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用户推荐指数
历史
类型
7.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6千字
字数
2014-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中日文化交流角度,理解清朝末年与近代中国。
内容简介
本卷作者将19世纪中叶到1936年为止作为一个时代进行叙述,把此阶段的历史归结为“复兴中华的尝试”。作者指出,中国存在地方文化的差异与联系,尝试“以南方边地吹来的新时代之风的视角”来重新认识这一时代。
他认为,洪秀全、孙中山以及后继者蒋介石等本书中的出场人物,皆以南方边地为出发点,后来北伐作战。从南方农村根据地兴起的毛泽东的边区革命也是朝着黄土高原的延安一路撒下了新时代的种子。
虽然全书基本上还是以政治史的叙述为主要线索,但作者仍注意到对文化予以特别的关注,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为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读本。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中文版自序
- 序章 南来之风——来自边地的复兴中华的尝试
- 近代日本与中国
- 相反的两个中国近代史
- 南方边地吹来的新时代之风
- 第一章 “南来之风”的兴起——太平天国运动与列强
- 洪秀全对基督教的接受与拜上帝会
- 探访洪秀全故乡的日本人
- 洪秀全的幻想与对基督教的接受
- 紫荆山的传教活动与偶像破坏运动
- 太平天国起义与攻占南京
- 天父天兄下凡与金田起义
- 太平军进攻南京及其主张
- 太平军的宣传活动及其纪律
- 地上天国的现实与湘军的登场
- 太平天国北伐及失败
- 天京的建设与《天朝田亩制度》
- 曾国藩与湘军的创建
- 天京事变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 太平天国内部的分裂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清王朝
- 太平天国的外交与《北京条约》
- 《资政新篇》与太平天国的灭亡
- 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 太平天国的灭亡与常胜军
- 太平天国运动的遗产
- 第二章 动荡的中华世界——洋务运动与甲午战争
- 洋务派的登场与近代化产业
- 中国近代化的鼻祖
- 西太后的登场与洋务运动的开始
- 洋务运动的扩大与官僚资本主义
- “中体西用”论的理想与现实
- 洋务派的思想及其源流
- 近代化与儒教的正统论
- 洋务运动与地方民族主义
- “边境危机”与中法战争
- 清朝统治的衰退与伊犁事件
- 缅甸和越南的局势
- 中法战争和边境经营的僵局
- 围绕琉球与朝鲜李朝的日清关系
- 近代初期的日清关系与台湾出兵
- 清朝边境统治的重考与日朝修好条规
- 日清之间围绕朝鲜问题的对峙
- 日清战争与马关条约
- 日本的战争准备与光绪帝亲政
- 甲午农民战争与中国·日本
- 日清战争的爆发与李鸿章
- 马关条约与“台湾民主国”
- 第三章 民族主义的诞生——戊戌变法与义和团
- 列强瓜分中国与变法派的登场
- 政治城市·北京
- 列强瓜分中国
- “天演论”的冲击与变法派的登场
- 强学会与谭嗣同的“仁学”
- 变法运动与戊戌变法
- 日本模式的提起
- 戊戌变法拉开帷幕
- 伊藤博文的中国之行与戊戌变法
- 反基督教事件和义和团的出现
- 宗教的时代
- 基督教的中国传教与仇教事件
- 义和团的登场
- 北京的义和团与清朝、列强
- 义和团攻入北京
- 清朝宣战与北京笼城战
- 八国联军与北京议定书
- 另一个义和团:中国人移民问题与抵制美货运动
- 日本人的义和团观和中国保全论
- 美国的反华侨暴动与黄祸论
- 对美国产品的抵制运动和民族主义
- 第四章 大清帝国的黄昏——末代皇帝与辛亥革命
- 清末中国人留学日本和日俄战争
- 一百年前的日本留学热
- 派遣留学生与日本冲击
- 留学生的反清与反日
- 孙文的出现和日本
- 孙文的生平和洪秀全
- 兴中会成立与广州起义
- 与宫崎滔天的相遇
- 两广独立计划和惠州起义
- 革命派的成长与中国同盟会
- 激进派留学生与孙文
- 革命派的成长
-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 中国同盟会中的孙文
- 寻求救国之路
- 梁启超和中国同盟会的论战
- 中国同盟会的路线对立与内部纠纷
- 光绪新政和张謇的立宪改革
- 清帝国的黄昏与辛亥革命
- 宣统帝溥仪的生平
- 摄政王政治与铁路国有化问题
- 同盟会中部总会与武昌起义
- 袁世凯重新上台与清朝灭亡
- 第五章 “民国”的考验——袁世凯政权与日本
-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临时约法
- 一发暗枪所引发的
-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与临时约法
- 袁世凯的“开发独裁”和地方民族主义
- 二次革命与袁世凯政权
- 孙文访日及日本对辛亥革命的反应
- 善后大贷款与二次革命
- 袁世凯政权与其特质
- 中华革命党与孙文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二十一条”要求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日本占领青岛
- “二十一条”要求与中国
- 反日民族主义的高涨
-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日本
- 袁世凯的野心和不安
- 古德诺与帝制运动
- 日本的动向与坂西利八郎
- 护国运动和军阀混战拉开帷幕
- 护国运动与袁世凯之死
- 段祺瑞政权与西原借款
- 清朝复辟事件与护法战争
- 第六章 青年的季节——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的改革和蔡元培
- 制定国语和关于妇女解放的讨论
- 鲁迅和文学革命
- 鲁迅的日本时代与办事员生活
- 文学革命与《狂人日记》
- 《阿Q正传》和中国社会
- 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
- 两个巴黎和会
- 五四运动开始
- 运动的扩大与拒绝签署条约
- 日本留学生的动态和吉野作造
- 接纳马克思主义和成立中国共产党
- 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接纳
- 共产国际与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
-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第七章 革命尚未成功——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
- 华盛顿体制与孙中山的革命方针
- 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
- 华盛顿条约与军阀混战
- 陈炯明的联省自治与马林
-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蒋介石
-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 黄埔军校与蒋介石
- 孙中山的北上和逝世
- 《无花的蔷薇》与北伐开始
- 鲁迅与三一八惨案
- 蒋介石的崛起与中山舰事件
- 北伐战争与湖南农民运动
- 鲁迅的广州之行与北伐军的胜利
- 北伐过程中的政治斗争与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
- 四一二政变与国共合作破裂
- 南京事件与蒋介石
- 中共领导的上海武装起义与四一二政变
- 国共合作的破裂与鲁迅
- 第八章 内忧与外患之中——南京国民政府与九一八事变
- 重兴北伐与出兵山东
- 皇姑屯事件与日本
- 蒋介石的下野和访日
- 济南事件和佐佐木到一
- 北伐成功与南京国民政府
- 张学良的登场与南北统一
- 关税自主与日本
- 中原大战和广州国民政府
- 毛泽东的山区革命和围剿
- 伟大的农民领袖毛泽东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梁漱溟
- 反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九一八事变和末代皇帝
- 柳条湖事件与日本
- 战争升级和南京国民政府
- 末代皇帝再度粉墨登场
- 第九章 筑起抗日长城——“满洲国”与长征、西安事变
- “满洲国”的成立与现实
- 一·二八事变爆发与鲁迅
- “满洲国”的成立与善意的恶政
- 李顿报告书与侵占热河
- 安内攘外与长征的开始
- 安内攘外政策的提出和第五次包围讨伐战
- 起死回生的长征
- 遵义会议与周恩来
- 高涨的抗日情绪
- 蒋介石的抗战准备与独裁体制
-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与鲁迅
- 日本分离华北与一二·九学生运动
- 义勇军进行曲与八一宣言
- 西安事变与张学良
- 苦恼的东北军统帅
- 用事实回答
- 被监禁的蒋介石
- 蒋介石周恩来实现会谈
- 第十章 边境的街道和人们——香港、台湾和上海
- 异文化的窗口香港和上海
- 显示时代活力的边境
- 创建时期的香港和上海
- 日本音吉与唐行
- 近代文明的洗礼与东亚同文书院
- 台湾与日本型近代的走向
- 台湾总督府与后藤新平
- 《台湾青年》与设置议会请愿运动
- 雾社事件与《沙鸯之钟》
- 大革命时期的上海与香港
- 五卅运动与省港罢工
- 台湾共产党与朝鲜人的独立运动
- 尾声·鲁迅的遗言与日本人
- 鲁迅之死与内山完造
- 鹿地亘的日本人反战同盟
- 21世纪的日本与中国
- 附录
- 主要人物略传
- 历史关键词解说
- 参考文献
- 历史年表
- 封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