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3千字
字数
2022-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揭示IP热现象内涵及其带来文化产业变革。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事实考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交往理论、消费社会理论、媒介场景理论等剖析中国互联网IP热现象,系统分析网络新感性的生成路径、原因及其带来的文化产业变革。
研究提出了IP热现象出现的感性内涵,建构了IP化产业运作的理论模型,为互联网时代把握IP的概念及价值提供了新视角。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第一章 IP热出现及升温的感性内涵和产业逻辑
- 第一节 IP热的基础:网络小说写作的媒介化感性内涵
- 一、网络小说的感性特征
- 二、网络小说的感性内蕴
- 第二节 网络小说多媒介改编中的IP化扩容
- 一、在移动互联网扩展下的手机游戏IP产业化
- 二、网络小说影视改编驱动下的影视产业IP化发展
- 第三节 网络感性制造效益推动IP化产业扩张
- 一、网红IP:个体感性制造的权利承认和产业化内涵
- 二、文化IP:文化感性品质和意义品质的现代化
- 三、旅游IP:深度意义体验中的休闲品质设计要求
- 第四节 泛IP商业时代的感性制造逻辑
- 一、品牌IP化与IP化品牌打造
- 二、网络热词创造中的可逆化信息感性
- 第二章 IP热产生的文化背景与产业文化内涵
- 第一节 中国互联网IP热的文化背景
- 一、消费社会
- 二、全球化
- 三、现代性语境下中国文化的双重性
- 第二节 中国互联网的独特网感
- 一、中国门户网站的特征
- 二、中国互联网“门户化”基因的形成
- 第三节 知觉凸显的IP化审美内涵
- 一、情感化人格仿像
- 二、伴随式时间感
- 三、景观化场景
- 第四节 审美社群中IP的文化形式
- 一、新等级制度
- 二、人格化审美客体化动力机制
- 第三章 以互为感性承认为基础的IP化产业特征
- 第一节 虚拟互动中的IP社群经济
- 第二节 以文化设计为核心的创意经济
- 第三节 IP互动经济的产品模式
- 第四节 网络互动催生的IP化聚合产业链
- 第五节 IP化网络感性制造的企业形态
- 第六节 IP经济中资本与市场的规范化要求
- 第四章 IP化产业运作的理论模型
- 第一节 新场景发现与场景制造
- 第二节 IP经济的产品策略
- 第三节 支付环节的审美化场景价值挖掘
- 第四节 大数据的共享精神与预测伦理
- 第五节 IP化品牌的感性影响力与资本承认
- 第六节 IP联合与跨界的影响力合作机制
- 第五章 IP化感性结构的社会文化影响
- 第一节 IP社群中的深层动力机制
- 第二节 IP社群与现代文化认同
- 第三节 IP化产业创意结构的理论分析
- 第六章 开阔IP化产业的研究视野
- 第一节 主体哲学视野中IP热研究的几个问题
- 第二节 互联网技术的交往内涵
- 第三节 交往理论切中IP化产业研究视野
- 一、交往理论能够揭示出IP热中审美实践的规范背景
- 二、交往理论使IP设计的文化伦理意义在规范语境中得以有效探讨
- 三、交往理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IP热的中国语境
-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