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现代研究,探讨古典美学在现代的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现代价值研究丛书”之一,从“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现代价值”这一宏大话题着眼,研究存活于现代文艺批评、现代文艺美学建设中的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范畴、概念、术语,分析它们的古典意义及其在现代的生成、延展。

全书选取了“言志”“比兴”“意境”“意象”“气韵”“教化”“妙悟”“童心”“疏野”“自然”“中和”“通变”“言意”“品味”十四个范畴进行分析探讨,对我们思考中国传统文艺思想的当代境遇、中国文论的古今转换、中华传统美学精神在当代的弘扬与复兴,具有直接的、实质性的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总序
  • 通向现代的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范畴编写组
  • 第一章 言志
  • 一、古老的概念进入现代批评
  • 二、具“现代意识”而又不把古人“现代化”
  • 三、古代文论范畴研究的重要突破
  • 四、王文生“中国抒情文学理论体系”中“言志”论的新阐发
  • 第二章 比兴
  • 一、比兴意义的历史发展
  • 二、比兴意义的现代阐释
  • 三、比兴与中国现代文艺美学
  • 第三章 意境
  • 一、意境之两条主脉
  • 二、意境之现代阐释与意义增殖
  • 三、结语
  • 第四章 意象
  • 一、“意象”概念在当代语境中的不同理解
  • 二、“意象”在中西方的各自发展
  • 三、中西意象论的两次汇通
  • 四、未必是结论的结论:意象的核心在似是而非的审美特性
  • 第五章 气韵
  • 一、关于“气韵”的几点认识
  • 二、中西比较视野下对“气韵”的现代阐释
  • 三、指向未来的“气韵”范畴
  • 第六章 教化
  • 一、古代文艺美学中“教化”范畴的运用及特征
  • 二、教化与净化
  • 三、“教化”范畴在近现代美学中的运用和发展
  • 第七章 妙悟
  • 一、“妙悟”解析
  • 二、“妙悟”与“直觉”互释沟通之可能性
  • 三、现代学界“以世界性知识与眼光”对严羽诗学的互通性阐释
  • 四、“妙悟”与克罗齐“直觉”说之比较
  • 第八章 童心
  • 一、童心溯源
  • 二、李贽“童心说”的文艺美学内涵
  • 三、“童心”与“老成”“第二次天真”
  • 四、现代语境中的“童心”意蕴
  • 五、结语:“童心”的现代价值
  • 第九章 疏野
  • 一、“疏野”范畴考辨
  • 二、“疏野”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接受与阐释
  • 三、来自“旷野”的呼唤
  • 第十章 自然
  • 一、因内符外:具有本体论色彩的“自然”诉求
  • 二、直寻兴会:艺术创作论上的“自然”追求
  • 三、从“清真”到“平淡”:美学风格上的“自然”趣尚
  • 四、在“自然”的批评标准上,儒、道美学传统的会通与差异
  • 第十一章 中和
  •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中和”的研究与阐释
  • 二、中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想的“中和”底色
  • 三、现代新儒学的“中道”精神
  • 四、结语
  • 第十二章 通变
  • 一、《文心雕龙》“通变”观通向现代的线索
  • 二、文化复兴论语境中的《文心雕龙》“通变”观新解
  • 三、现代文学的古今、雅俗之辨
  • 四、结语
  • 第十三章 言意
  • 一、言不尽意
  • 二、言意之辨
  • 三、文之为文
  • 四、言意之辨的现代审视
  • 五、结语
  • 第十四章 品味
  • 一、“品味”之溯源
  • 二、“品味”与解释学之因缘
  • 三、作为直觉和体验的品味美学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