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71千字
字数
2022-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主要介绍了从史前时代到民国时期江苏农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内容简介
江苏农业是中华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变化离不开古代中国整体政治与经济格局的变迁。在历史上,中国传统农业重心经历了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的过程。由于江苏地区地兼南北的自然地理属性,使江苏地区的农业发展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处于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本书主要关注万年来江苏农业的起源、发展脉络、历史变迁和结构变化,注重江苏农业生产与政治、经济、社会,乃至区域文明演进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以时间为线索、以不同地域为参照系,从种植业、畜牧业、蚕桑业、林业、渔业、农田水利等大农业领域视角,尝试分析江苏各地区的农业发展形态变化的成因、结果,以及对江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上的深远影响。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纂出版委员会
- 出版说明
- 江苏文库·研究编 编纂人员
- 一脉千古成江河
- 绪 论
- 第一章 源远流长:江苏农业的历史起源与早期发展
- 第一节 江苏的地理生态环境与原始农业
- 一 史前时期江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 二 苏北地区的原始农业发展情况
- 三 苏南地区的原始农业发展情况
- 第二节 夏商与西周时期江苏地区的农业发展
- 一 夏商时期苏北地区的农业发展
- 二 夏商时期苏南地区的农业发展
- 三 西周时期苏北地区的农业发展
- 四 西周时期苏南地区的农业发展
-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江苏地区的农业发展
- 一 苏北地区的农业发展
- 二 苏南地区的农业发展
- 第二章 饭稻羹鱼:秦汉时期江苏农业的地域特色
- 第一节 粟麦并重:徐淮地区旱作农业的快速发展
- 一 徐淮地区水稻种植地位的变化
- 二 徐淮地区麦、粟种植优势地位的确立
- 三 徐淮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 四 徐淮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意义
- 第二节 “火耕水耨”:江南稻作农业的发展情况
- 一 江南地区的水稻栽培技术
- 二 稻作农业的发展与江南人口的增加
- 三 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域特色
- 第三节 江苏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
- 一 徐淮地区陂塘灌溉设施的兴修
- 二 江南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
- 三 江苏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的特点
- 第四节 江苏地区纺织及畜牧等产业的发展
- 一 江苏地区纺织及园艺等领域的农业发展
- 二 江苏地区林、牧、渔等领域的发展
- 第三章 南北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江苏农业的发展
- 第一节 北方战乱与中原人口的大南迁
- 一 中原乱局与徐淮地区人口的衰减与迁徙
- 二 永嘉南渡与江南地区人口的快速增长
- 三 人口大迁徙对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影响
- 第二节 徐淮地区农业生产格局的历史转变
- 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淮河南北地区的屯田
- 二 徐淮地区农业生产起伏的复杂原因
-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徐淮地区农业生产的总体态势
- 第三节 江南土地的开发与稻作农业规模的扩大
- 一 东晋南朝的重农国策与江南农业的快速发展
- 二 江南稻作农业的繁盛与麦作农业的初步发展
- 三 边际土地的开发与庄园制的盛行
- 第四节 江苏地区农田水利及农业技术的发展
- 一 江苏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情况
- 二 江苏地区农业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 第五节 江苏地区农业其他领域发展情况
- 一 江苏地区的桑麻业发展情况
- 二 江苏地区的林业发展情况
- 三 江苏地区的家畜饲养业及渔业发展情况
- 第四章 重心南移:隋唐五代时期江苏农业生产重心的转移
- 第一节 两淮地区农业生产的曲折发展
- 一 两淮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
- 二 两淮地区的水旱农业分布与发展
- 三 两淮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 第二节 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 一 江南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情况
- 二 江南地区水田稻作农业的发展
- 三 江南农业地位在全国范围内的抬升
- 第三节 江苏地区农田水利的发展与扩大
- 一 淮南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
- 二 江南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
- 三 太湖塘浦圩田水利系统的建立与发展
- 四 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第四节 江苏地区的园艺经济作物
- 一 江南饮茶风尚的形成
- 二 江南地区茶业的繁盛
- 三 《四时纂要》与江南地区园艺种植的发展
- 四 江南地区其他园艺作物的种植栽培情况
- 第五节 畜牧、蚕桑及其他农业门类的发展
- 一 江苏地区的畜牧业发展
- 二 江苏地区的蚕桑业发展
- 三 江苏地区的渔业发展
- 四 江苏地区的林业发展
- 第五章 南重北轻:宋元时期江苏地区农业的发展与变化
- 第一节 淮北农业的动荡发展与变化
- 一 北宋时期淮北地区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 二 宋金对峙局面与淮北农业的再度衰退
- 三 黄河改道与两淮农业环境的重大变化
- 四 元代淮北地区的水利困局与农业的重建
- 第二节 江南农业核心地位的最终确立
- 一 宋元时期江南地区的人口大规模迁入
- 二 江南地区农田开垦与边际土地的开发
- 三 江南地区稻作农业的发展与稻麦两熟制的确立
- 第三节 江苏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
- 一 北宋太湖塘浦圩田体系的破坏及原因
- 二 南宋太湖流域农田水利建设的复苏与变化
- 三 元代太湖流域农田水利建设的新变化
- 四 江淮其他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情况
- 第四节 商品经济类作物的种植与栽培
- 一 江淮地区茶业的发展与繁盛
- 二 江南地区果蔬类作物的种植与贸易
- 三 江南地区林业的发展
- 第五节 蚕桑、家畜饲养等农业其他门类的发展情况
- 一 江淮地区蚕桑业的发展情况
- 二 江南地区家畜饲养业的发展情况
- 三 江南地区渔业的发展情况
- 第六章 多元并进:明清时期江苏农业的纵深发展
- 第一节 江苏地区的农业人口增减变化
- 一 明代两淮地区人口的流失与回升
- 二 明代江南地区人口的增长与变化
- 三 清代两淮地区的人口变化
- 四 清代江南地区人口的增减变化
- 第二节 淮北地区旱作农业的发展情况
- 一 黄淮水系的紊乱与淮北耕地质量的下降
- 二 水田稻作农业的消亡与旱作农业的发展
- 三 各类美洲作物的引种对淮北农业的影响
- 四 明清时期淮北农业生产的其他变化
- 第三节 江淮地区稻作农业的发展情况
- 一 淮南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
- 二 淮南地区水田稻作农业的变化
- 三 江南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
- 四 江南地区水田稻作农业的发展与繁荣
- 五 美洲作物对江淮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 第四节 江苏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
- 一 淮北地区的蔬果与棉花种植
- 二 江淮地区植棉业的快速发展与繁荣
- 三 江南地区蚕桑业的发展
- 四 江南地区茶业的发展
- 第五节 江苏畜牧、林业、渔业的发展情况
- 一 江苏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情况
- 二 江苏地区林业的发展情况
- 三 江苏地区渔业的发展情况
- 第六节 江苏农学的进步与发展
- 一 重农思想与官方农学著作的出版与传播
- 二 私人农学著作的分类与地域分布
- 第七章 中西融合:民国时期江苏农业的发展与变迁
- 第一节 两淮地区农业的曲折发展
- 一 两淮地区的战乱与社会动荡
- 二 两淮旱作与水田农业的各自发展
- 三 两淮盐垦事业的发展
- 四 两淮棉花种植业的日渐发达
- 五 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近代海陆运输
- 第二节 江南地区农业商品经济的活跃与发展
- 一 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
- 二 近代工商业与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 三 江南地区粮食作物种植情况
- 第三节 江苏蚕桑、畜牧、渔业及林业发展情况
- 一 江南地区蚕桑业的贸易与发展
- 二 江苏各地畜牧业的发展
- 三 江苏各地的渔业发展情况
- 四 江苏地区林业的发展
- 第四节 近代农业技术与农业教育的发展
- 一 近代农作物引种、育种工作的发展
- 二 近代农具的应用以及化学肥料的使用
- 三 江苏近代农业教育的发展情况
- 结 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 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