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别现代主义哲学和审美学的范畴与命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内容简介

在对“美学”进行正名的同时,展示了别现代主义审美学的学科属性、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原则,以及对审美的性质和特点、审美的生成、当代审美形态和别现代主义艺术等的全新认识。尤其是自调节审美、内审美、跨越式停顿、命本体、生命股权美感论等,更体现出原创性特点。

别现代作为标识性概念是对一种基于时间空间化和时代杂糅化了的社会形态和审美形态的概括。别现代主义主张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反思和批判,在中西马我的知识结构中实现我的创造。

自调节审美、内审美等已被写入数部国家级统编教材中,这次在本书中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本书还对一些流行的哲学和审美学观点展开了批评。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前言 从崇无尚有到待有再到实有和妙有
  • 导论 从说别到别说再到别在西方
  • 第一章 别现代主义审美学的学科属性
  • 第一节 “美学”与“审美学”背后的思维方式代差
  • 第二节 别现代主义审美学的第一根据和学科归属
  • 第三节 别现代主义审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二章 审美的性质、特点、生成
  • 第一节 审美与人的本质和本质力量
  • 第二节 审美与人的多质多层次的交互式正价值—感情反应
  • 第三节 审美的特点
  • 第四节 审美的生成
  • 第三章 别现代主义审美学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原则
  • 第一节 时间空间化和发展四阶段中的审美与艺术
  • 第二节 有别而别与无别而别
  • 第三节 跨越式停顿与切割
  • 第四节 待有
  • 第五节 “中西马我”主张与“我”的独创
  • 第四章 别现代主义审美学范畴
  • 第一节 1.0版的别现代主义审美学范畴
  • 第二节 2.0版的别现代主义哲学和审美学范畴
  • 第三节 早期的别现代主义审美学范畴
  • 第四节 别现代主义审美学范畴的内在逻辑关联
  • 第五章 自调节审美
  • 第一节 自调节审美的基本原理和普适性
  • 第二节 自调节审美与修养审美
  • 第三节 自调节审美与中西方审美理论的通约
  • 第六章 内审美
  • 第一节 内审美的性质
  • 第二节 内审美的类型和特点
  • 第三节 内审美的心理机制与产生原因
  • 第七章 生命股权与人的幸福感和美感生成
  • 第一节 作为第一根据的命本体
  • 第二节 “日常生活审美化”遇到的挑战和应有的反思
  • 第三节 作为美感起源理论的基础和前提的生命股权
  • 第四节 生命股权美感论与生的哲学和审美学
  • 第八章 别现代主义人生审美论
  • 第一节 人生审美论的学科边界
  • 第二节 人生审美论的内在根据
  • 第三节 人生审美论的中国特点
  • 第九章 艺术和审美中的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
  • 第一节 现代性和现代化是中国现实社会的需要
  • 第二节 现代化与哲学武装
  • 第三节 别现代主义对西方审美现代性理论的质疑和改造
  • 第十章 英雄空间与崇高审美形态的解构与建构
  • 第一节 时间的空间化与英雄空间的生成
  • 第二节 英雄空间分割、膨胀和娱乐化带来的审美学意义
  • 第三节 别现代主义与英雄空间的未来建构
  • 第十一章 别现代审美形态与别现代主义艺术
  • 第一节 从社会形态到审美形态
  • 第二节 别现代时期的审美形态特征与别现代主义艺术
  • 第三节 别现代审美形态的结构特点
  • 第十二章 审美中的深伪与深别
  • 第一节 文明是野蛮的宿主,伪现代是人类文明的敌人
  • 第二节 别现代主义与文化计算
  • 第三节 别现代主义作为文化计算的可能性
  • 第四节 别现代主义文化计算人物形象识别系统
  • 第十三章 从“哲学四边形”到“中国人文学科有无必要领先世界”再到“审美学上的拿破仑”
  • 第一节 中国审美学没有必要领先世界吗?
  • 第二节 中国人文学科为何只是声音而不是语言?
  • 第三节 西方哲学家和审美学家的论断说明了什么?
  • 参考文献
  • 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