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类型
7.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3千字
字数
2023-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深刻探讨了高学历的光环悄然消失的背后,职业教育或许更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一位经济学家的视角,详述了他对美国现行教育系统的疑惑,对教育真实回报的反思以及探究教育给社会带来的真正价值。
卡普兰通过六年时间,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发现与教育相关利益者(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和雇主)的“证词”相结合,客观且有力地指出了教育过度导致的社会成本增加、教育溢价、学历通胀,以及探讨了将大量的时间及金钱花费在当下的教育中是否合理等问题,论证严谨周密,论据翔实全面。
卡普兰赞同用信号理论解读教育的价值,但又反对将教育的价值仅视作信号的观点。以上述“合四为一”的跨学科研究视角来审视教育的真谛,看似有些“离经叛道”,但他对于未来教育改革方向的探索,用信号模型解谜教育的真正价值,新视角解读教育与灵魂、启蒙的关系,具有开创性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序言
-
前言
-
信号:为什么教育无用,市场却愿意买单
-
教育:个人获利,社会资源浪费
-
第一章 教育的神奇之处
-
与现实脱节的教育
-
魔法的回报
-
信号模型基础
-
何谓“教育信号”(Education Signal)?
-
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
-
“毫无意义”的信号
-
猜猜这个谜
-
点石成金
-
第二章 无用的教育无处不在
-
课程设置
-
可以衡量的学习效果
-
关联的重要性
-
教育让你更聪明
-
如何取得优异的工作表现
-
自律与职场准备
-
人脉
-
教育的虚伪承诺
-
第三章 无用的教育带来丰厚的回报
-
教育的丰厚回报:被忽视的能力偏差现象(Ability Bias)
-
修正能力偏差:所见大于所得
-
劳动经济学家VS能力偏差
-
小麦VS麦麸?
-
文凭主义(Credentialism)是国家产物吗?
-
低估了教育的好处?
-
教育的真实回报
-
第四章 信号模型:答疑解惑
-
“羊皮效应”(The Sheepskin Effect)
-
就业失衡(Malemployment)与文凭通胀
-
雇主学习(Employer Learning)的速度
-
个人教育溢价VS国家教育溢价
-
如何看待考试分数?
-
劳动经济学家VS信号
-
第五章 教育的个人回报
-
教育的个人回报:启蒙知识
-
教育的个人回报:计算所有重要的因素
-
教育的个人回报:以“好学生”为例
-
教育的个人回报:其他学生的情况
-
实用建议——献给对教育持谨慎态度的学生
-
存疑之处
-
用电子表格计算你的个人回报
-
第六章 教育的社会回报
-
教育的社会回报:启蒙知识
-
教育的社会回报:重新计算所有重要的因素
-
教育的社会回报:纯粹的社会收益
-
计算教育的社会回报:谨慎的信号假设
-
计算教育的社会回报:合理的信号假设
-
计算教育的社会回报:你居然称之为合理?
-
搜寻任何可能存在的社会回报
-
存疑之处
-
教育的“德雷克公式”(Drake Equation)
-
第七章 我们需要更少的教育
-
鼓吹教育的最佳论据:错在何处?
-
学校教育能塑造灵魂?
-
你的“白象”有多大?
-
削减教育:原因、对象与方式
-
高昂学费和沉重学生债务下隐藏的奇迹
-
提高毕业率?
-
信号与社会公正
-
我的真实想法
-
为什么不对“受教育”征税?
-
错误的救世主:在线教育
-
社会期望偏差(Social Desirability Bias)中的政治问题
-
第八章 我们需要更多的职业教育
-
为什么职业教育值得关注?
-
第九章 童工的问题何在?
-
职业教育无用?还是1>0?
-
重构青春
-
第十章 教育与灵魂的关系
-
功德无量的教育
-
塑造灵魂的备选方案
-
被置若罔闻的高雅文化
-
政治正确就是一只纸老虎
-
“投票总动员”
-
现代生活方式
-
拓宽视野
-
玩耍的价值
-
愤世嫉俗的理想主义者
-
第十一章 五谈教育与启蒙
-
人物表
-
聊天#1:教育到底有什么好处?
-
聊天#2:大学与无法摆脱的困境
-
聊天#3:教育投资价值何在?
-
聊天#4:你为什么讨厌教育?
-
聊天#5:教育VS启蒙
-
总结
-
如果你亦感同身受,请大胆发声“举证”
-
教育的荒唐之处
-
技术附录毕业率和学生能力
展开全部
每日一书:《教育的浪费》。一个人教育层次越高,标志着他的生产能力越强。教育不一定要具有内在价值,对教育的投入本身就反映出卓越的个人能力。卡普兰认为,当下美国教育投入资本过高,而收益 —— 可以创造出社会价值的人才数量却不理想。卡普兰怀揣对教育制度的疑问,以六年的调查研究、大量的实例,以及统计学数据向读者证明了当代美国教育制度中诸如教育过度导致的社会成本增加、教育溢价、学历通胀,以及质疑了大量的时间及金钱花费在当下的教育中是否合理等社会问题。书中提到一份关于《中学生参与度调查》的报告称,66% 的高中生认为每天上课都很无聊,17% 的学生认为每节课都很无聊,只有 2% 的学生认为上课并不会感到无聊。究其原因,82% 的学生认为教材无趣,41% 的学生认为教材上的知识与自己无关。一份关于大学生时间分配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周花费 13 个小时学习,12 个小时进行社交,11 个小时用于娱乐以及 6 个小时看电视,另外其他时间用于锻炼等其他项目。而如果对我国当代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又会有怎样的结果呢?教育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呢?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在拿到了好的文凭后就对知识不再感兴趣了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卡普兰认为,教育其实有两个价值:一是教育的工具价值,即 “功能性教育”。这种教育只需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知识便可以实现,而且随着教育资源的泛在化,这种教育也不一定完全在学校完成。二是教育的内在价值,是指除了获取高等学历外,我们接受教育的真正意义。卡普兰提出想要体现教育的内在价值,需要三个要素:1. 富含价值的内容。用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2. 娴熟的教学方法。这需要我们的教育者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跟上时代步伐,让学生有新鲜感。3. 主动学习的学生。只有学生对获取知识产生渴望,产生兴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卡普兰认为当代学生们不仅需要学历,更需要学力,这点我非常认同。同样,我们的教育者也不能只停留在教授知识这个层面上,而是要注重教育的内在价值和教育的活力。一百前年,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 “生活即教育”,他要求实现 “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慢慢去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慢慢去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慢慢去干;解放孩子的嘴巴,让他们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学自己渴望学的东西。而这些,今天也还有很大的空间。而且,我认为,仅靠 “双减” 落地还是不够的,还有很多问题要思考。在推进教育改革的路上,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才能应对高速的社会变化,培养出更符合当下社会多元化人才。发展职业教育,更有针对性地为社会发展培养专业性人才是当下社会所必须的改革道路。为了推进职业教育的前进,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我们联合地方机构,大力组织 “中央教育扶贫国家工程”,通过职业学校给学位和企业岗位,通过财政综合保障 “三管齐下” 来吸引学生,鼓励多种教育主体提供培训服务并提倡放宽产业发达地区、用工紧缺地区、中职教育发达地区等招生限制,以此来鼓励我们的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未来的学习,职业道路。书中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些思考,也可以对我们有所借鉴。总之,我们的教育正处在大变革的前夜,如何建设一个适合这个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如何培养出适应多元化社会、多变化世界的人才,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本书用经济学家的眼光看教育,对于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学历文凭、教育投入、职业教育、学习动力等关键性问题,是很有裨益的。🌿教育有很大一部分价值就是向外界发信号。从一个人的教育背景,便能很快推论出他是什么样的人 —— 这一理由相当充分,因为教育背景是一种信号,充分展现了学生的能力与品格。当你听到有人仅用 3 年时间就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的学士学位时,你的脑袋中会马上冒出两个字:天才。当你听到有人在过去 10 年里一直拿不到学士学位,仅是因为少修了 1 门课,你会觉得此人 “懒惰”。当你听到有人从高中辍学时,你会断定他 “不太聪明”。当你听到有人高中辍学,但是那个人随即在 GED(美国高中同等学力考试)考试中名列前茅,你会认为他 “很聪明,但非常懒惰,或者总惹麻烦”。谁都不会否认,教育具有一项重要的功能:为劳动力贴上认证标签 —— 发文凭。单凭这一点,教育就是大有用处的,难道不是吗?” 此话不假,然而,对于教育的拥护者来说,这种论调颇为危险。如果教育的作用仅局限于证明劳动力质量,那么,削减教育,社会反倒会变得更好。🌿教育发出的 3 大信号:智力、责任心和服从力。当然,教育还能释放出许多其他信号。比如,通过一个人的教育背景可以看出他的家庭是否富裕,他是否具备国际化视野,甚至他是否有酷爱国外电影之类的兴趣。然而,对于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雇主来说,这些信号反倒是一种干扰。学业成功的道路是由智力、责任心和服从力这 3 者共同铺就的。你的学业成绩越强,雇主会越发相信,你具备以上 3 大特质。教育也是另一种特质的信号,这种特质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服从力,即工作者对社会期望的理解和服从。🌿 教育最特别的地方在于,社会中几乎每个人都过度神化了教育的作用。当下在美国,品行优良的孩子都会问一个问题:“我怎样才能在学校得第一名呢?” 却没人发出这种质疑,“难道去学校只是为了得第一名吗?” 教育成功和职业成功之间的确存在一种天然的紧密联系,究其原因在于,完成两项挑战都需要相似的品质。但是社会规范就像一双无形的推手,极大地增强了这种联系,使之变得异常紧密。此外,要注意的是,这种联系在被外部社会规范强化的同时,其自身也在不断自我强化。🌿 最后的赢家 —— 也就是得到最好工作的人 —— 就是在战争最后依旧屹立不倒的那一个。🌿 (语文和数学最重要)在现代经济中,读写和计算能力是几乎所有工作都需要的技能,因此英语和数学这两科最为重要。为什么科学不重要呢?当然,科学对社会发展非常有用。然而,只有少数科学家需要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其他人在未来的工作中用不上高深的科学知识,充其量,我们只需要了解科学家有什么新的发现或结论就行。🌿 教育提高了所谓的 “晶态智力”,而不是 “流动智力”。教育并不能提高人民的智力水平。平时教育会接触很多测试智商的问题,因此,受教育者智力水平,在读书时测试可能会 “虚假性” 提高,但是这不是真正的提高。原因只是因为接受教育,我们平时已经接触过哪些题目。
教育浪费 有理有据
《教育的浪费》这本书的作者言辞非常大胆也可以说 “离经叛道”,观点很犀利甚至有点儿 “愤世嫉俗”,但一点儿也不哗众取宠。他是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有着 20 多年的教育经历和 10 多年的求学经历,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有 40 多年待在学校里(包括学生生涯和教育生涯)的经历。书中写到的他对教育的思考是基于他自己的求学和执教经历,并查阅大量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资料,采用较为严谨的科研方法,一步步论证得出结论的。书中附有很多用来佐证的数据和统计图表,这与他是经济学家的职业习惯不无关系。因此,他的这些看似 “耸人听闻” 观点也不是全无道理的,可能会有偏执的地方,但作为拥有主流价值观的我们,尤其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界或政界人士了解甚至反思一下也是很可取的。朱永新教授给它作序推荐应算是官方的一种 “软” 认可吧。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反对教育的 “唯人力资本论”,强调教育的 “信号模型论”。作者认为 “人力资本” 与 “信号” 之比是 10:40。那这个 “信号模型” 主要是啥意思呢?它指的是教育的功用主要是向外界传递信号,这个信号由 “智力、责任心和服从力” 三个要素组成。对于个人(这里的个人是作者书中划分的好学生和优秀学生这两类,大致相当于我们口语中的中等偏上以上的学生)回报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到的回报越大。对于社会回报来说,教育的投入产出比几乎是零,通俗的讲就是没啥明显作用(这个观点确实让我感到匪夷所思,但面对作者的一步步论述,一组组真实数据,我又有点儿相信了)。 从个人回报的角度看,因为有正向关联,所以会导致文凭通胀。虽然说的是美国的现象,其实我们国内也呈现出了这种趋势,我们语境里的 “学历贬值” 不就是这样的吗?大家都想通过提高学历来提升自己的待遇,最后本来用人单位原本高中学历就可以胜任的工作现在要大学本科(专科)学历了,原来要学士的单位现在至少得硕士以上才可以了。 那么用人单位为什么招聘时会在学历上这样水涨船高呢?因为教育的 “信号” 传递。用人单位招聘来的员工需要的实际能力可能仍然要在招聘后培训或者边干边教,但他们通过文凭把筛选的成本交给了大学(教育),在用人单位看来学历越高表明智力越高、责任心越强、越有服从力。在我们国家,可能不仅追求学历还要讲究学校出身。而这些就导致了现在家长学生越来越焦虑,压力越来越大。就像所有人都补课了,最后提高的是录取分数线。社会上大部分都是大学生的话,那么招聘工作的起点就是本科。所以,作为个人来说,你只能陷入 “内卷” 之中。 而从社会回报来说,不管有多少大学毕业生,能找到高收入工作的那些人,即使在不加大教育投资、大部分人上不了大学的情况下,找到高收入工作的人还是他们。除了基础的常识教育,绝大多数大学甚至高中传授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是用不到的。不论是实用知识还是人文精神方面,教育都没有起到传统教育观念所说的作用。因此作者认为不应继续加大教育的投入而是要采取教育紧缩政策。 读了这本书,我现在有点儿理解现行中考普职分流这个政策了,它跟作者提倡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路如出一辙。 客观讲,作者的观点对我冲击挺大的,他的这些理论是我之前很少接触到的,有一些我能够理解,有一些作者还没能很好的说服我,但我非常开心能读到这样挑战已有认知的著作,感谢朱永新教授的推荐。
对教育内卷的反思
考研高考化、学历贬值与内卷、高考工厂、天价补课班…… 教育看似带来的是技能,其实只是张纸,而这件事对社会资源和个人生命都是种极大浪费。作者不是在排斥一切教育,而是给出了反思:我们这个时代,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中译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有限公司是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出版板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是197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翻译出版机构,先后隶属于国家出版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中译出版社业务由单一出版联合国读物发展到译介出版世界各国的优秀作品,由出版语言翻译类著作发展到出版各类综合性书籍,逐步形成了以中译国际、中译外语、中译少儿、中译社科、中译财经为主要内容的出版格局。年出版新书500余种,输出版权160余种。
中译出版社立足于国际化定位,全面推动文化繁荣和出版“走出去”战略。出版社秉承高标准与高品质的宗旨,积累了大量蜚声海内外的知名翻译家、语言学家、作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优质作者资源,策划出版了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品力作,为沟通中外,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架起了文化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