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研究分析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

内容简介

本书在提出金融消费者的概念、保护基本原则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金融经营者说明义务、劝诱适合性、冷静期、金融经营者民事责任等具体规则。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与维护金融市场自由竞争机制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如果忽视了对消费者的保护,放松管制的市场化改革将会酿成一场危机。对此,经历过1990年代银行业危机的日本金融法制经验与教训颇具研究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经济法文库》总序
  • 导论
  • 第一章 金融消费者与金融商品
  • 第一节 金融消费者
  • 一、个人的金融需求
  • 二、金融消费者群体的形成及其弱势地位
  • 第二节 金融商品
  • 一、金融商品的含义
  • 二、金融商品的特性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金融消费者保护法理论
  • 第一节 消费者保护法的基本原理
  • 一、消费者保护法的由来
  • 二、消费者保护法的性质
  • 三、消费者保护法的渊源
  • 第二节 金融消费活动的特殊性
  • 一、金融交易的信息不对称
  • 二、金融消费者的认识局限性
  • 三、金融交易的利益对立性
  • 四、金融交易的风险性
  • 第三节 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基本法理
  • 一、金融监管规范与金融消费者保护规则之辨
  • 二、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基本立法原则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日本的金融消费者法律保护机制
  • 第一节 日本金融法律移植动向与“大爆炸”改革
  • 一、日本的法律移植传统
  • 二、金融法制的美国模式及其局限性
  • 三、借鉴英国金融法制改革经验
  • 第二节 日本金融消费者相关立法的缺陷
  • 一、日本金融“大爆炸”遭遇消费者受害危机
  • 二、消费者保护基本法的不足
  • 三、金融立法的保护不足
  • 第三节 日本金融消费者立法保护的统一化进程
  • 一、日本消费者基本立法的修订与完善
  • 二、日本金融“二次爆炸”加强金融消费者立法统一保护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金融机构的说明行为规则
  • 第一节 金融机构的说明义务
  • 一、从“买者自负”到“卖者注意”
  • 二、金融机构说明义务与强制性信息披露义务之辨
  • 三、金融机构说明义务的日本相关立法
  • 第二节 说明内容与说明方式
  • 一、说明信息的针对性——关于“重要事项”
  • 二、说明信息的可获得性——关于“书面交付”与“标志揭示”
  • 三、说明信息的可理解性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金融机构的劝诱行为规则
  • 第一节 劝诱行为的适合性原则
  • 一、适合性原则概述
  • 二、日本相关立法中的适合性原则
  • 第二节 禁止不当劝诱行为
  • 一、日本金融机构的不当劝诱行为及规制
  • 二、日本金融机构不当劝诱行为规则的统一化
  • 第三节 冷静期规则
  • 一、冷静期规则的产生与发展
  • 二、日本有关金融交易的冷静期规则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金融机构的民事赔偿责任规则
  • 第一节 金融机构的民事赔偿责任
  • 一、金融机构民事赔偿责任的法律依据
  • 二、日本早期的司法实践
  • 三、“交易型侵权行为”的司法实践
  • 第二节 日本金融立法对侵权责任规则的修正
  • 一、“交易型侵权行为”的局限性
  • 二、金融机构民事责任要件的简化
  • 三、关于惩罚性损害赔偿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我国金融消费者立法保护现状及借鉴
  • 第一节 中日金融法律体系、金融制度改革相似性
  • 一、中日金融法律体系的相似性
  • 二、中日金融制度改革的相似性
  • 第二节 我国金融消费者立法现状分析
  • 一、我国金融消费者群体概况
  • 二、金融消费者的被害现状
  • 第三节 我国金融消费者立法保护概述
  • 一、消费者保护立法
  • 二、金融立法
  • 第四节 构建我国金融消费者立法体系的初步构想
  • 一、确立个人在金融活动中的消费者地位
  • 二、金融消费者保护规则分析与借鉴
  • 三、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的统一化思路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