “一个真正的庆功之夜”。事实也确实如此。那段时期马斯克十分辛劳,这在阿什利・万斯撰写并于 2015 年出版的《硅谷钢铁侠》一书中有详细记载。2008 年的夏天和秋天,马斯克面对着无情的负面新闻,经历了 “猎鹰 1 号” 的第三次发射失败,甚至有人建起了一个叫 “特斯拉临终倒计时” 的网站。那段时间的马斯克就像 “活死人”,他有时会从噩梦中惊醒,尖叫着,感到身体疼痛。人们担心他会在重压下崩溃,或者因为心脏病突发而猝死。
- 查看全部20条书评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